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版后可能收不到推文,请星标本公众号」
经常有同行开玩笑说,餐饮供应链的复杂程度堪比生命系统,因为涉及有效期、有生命的东西,环节众多。但无论是品牌方、供应商,还是像我们蜀海这样的中间链接者,都在致力于让供应链变得更简单、高效、安全。
接下来,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蜀海与海底捞在能力共创、提质增效方面的探索,以及我们供应链优化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参考价值。
产品创新:
精益菜单规划,
打造产品管理闭环
供应链传统模型复杂,涵盖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商流等多个方面。但从商品流角度看,所有门店销售价值的创造都基于菜单和商品。
因此,我们首要打造的能力模型,就是产品创新的闭环,确保创新产品能从源头安全高效地交付到餐桌。
而源头便是菜单规划,它决定了供应链的复杂性、履约难度和食品安全管理等诸多方面。
海底捞门店遍布了三百多个城市,每个城市的消费者习惯喜好各异,要创新出适合当地消费者的产品,就得善于发现区域之间的差异。
比如在西南地区,我们深入研究了当地饮食特色,发现折耳根深受消费者喜爱,便创新开发成饮品,巧妙迎合了西南用户的独特风味偏好。
在湖北,则是聚焦当地特色食材:藕,通过精心打造藕汤系列产品,满足当地消费者对传统口味的更高追求。
这些需求其实都是在变化的,一定要在动态的变化过程中,不断地抓取这些区域的差异化来做产品的创新。
老品优化也是菜单规划的重点。新品打造成爆品是很不容易的,我们为何不将已有的爆品通过口味、原料、工艺等方面优化,更好地呈现给消费者?
还是以海底捞菌汤锅底为例,为了让其风味更浓郁醇厚,研发团队历经三百多天,进行一百多次测试迭代,从食材挑选到熬制工艺改进,每一个环节都精心打磨,最终给消费者带来更极致的味觉享受,因此一经推出就广受欢迎。
产品上新其实还有很多种逻辑,除了抓区域特色,还有四季上新、新场景新需求的满足等等。
消费者在点餐过程中的每一次选择,都是对菜品的一次“投票”,我们要常态化地分析哪些产品因同质化严重而缺乏竞争力,哪些产品属于低毛利又低点击率的“双低”类别,并且及时地进行调整优化。
在这个过程中,还会涉及到菜单的上下架管理。很多品牌遇到过前端菜品下架但库存还有积压的情况,导致大量浪费。
因此,我们的系统会对客户过往下单量、销售量这些数据进行监测和分析,基于数据结果,给客户提供一个更科学、更合理的库存管理策略,来帮助减少损耗,降低成本。
选品机制的打磨,也是我们工作的重心。
我们给每一个客户提报产品,都会先进行严格内部筛选,从众多产品中挑选出初步符合要求的。然后举办品鉴选品会,邀请海底捞等品牌方、外部专家共同参与。
在选品会上,每一款产品都要经过多轮品鉴和评估,从口感、品质、创新性、市场潜力等多个维度进行考量,其中核心要求是保证口味,基础要求是保证客户的毛利率。
而邀请供应商共同参与选品,价值就在于理解客户需求,尤其是品牌背后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创新出符合品牌需求的产品。
目前,我们已在各个城市组织了很多场品鉴会,积极和客户在交流选品的过程中共同探索。
通过这些品鉴会,我们也沉淀出了几十款反响热烈、深受喜爱的产品。之后,我们会对这些产品进行小范围试销(小试)和中等规模市场测试(中试),根据市场反馈进一步优化调整,最终推向全国市场。
🔺蜀海全国火锅品鉴会集锦(部分)
我觉得,做供应链是一个不断锤炼的一个过程,和海底捞深度合作的过程中,蜀海也在不断迭代自己,从原来的交付型思维,转为主动探索、主动服务的思维,前置性地去思考、去统筹,并且把沉淀下来的资源、服务能力及标准化流程,开放给更多的餐饮品牌,帮助企业更稳定、更高效地发展。
产品交付:
多维度降低成本,
实现高周转率
说完产品能力,第二个能力模型就是交付能力。交付工作非常注重细节和精益管理,必须通过流程化、体系化建设才能达成高效的交付能力。
蜀海为海底捞做了很多年代仓代配服务,累计涉及的物料数量达到两万多个,工厂加工的物料生产种类也达到三百多个。
服务过程中供应链一直在不断变化,如物料、季节、仓网等等,要应对这些变化,就得不断打磨新的策略和能力。
比如在食品加工层面,蜀海中央厨房沉淀下来的生产加工能力,可以在鲜品、短保、小批量柔性化生产上可发挥出近端服务优势。
