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与真实
彭思源
在楼群中,在高台上,亦在皓皓明月之下。晚风会拂过我的面颊,明月会洒下宁静的光辉,而感官会告诉我,这是真实的夜。我越来越喜欢这样伴随着明月的夜,它带给我的宁静与浪漫,不是其他事物可以代替的。
我听过这样一句话:“你没有看到月亮的时候,月亮就不存在。”我不赞同,这并不合逻辑。因为你看见过它,感受过它,它早已被发现。因而当它隐没于乌云时,逻辑会告诉你,月依旧存在。月,是真实的。
方才,落下一场大雨。雨淋湿了天空,乌云遮住了明月。雨,一滴一滴敲响树,一点一点落于我的手心。我能听到,感受到。雨,也是真实。但为什么不认为这是虚假的呢?因为不远处楼房里的婴儿在啼哭;公路上的行车在鸣笛;灯火通明的房间里响着嘈杂。真的有千千万万人在共度这雨中的月夜,因而月夜不是戏剧,这是真实的生活。
无论白日还是雨夜,不管月是否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只要我们曾发现过它,它都将继续存在,在世界的某处承接日的炽热,散下那宁静的光辉。纵使人类早已能模拟各种光芒,但没有一种像月光那样宁静,没有一种像月光那样浪漫。因为宁静与浪漫无法被模仿,因为“真实”无法被模仿,因而宁静和浪漫是真的,你、我也是真的。但就处于嘈杂城市之中的我们,难免会失真,因为我们不再有时间去感受这些真实。
希望不要有一天,人类连触觉都能模拟。
2萤火虫
乐凯丽
每年盛夏之时,在远处的山林之中,有点点荧光。凑上去一探究竟,拨开层层如迷雾般的树叶,便可看清那一团团星火。
萤火虫,仿佛总是一个神秘的存在,似乎只在故事中出现。萤火虫的奥秘是无限的,是它穷尽一生,让自己变得更耀眼,以此吸引配偶;是它依傍着山林生存,从未走出深山;是它那点点星火成就了大自然的美妙奇观;是它的火光点燃了宇宙星河……这一切多么美妙,多么令人向往啊!谁能够想到,这样一副美妙的奇观,生命周期的短暂,让人无比痛惜,只能在那短暂的几十天中,在这浩瀚宇宙中留下点尘埃。
萤火虫生命周期虽然短暂,但它在深山中留下的后代是数不尽的,那些卵在土壤中成长,是大自然汇聚万物之精华孕育出的产物。待它破土之时,用尽自己生命所点亮的星火,将照耀芸芸众生。同时,萤火虫对爱情的执着出人意料,它会把握仅有的一个夏天的生命用力发光,一直寻找到另一半为止。萤火虫可以称为爱情的等待者,默默发着光,只为等到它爱的那个它。
梦中难免会出现这样的场景:萤火虫成群地在夜空中飞翔,像星的河流,灯的长阵,那带着希望的梦飘向远方。萤火虫有着微弱的灯光,但并不渺小。所以,即使微弱如萤火,也有与太阳、月亮一样的光芒,也有自身的价值。冯骥才曾说:大风可以吹走一张白纸,却无法吹走一只蝴蝶。——这便是生命的力量。
希望我们可以像萤火虫一般,即使在深山之处,仍可散发光芒。
3云
吴珂渝
在海上,在天边,或是在教室上空,我一直觉得云朵柔软。我也越来越喜欢云,云带给我的愉悦感,不是其他事物可以替代的。
我看过几篇写云的文章,云朵大多是以惊艳的形象出现,但云彩的温柔更让我向往。我们通常一抬头就能看见云彩,它长时间呆在天空,温柔地陪伴着每一个人,它鼓励处于低谷的人,它安慰此刻不顺遂的人,它奖励小有成就的人。
