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新百年新起点,清华大学正向着“更创新、更国际、更人文”的目标迈进,推动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和国际化水平阶跃提升,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高水平人才,服务国家中长期发展和“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独立开设的研究生全英文学位项目以及与海外知名高校共同建设的研究生双授联授学位项目,吸引来自全球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汇聚清华,共学互融,互助成长。清华大学的学生记者们对项目师生进行了全方位多视角访谈,讲述了一个个发生在校园中的多元文化融合和思想碰撞的动人故事,我们将定期和大家分享学生记者眼中的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篇章。
清华大学和东京工业大学(2024年10月更名为东京科学大学)作为全球高等教育领域的两所顶尖学府,于2004年共同设立了“清华大学-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双硕士学位项目”,旨在联合培养亚洲地区科学、技术和人文领域的顶尖人才。作为中日两国首个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该项目为两国高校在联合培养研究生及其他领域的国际教育合作树立了标杆。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该项目积累了丰硕的学术成果,为创新和学术培训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国际平台。截至目前,两所学校在科学、技术和人文领域互派了超250名优秀学生,项目促进了学生在学术交流和个人经历等方面的成长。
20周年纪念研讨会在日本东京工业大学举行
联合项目,共同努力
东京工业大学作为东京科学大学的前身,是日本公认的一流理工科大学。它始建于1881年,2024年10月1日与东京医科齿科大学合并,同时正式更名为东京科学大学。清华大学和东京工业大学都有非常明显的学科交叉特点,融合社会科学和技术学科促进学术发展,两校具有很强的国际视野,致力于促进两国学生的交流与发展。项目合作双方有着共同的愿景,即在中日两国之间,培养在科学、技术和人文领域具备国际视野和技能,能够在尖端领域脱颖而出的亚洲青年创新领袖,使他们成为中日两国工业与社会合作的桥梁。
自2004年启动以来,清华大学-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双硕士学位项目不断优化管理和培养机制,不仅体现在两校学生持续稳定的互访交换,也体现在课程、学分和教学方法的整合上。
为了促进学生教育的统一性和连贯性,两所大学在课程建设方面采取了多项举措,包括共同开设涵盖纳米技术、生物科学与技术、决策科学与技术三个主要方向的入门基础课程和联合教学课程。
此外,两校每年为该项目开设超60门课程,东京工业大学共有100余位教师参与授课,清华大学参与授课的教师人数80余位。例如,为满足双方学生选课需求,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专门建设了全英文课程“现代生命科学与工程前沿进展”,由两校参与项目的相关教师联合授课。
项目学生和教师都从合作教学的经历中获益。东京工业大学驻清华办公室负责人王亚民解释说:“联合培养为学生提供了双学位教育,同时也加强了两校项目教师和学者之间的交流,促进了双硕士学位项目的持续发展。”
“一对一”的人文关怀:
周到的学业支持与生活保障
出国留学对两校交换生都会带来各种学习和生活上的挑战,因此项目团队提供的全方位支持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我在第一个月遇到了很多挑战,包括处理身份证、保险和银行账户。”李姝承分享道,她和来自清华校园的其他同学有幸在赴日期间得到了项目团队专门的支持。
“东京工业大学的项目老师们组织了一次有针对性的会议来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为我们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列出必要步骤的流程图,甚至亲自陪同我去处理相关事宜。”此外,李姝承还赞扬了她在日本的导师在帮助他克服语言障碍方面给予的支持。“我们的讨论是在他的办公室进行的,他用英语和我们交流,并借助小黑板用文字和思维导图来解释复杂的概念。”
同样,对于岩田(Ryuma Iwata)和其他来自东京工业大学的学生来说,在中国学习也面临着同样的挑战——尤其是语言障碍。来到清华大学后,他明显感受到了中日文化和教育的不同。幸运的是,项目的老师和清华同学们都在努力帮助他们适应这种变化。
对两校的每位项目学生提供 “一对一”、个性化的人文关怀,也拉近了联合项目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并让深厚的师生情谊从校园延续到职业生活中。王亚民老师与项目在校学生和校友都保持着密切联系,在聊起他们时,她如数家珍。即使是已经毕业多年的校友,他们在职业生涯的每一个里程碑上,也会热情地与王老师分享他们的成就和喜悦。
为了督促学生达到项目所要求的标准,中日双方会定期召开学术交流会,对项目学生的学习和学术情况进行评估。“在项目管理委员会的例会上,每位学生的名字都会被提到。”张翀老师详细介绍说,“管理团队会认真讨论每个学生的培养计划,包括他们的研究方向、实验项目、课程训练等具体内容。”此外,双学位项目还获得了来自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清华大学、东京工业大学和多家日本企业的多种奖学金支持。联合项目真正实现了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全面的学业支持和生活保障的目标。
20周年纪念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行
二十年耕耘发展
收获卓越满意度
联合项目采用多种合作培养模式,包括长期和短期联合教学、共同授课以及联合导师制。其中,“双导师制”是最受项目学生欢迎的教学设计。目前在清华大学学习的日本学生岩田在谈到自己同时拥有两位导师的好处时说:“两位导师都很优秀,虽然存在差异,但都是好的方面……中国和日本的研究方法有很大的不同,这让我觉得很有趣,也为我自己的研究提供了两种宝贵的视角。”
“日本学生往往固守传统的路径和常规。”王亚民老师说,“然而,这个项目拓宽了他们的视野。我很高兴地看到,通过这个项目,日本学生越来越多地探索创新理念和更广阔的世界。”
该项目的清华学生李姝承已经结束了自己在东京工业大学的学习。回顾在日本的校园生活,她认为“严谨和勤奋”是对东京工业大学导师和研究人员的最佳描述,“东京工业大学的导师非常勤奋,做实验也非常认真!”
岩田毕业后的目标是继续从事研究工作。“我渴望成为一名不受国界和文化偏见束缚的科研人员,能够自由自在地工作。体验中日两国的文化,增加了我开展学术合作的机会。”岩田强烈建议日本学生考虑申请这个联合项目到中国学习。他相信,未来的申请者将会获得和他相似的经历,并且会发现他们在清华校园的经历和收获大大超出他们的预期。
清华大学-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双硕士学位项目最初是由清华大学和东京工业大学的杰出学者共同发起的。经过20年的发展,该项目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丰硕成果,现在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向着更远大的目标迈进。
项目概况:
清华大学-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双硕士学位项目始于2004 年,采取双方合作导师联合指导的培养模式,每年由两校对等互派研究生,满足双方培养要求将获得两校分别授予的硕士学位。在该项目运行的 20 年间, 两校已联合招生超过 250 名。
来源:
【新闻与传播学院】清华大学国际教育传播实践教学探索项目组:陈晨 曾雪怡 陈漫如
编辑:
【研究生院】吕敏知 刘丽霞 孙傅 王超男
【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王亚民
【新闻与传播学院】李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