2024 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5 周年,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60 周年、“两弹一星”精神提出 25 周年、邓稼先和朱光亚诞辰 100 周年,值此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年份,航天一院总体设计部青年骨干,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航博213党支部、航博231党支部、航硕231党支部、航硕4党支部,清华大学航空发动机航发24党支部,清华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专项43临时党支部,清华大学法学院法硕232党支部、法博4党支部、法硕41党支部、法研4党支部,北京大学工学院力学22博党支部,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24智信党支部、自动化学院学生党支部代表,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电动车研究生第四党支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博24党支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研究生院团学组织党员代表齐聚一堂,联合举办“我愿以身许国,投身复兴伟业”集中主题团日活动。航天一院总体设计部团委书记张蓉、航天一院总体设计部宣讲代表吴万同,清华大学研究生团委组织部部长郝琦、航天航空学院研团总支书记石宇洋、法学院研团总支书记李润奇作为嘉宾出席参加。
开场环节
主题团日主持人开场
现场嘉宾
主题团日在激昂的国歌声中展开,国歌声带领大家回想起抗日战争前夕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参加一二.九运动的进步青年发出心底最后呐喊的悲壮画面。在新时代中国,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将自己的青春投身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呢?
奏唱国歌
清华大学研究生团委组织部部长郝琦对航天一院与所有兄弟高校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他介绍了清华大学开展集中主题团日活动的优良传统,并结合今年作为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60周年的重要契机,阐明了开展“我愿以身许国,投身复兴伟业”主题团日的重大教育意义。围绕主题,结合前辈为理想而奋斗的光辉事迹,他进一步阐述了对新时代青年自我提升的思考:青年一代既要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重任,也要加强学习实践,提升综合素质,努力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清华大学研究生团委组织部部长郝琦致辞
宣讲环节
航天一院总体设计部宣讲代表、航院院友吴万同做了以《星辰大海是我们的梦想,捍卫和平是我们的责任》为主题的精彩宣讲,他介绍了航天一院总体设计部的研究工作与航天科技集团的历史。中国航天工作者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可以实现“两弹一星”的伟大成就,归根结底因为他们的目标是让中国人民过上幸福、有尊严的生活;此外,中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也有着自己的宝贵经验——“众人划桨开大船”。结合老一辈航天工作者的光辉事迹,他鼓励大家投身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干出一番令自己骄傲的大事业。最后他以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总结本次宣讲。
航天一院总体设计部宣讲代表吴万同宣讲
北京大学博士生讲师团的武佳奇带领大家学习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探讨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意义。她通过盾构机从依赖进口到自主研发、再到全球领先的发展历程,揭示了中国科技创新的模式与成就,介绍科技自立对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她认为,新时代科技创新面临更多挑战,需要强化举国体制,推动多主体协同攻关。结合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她分析了中央科技委员会和科学技术部的职能调整,介绍改革为新型举国体制提供了组织保障。武佳奇呼吁青年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锤炼本领、勇挑重担,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贡献青春力量,为实现科技强国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接续奋斗。
北京大学博士生讲师团武佳奇宣讲
北京理工大学青年宣讲团讲师朱宇华以《传承红色火种,走好科技报国长征路》为主题进行宣讲。她回顾了徐特立老校长在长征中的坚持与贡献,介绍北理工如何传承红色基因、致力于科技报国,展示了北理工在国防科技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围绕主题,她讲述了孙逢春院士、姜澜院士和倪俊同学的事迹:孙逢春院士放弃海外高薪,回国投身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推动中国电动客车技术迈上新台阶;姜澜院士通过二十多年不懈努力,带领团队使我国在飞秒激光研究领域跻身国际领先行列;倪俊带领团队攻克无人驾驶技术,在军事领域和工程应用中取得重大突破。北理工人代代相传的红色精神,始终为国家安全与繁荣贡献着力量。朱宇华强调,新时代的青年肩负着时代赋予的重要使命,应当继承和发扬红色火种,勇担科技报国的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北京理工大学青年宣讲团讲师朱宇华宣讲
清华大学法学院习近平法治思想宣讲团讲师赵涵做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宪法原理》为主题的精彩宣讲。她以电影《流浪地球》和《异形》中的情节启发大家思考人类的主体性,并引出强调宪法共识的重要意义。首先,她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什么进行了讲解,介绍了“铸牢”和“筑牢”两概念之间的区别,并从文化自信、文化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多维度进行了分析。紧接着,她具体介绍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宪法依据进行讲解。随后,她提到了一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法治路径,如推进民族地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置于大流动和数字化背景下应对时代冲击、夯实公共文化服务、加强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等。