无论哪里的云,只要出现在那片天空,它出现的地方就是美的。无论稀薄还是浓密,无论是成形还是疏散,都是它至美的时候。天上没有一片云彩是多余的,云朵和天空相映衬从来不杂乱。人们常去高山上、流水旁、草地间旅游,却忘了只要一抬头就有一副至美的风景画。
常常看云的人,会将温柔传递下去。
4与君相别离
刘裴星
“与君相别离,不知何日是归期。”
阴阳有序,命运无常。死亡与别离无法预测,却也有它们的规律,唯有认识它们,尊重它们,才能明白活着的价值。
在清风与牧歌之中,人们向往自由与和平,让风与酒的气息撒遍城邦,欢声与笑语填斥其间。在商贸与契约之中,充斥着安逸与幸福之感。离别,并非人之所愿。
于宁静与繁华之中,相离悄然而至。
那是冬日的风雪扫过大地,己所崇拜之人葬身寂海,那是人之信仰轰然破碎,失去了己身之依靠。这时,人们感受到了离别之意。“腾龙飞鳞,虽寿比山岳,终为土灰”,即使是磐岩,也终究会在时光的冲刷下磨损。
“与君相别离”,其中有无奈,意外与岁月的流逝。
正如朝露,水汽经过了夜晚寒冷的侵袭,凝在叶尖、枝条之上,而当太阳升起,阳光普照,转瞬之间,它们已消失无踪。唯等下一个清晨,再次遇见,又是完全不同的景色。
我如朝露转瞬晞,花散终有期。万代神樱立如青,旧人归故里。一半相识,一半离别,诚相见之时心欢,而相离之时意难。懂得其中真意,才能知晓自我,“永恒”绝非易事,接纳一切,开始下一段旅程。
别离只此身,心似白云流。风向是会变的,终有一天,会吹向更加光亮的地方。
5平凡之路
伍东玉
在学校,在家中,或是在往返间,我觉得自己在变得无趣。我越来越不喜欢单调。单调生活带来的平凡感,不是我这颗浮躁的心可以承受的。
朴树写过一首歌叫《平凡之路》,平凡是多少人最后愿意又不愿意的结局。高台树色曾在《穿堂惊掠琵琶声》里写道:生来平庸,难免失望无力。我很赞同,平凡普通,平庸最是让人无力,像是夏夜里在你脸庞不断徘徊的蚊虫,打不死,无路逃。我们通常看到许多鸡汤文,告诉你,要积极,要努力,要有梦想,要不甘于平凡。我们还通常以影响力的大小来判断一个人的成功,用“是否平凡”来衡量他们的成就。而平凡、平庸,早就是我们大多数人的代名词了。
无论是谁,都逃不过平凡带来的无力感,无论你有多么自信,无论你是努力还是不努力,都会在某一刻被平庸所带来的无从下手所击败。世上没有一个人是多余的,但也没有一个人是必须的。个人与时代的发展其实从不紧密。和平、医药、科技和经济,我们大多数人没有为其中的哪一项做出贡献。清醒些吧,天生有才的人不会是你。有哪一个人会拯救或者毁灭世界呢?亿万条生命在过往中溜走,多如牛毛。可是我们怎么看,都看不到仙去的大多数人的影子了。
我觉得这样也挺好的,活这一辈子,没有什么贡献,常常失望犯错,最后被人忘记,烟消云散。这也是很长很好的一生。
6楚门的世界
郑雯睿
“楚门世界”,无所不在。
你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看似都是自己的选择,但其实你的生活被自上而下地脚本化了,周围的每一个人,包括自己,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个演员,一个社会代码编程的工具。这就是“楚门的世界”。
在原始社会,人类逐渐进化,大脑逐渐被开发,发明各种制度、工具、准则,不断提高水平,为自己的生活提供便利,令自己的生活更加舒适。
什么时候,人类被工具控制,逐渐“异化”?
