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巨人”要扭转局面?

民生   2024-10-08 19:11   陕西  
第  7 1 3  

期,第六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下称“小巨人”企业)名单出炉,陕西37家企业入围,累计243家,全国占比1.52%,排名第18位。

区域经济竞争力及成长性如何,“小巨人”企业数量是观测指标之一。譬如,江苏、广东、浙江等经济大省,“小巨人”企业数量遥遥领先。

但疑惑的是,2023年GDP总量排在陕西之后的辽宁、江西,“小巨人”企业数量分别是363家、315家,排名全国第14位、16位,领先陕西。

陕西‘小巨人’企业数量排名低于GDP排名,与其市场主体结构有关。”

财经丝路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张洁分析,“从公示的‘小巨人’企业类型及性质来看,主营领域聚焦在制造业,且民营企业居多。而陕西的市场主体结构是‘两头大中间小’,即国企体量大,小微企业数量大,中等规模企业偏少,同时陕西民营经济实力相较江西等省份也不算突出。

但值得注意的是,秦创原效应正在凸显,陕西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如今保持年均30%以上的增速,位列全国前十。张洁指出,“‘初级选手’暴增,或将成为陕西‘小巨人’快速赶超的关键变量。



陕西比江西少72家

据《证券日报》报道,2023年,北交所新增的77家上市公司中,43家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55.8%。

陕西也呈现出同样特征,2022年至今,陕西上市的14家企业中,7家都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占比达到50%。

此次陕西入围的37家“小巨人”企业里,有16家入选陕西省2024年上市后备企业名单。

财经丝路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张洁表示,“‘小巨人企业在营收额和研发投入上,有一定要求,这和公司上市指标有些类似,所以培育此类企业,可增加区域后备上市公司数量,活跃资本市场,提升区域经济韧性。

不过,从数据对比来看,陕西并不是很理想。

数据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各省工信厅;企查查

全国前六批累计公示企业数为15970家,其中,江苏2219家、广东2100家、浙江1862家,三省遥遥领先,呈现出断层优势。

陕西243家,占比1.52%,排名第18位,山西紧随其后,以174家排名19。

陕西虽然在西北五省领先,但对比国内与其经济体量相当的省份,陕西落后了不少。

如在2023年GDP排名中,陕西在14位次,江西以15位紧跟其后;甚至在《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4》报告显示,陕西71.12分,排名第10;江西60.27分,排名第16。

如此情况下,江西却以“小巨人”企业总数315家的成绩领先陕西72家,甚至比陕西一年增长的数量还多

另一个趋势是,陕西此批新增3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与过去三年的60家、52家、40家相比有明显下降。

全国范围内也是如此,第六批“小巨人”企业公示数量3012家,比第五批的3673家减少661家,大部分省市立项数量,较前批次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民营经济不强是关键

陕西大搞科创,为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绩如此不理想呢?

据《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明确指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需同时满足专、精、特、新、链、品六个方面指标,包括经营状况(营收总额、负债率)、创新能力(研发费用占比)等,其中,第一条指标就明确规定:企业从事特定细分市场时间达到3年以上。

张洁表示,“‘小巨人’的申报标准是一样的,各地的数量之所以有差异,和区域的产业基础、民营经济实力等因素相关。”

从全国获批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来看,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占比达到63.19%。

对比陕西与江西来看,企查查显示,截至2024年9月28日,陕西共有6083848家企业,其中,中小微企业占比95.88%;同期,江西为4886004家,中小微企业占比95.04%。

尤其对比成立3年以上且从事制造业的中小微企业,江西为224805家占比4.60

%,而陕西141290家,占比只是2.32%,江西整整多出2个百分点。

在专精特新“小巨人”的比赛中,仅“3年以上”这一标准,江西比陕西多了8万个机会。

铜川之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梁磊告诉镐媒体·镐京笔记,“获批‘小巨人’企业,对后续企业融资、招投标等都是加分项,公司刚成立两年多,还不具备相应资格,但是一直在积极准备。”

另外,民营经济实力也影响着“小巨人”企业的数量,从已获批的企业来看,民营企业占比高达81.94%。

如2023年江西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达19711.1亿元,占GDP的比重为61.2%;同年,陕西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17057.17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为50.5%。