清华大学法学院习近平法治思想宣讲团讲师赵涵宣讲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24级博士生党支部书记聂一雄做了以《弘扬人民教育家精神,在全面依法治国中书写青春答卷》为主题的宣讲。他声情并茂地向大家介绍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先生”——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著名教授高铭暄老师,是如何逐步走上法学之路的。高老师出身法律世家,从小到大经历了从“成名成家”逐步过渡到“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心路历程,最终选择法学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高老师不仅在工作中不懈进取,还常常因材施教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爱生如子,并在事业与生活中都身体力行地为同学们树立了榜样。最后,他分享道,先辈的精神能够激励青年人砥砺前进,在全民依法治国的宏伟蓝图中,同学们应以人民教育家的精神为灯塔,用青春的笔触,绘就法治中国的辉煌篇章。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24级博士生党支部书记聂一雄宣讲
最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宣讲代表李嘉豪做了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公安大学在读英烈子女的回信,矢志不渝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为题的宣讲。首先,他向大家介绍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的内容,分别从价值观、人民观、实践观等角度引导同学们思考回信中的要求。之后,他引导同学们“跳出回信看回信”,一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出发,进一步学深悟透回信的用意,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回信的深层要义与时代价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在“人”,而中国特色的“中国精神”对应到公安即“公安英模精神”。二是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视角出发,理解公安队伍作为党和人民的“刀把子”,统一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最后,他告诫同学们要在大局中悟透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的逻辑理路,争做新时代的弄潮儿,施展才干,勇于担当。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宣讲代表李嘉豪宣讲
互动环节
宣讲结束后,同学们在互动环节中积极就宣讲中涉及的“党建引领科技创新”问题进行思考并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大家一致认为,科技创新绝对不是脱离社会单一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对于科技创新提出了许多重要论述,例如“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研究的对象和应用场景需要真正做到服务国家建设,研究的各类资源也需要有党和国家的保障。
与会同学互动交流
此次五校九院系党团日联学共建活动,凝聚起来自国家重点科技部门的青年骨干和几所在京高校专业背景各异的研究生同学前来参与,是一场思想火花碰撞的盛宴。通过活动,在场青年重温了“两弹一星”精神,学习了新时代党统筹科技发展、法治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领会了各院校在科技报国、法治报国中的挺硬担当,坚定了“投身复兴伟业”的理想信念。希望大家能时刻铭记此次教育主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一份力量。
全体参会人员合影
活动感想
北京理工大学李畅:通过本次活动我增长了见闻,了解到了不同学校的多种先进文化和特色精神,进一步加强了校际联系,为未来更好的共建交流,实现党建引领助力科研创新搭建了新的桥梁。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李嘉豪:这次联学共建活动充分彰显了五校的教研特色和精神风貌,激发了我们将小我融入大我、勇担时代重任的热情。希望能够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不断强化五校的合作纽带,团结一心,携手并进,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青春篇章!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花培鑫:一二.九教育主题从去年的“以史为鉴看青年、拼搏奋进新时代”到今年的“我愿以身许国,投身复兴伟业”,都向我们传达了一贯的逻辑:从历史来看,青年谱写着时代华章;从现实来看,新时代的青年也应当以强国复兴为己任,不能辜负党对我们的殷切期望和重托。
清华大学法学院苏艺:五校九院系主题团日联建活动提供了一个跨学科、跨院系的思想碰撞平台,让同学们在法学研究的基础上,更多地思考科技创新、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全等宏观议题如何与法治建设相结合。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吴万同师兄的宣讲,让我意识到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国际法、空间法等领域提出了新的挑战,比如太空资源利用和太空安全问题,未来可以进一步探索这些新兴领域的法律空白和可能的应对措施。
中国人民大学聂一雄:本次活动的宣讲内容安排上,可谓学科交融、富于新意,既有聚焦国家科技发展的版块,从“大国重器”的打磨创新到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导同学们扎实专业本领,共同走好科技报国长征路;亦有结合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布局下的法治板块,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再到学习习总书记给公安大学在读英烈子女回信精神,传承人民教育家精神,使听者充分汲取成长的精神养料,主动投身以法治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整场活动干货满满,各参会单位成员在交流中互鉴进步。
原文转载自 | 清华大学小研在路上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