例如,鲜牛肉在产地直接加工成小份会面临物流成本过高的问题,所以我们通过在销地的中央厨房进行加工,实现一份一份精准配送至门店,不仅降低物流成本,还提高了门店操作便利性,使产业链效率整体提升。
在仓网规划上,也会根据客户门店的新开和扩张情况,灵活优化仓网位置和配送路线,始终保持高效的供应效率。
前两年,海底捞新疆的门店主要从兰州、西安等地配送,随着门店数量增加和市场需求变化,我们去年在乌鲁木齐为海底捞设立了前置仓。
中心仓、前置仓的有效协同,不仅让海底捞新疆地区门店的配送距离、配送时间大幅缩短,也大大降低了配送成本。
在配送环节中,我们也在通过箱规优化来提高装载率。原来行业配送车辆能装多少全靠人的经验估算,人力成本和误差就比较大。
现在我们要求供应商把箱规提供给我们,有了准确的信息,系统就能评估一辆车能装多少,一个门店的货是否刚好能装满,极致的空间利用率带来的价值就凸显出来了。
除此之外,在同城配送中,我们还会采用共配逻辑来加密线路,提高车辆复跑率。同一辆车配送同一个商场、同一条街道,几个品牌的货品一趟卸货,这样一来,配送的时间大大缩短,配送车也能够多跑几趟,进一步降低配送成本。
靠这一套组合拳,我们每年能够给海底捞节约近500万的配送费用。这些优化出来的成本,很可能就是咱们品牌以及蜀海这些服务商在行业里的立足之本。
食安&数字化:
打造数字化供应链,
保障端到端的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是蜀海一直以来的核心坚守。在全链路管理中,我们提炼出了“真、严、频”三字诀:
“真”即全程高标准冷链。我们配备多温层冷链车运输生鲜产品,运用数字化手段实时监控每车温度。每辆车都安装温度监测设备,一旦温度超出设定范围,系统会立即预警报警,确保全程冷链无死角。
“严”是严格管理食品效期。借助先进的库存管理系统,准确录入生产日期与批次信息,提前锁定临期及禁售产品并作特殊处理,严守产品时效红线。
“频”为高频次供应商食安检查。合作前对供应商严格审厂,且不定期开展飞行检查,全面排查生产环节风险隐患。
2024年,我们为海底捞服务的检测合格率达到了99.9%。背后是我们通过组织激励、能力培养解决人的问题,并且将流程标准化植入系统,实现数据驱动作业。
在收货环节,我们要求供应商提前录入数据,通过扫码检查,形成环环相扣的检查机制,将数据化流程固化下来,包括效期的管理,流程的管理。
每次发现问题,就及时优化对应的数字化能力,不断将经验沉淀到系统中。
通过几年努力,蜀海数字化能力已形成从门店下单到签收的端到端闭环。就比如电子签收,海底捞改为电子签收后,在纸张耗材、人力成本上每年节约将近200万。
与供应商之间我们也实现订单、对账电子化,提高准确率和效率的同时,也更加绿色环保。
数字化运用一个很大的优势,还在于计划。在供应链的模型里面,采购交付、物流配送这些其实都是在底层的,上层的其实是计划,它是上下游高效运转的一个核心控制点,能够让整个物流最高效的运转,让你清淅知道什么时候应该要货,应该要多少货。
有了这样的数据沉淀,我们就能够把计划做得更精准,把门店未来一周、15天甚至一个月的变化数据预测出来。
在现阶段这个数字化基础上,我们就已经为海底捞把仓储周转率提高了30%,这不光是简单的仓储成本的节约,更重要的是它带来的资金利用率。
原来这30%的钱只是堆在仓库里的货,而现在确实企业的现金流,可以用于拓展新店、强化能力及系统建设这些更高战略的事,这里面的价值远远不止于我们省下的那些钱。
采购计划制定后,我们也会同步给上游供应商,让他们制定对应的生产计划,这对于整个链条的效率都是极大的提升。数字化不仅深化企业内部协同,也将为行业间的无缝链接开辟更多可能性。
抱团取暖:
共享共创共生,
才有光明未来
这些年,蜀海一直秉承着“共享、共创、共生”的理念:
首先是共享,包括信息、仓储、物流等等资源的共享,把我有的、你有的、他有的汇聚到一块,避免重复建设耗费不必要的成本;
第二个是共创,我们之间不是简单的采买,而是上下游携手一起应对行业变化,去创新、创造,去满足消费市场的新需求,原来靠一方的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大家携手起来,肯定能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最后就是共生,上下游无论哪一环本质上都是为消费者服务,消费者满意了我们才有钱赚,才能活得更好。所以衷心希望和在座的各位以及行业内更多伙伴一起努力,以消费者满意为目标,共同打造一个餐饮健康发展的新时代!
谢谢大家!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