陕西GDP虽高于江西,但非公经济增加值却比江西少2653.93亿元。

这也侧面印证,陕西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数量少,与民营经济的发展有关。


“初级选手”数量领先

陕西的专精特新“小巨人”虽然不多,但潜力还是不错的。

科技型中小企业被视为“小巨人”企业的初级选手,陕西在这方面表现突出。

数据显示,2023年,陕西省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18万家,且多年保持年均30%以上的增长速度,高于25%全国平均增速。

就全国排名来看,陕西位居第九,四川、河北、江西、福建等省,虽然“小巨人”企业数量上高出陕西不少,但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却被陕西甩在身后。

这也意味着,在“小巨人”企业培育上,陕西的基础盘更具优势,接下来就是政策支持、产业生态的培育,让这些企业快速朝着“小巨人”企业目标发展。

陕西对“小巨人”企业的培育支持,也是不遗余力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3月30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启动建设,次年3月,陕西在全省高校、院所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试点,一批科创企业随之诞生。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陕西2.5万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研人员成立科技成果转化企业1572家。

从数据可以看出,秦创原为陕西带来了一些后续的潜在力量,但因为上述《标准》里提及,企业从事特定细分市场时间达到3年以上,接下来几年陕西“小巨人”企业数量或有所变化。

事实上,有发展势头很好的科创企业正在等待一个机会,比如,秦创原科转企业之一的铜川之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在研发、营收等方面颇具力度,但公司负责人梁磊表示,“公司刚成立两年多,还不具备相应资格。”

与此同时,新一轮秦创原“三年行动”计划之下,陕西正推进重点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揭榜挂帅”、支持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建设特色产业园区等,为“小巨人”企业的成长,提供了丰沃土壤。

在基础盘优势上,做出更大的增量,对陕西而言,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图片来源:秦创原总平台)

撰 稿 | 孙可欣
编 辑丨韦墨辰

附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标准》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需同时满足专、精、特、新、链、品六个方面指标。

一、专业化指标

坚持专业化发展道路,长期专注并深耕于产业链某一环节或某一产品。截至上年末,企业从事特定细分市场时间达到3年以上,主营业务收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总额比重不低于70%,近2年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长率不低于5%。

二、精细化指标

重视并实施长期发展战略,公司治理规范、信誉良好、社会责任感强,生产技术、工艺及产品质量性能国内领先,注重数字化、绿色化发展,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等环节,至少1项核心业务采用信息系统支撑。取得相关管理体系认证,或产品通过发达国家和地区产品认证(国际标准协会行业认证)。截至上年末,企业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

三、特色化指标

技术和产品有自身独特优势,主导产品在全国细分市场占有率达到10%以上,且享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拥有直接面向市场并具有竞争优势的自主品牌。

四、创新能力指标

满足一般性条件或创新直通条件。

(一)一般性条件。需同时满足以下三项:

1.上年度营业收入总额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近2年研发费用总额占营业收入总额比重均不低于3%;上年度营业收入总额在5000万元—1亿元的企业,近2年研发费用总额占营业收入总额比重均不低于6%;上年度营业收入总额在5000万元以下的企业,同时满足近2年新增股权融资总额(合格机构投资者的实缴额)8000万元以上,且研发费用总额3000万元以上、研发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比重50%以上。

2.自建或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联合建立研发机构,设立技术研究院、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工程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

3.拥有2项以上与主导产品相关的Ⅰ类知识产权,且实际应用并已产生经济效益。

(二)创新直通条件。满足以下一项即可:

1.近三年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并在获奖单位中排名前三。

2.近三年进入“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全国50强企业组名单。

五、产业链配套指标

位于产业链关键环节,围绕重点产业链实现关键基础技术和产品的产业化应用,发挥“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等重要作用。

六、主导产品所属领域指标

主导产品原则上属于以下重点领域:从事细分产品市场属于制造业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软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或符合制造强国战略十大重点产业领域;或属于网络强国建设的信息基础设施、关键核心技术、网络安全、数据安全领域等产品。

镐京笔记
读懂中国向西开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