随着技术的发展,大量高新科技产品正逐步被研发出来,人得以过上更加舒适的生活。但在使用和享受的过程中,人逐渐背离了自身的目的,想要去追求那更加舒适、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开始改变自己,去服务那些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便反过来开始控制我们,以至于人逐渐“楚门化”。
高度机械化、物质化的社会使人走向异化,一个异化的人无法影响这个社会,反而是作为一个被“操控”着客体,生存在各种准则要求中。
正如电影《千与千寻》中,无论是调配汤药的锅炉爷爷,还是招待神明的工人,都已在长期相同且机械化的工作中丢失了自我,沦为和机器一样的工具。千寻在汤婆婆那里争取到一份工作,没有因物欲而迷失自我,保持独立的思考力,最终才能顺利走出。
人始终都应保持自我,不为了其他而改变自己。生活是为了自己,而不是其他。当有一天我们想休息时,我们可以遵从自己的意愿。这是自己的生活,是自己在生活,而不是生活主导人。坚定自己最初的本心,以人为镜,不被迷惑,不要迷失,才会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人。
无意夸大一切,只是提醒大家:我们如今正逐步陷入“楚门的世界”。我们要保持自己的初心,不要被世界‘异化’”。
7女人
喻冯桢晟
在街上,在景区,或在展馆,我觉得自己变得欢喜。我越来越欣赏女人,女人带给我的陶醉感,没有任何事物可以替代。
我看过一则杂志中的文章《女?》。女人是自然的,是艺术的。朱自清在《女人》中说,女人分为几种,艺术的女人最令人欢喜,我完全同意。女人可爱,艺术的女人最是唯美,像水一样。我们通常以美与丑,好与坏,善与恶,用我们的审美标准和道德标准去区分女人。而我们形容一个艺术的女人,往往会用到“回眸一笑百媚生”这样的诗句。
一个艺术的女人,只要在这天地之间,她出现在任何地方都是合适的,无论她的穿搭风格,无论她是哪个国家,哪种肤色,她都是至美的。没有一个女人是多余的,没有哪种女人是不该存在的,她们的存在使世界无比美好。发型、衣着、一肌一容展现出她们艺术的一面。她们如水的密,如烟的轻,我们怎能不欢喜赞叹呢?她的一举步,一伸腰,一掠鬓,一转眼,一低头,使手足自也有飘逸不凡之慨。
是的,艺术的女人,那是一种奇迹!
8色即是空
吴纪令
“色即是空”这句话出自《心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空是空无自性,没有永恒不变的个体,事物存在的本质是互依。空可以理解为互依,色即是互依,互依即成色。
在青春岁月,人大多是趋“色”的,喜欢用一身青翠,将自己打扮得葱葱茏茏。潮流与浮夸,喷薄欲出,飘飘欲仙。巴不得将身上每处都塞满潮流元素,对于简,唯恐避之不及。
什么时候,才会开始明白“色即是空”的可贵?
一个人有了阅历,渐渐有了一双洞悉世界的眼睛后,此时在回顾自己的生活,难免于满满当当之间渐感惭愧。回首懊恼之余,恍然察觉,过往的日子里,自己在无用的物质上,浪费了太多时间,以致迷失于色之中。
通过“色即是空”这句话,佛教想表达的是世上一切色相皆因缘所生,因缘聚则生,因缘散则灭,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稍纵即逝。
正如宇宙一样,在宇宙这个大的时空来看,大的包括各种星系,星球,小的如原子,电子,远的如沧海桑田,近的如一草一木,皆有生命。因缘聚合而生,因缘散尽而灭,存续时期或长或短。
一半是色,一半是空,人生亦是如此。年轻时,追求物质上的精神上的短暂快感,将身体掏空。然后,步入中年,开始保温杯里泡枸杞,开启养生之道。
这就是“色即是空”的意义。空,即是色。
经全国作文素材编辑委员会
2019年初审通过
ZUO WEN
全国中小学推荐实验教科书
作文素材在线
必修
第 81 期
长按二维码关注
投稿邮箱:zuowen@88.com
为了持续看到推送
请加星或点“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