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间质纤维化对于通气的影响

健康   2025-02-13 00:01   山西  
肺间质纤维化(IPF)是一种以肺间质炎症和纤维化为特征的慢性进行性疾病,其对通气功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限制性通气障碍和弥散功能障碍两个方面。

1. 限制性通气障碍

肺间质纤维化的主要病理改变是肺间质胶原沉积增加,导致肺组织弹性下降,肺僵硬不易扩张。这种改变使得肺容量减少,表现为限制性通气障碍。具体表现为:
  • 肺容量降低:由于肺组织的弹性减退,肺不能充分扩张,导致肺总量(TV)和功能残气量(RV)减少。

  • 第一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正常或偏高:这是由于气道受周围纤维化组织的牵引扩张,使气流速度相对于肺容积保持正常或略高。

  • 呼吸困难:患者常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尤其是在活动后更为明显。

代华平教授:进展性纤维化间质性肺疾病的表型特征与处理丨CACP 2021-头条-呼吸界

2. 弥散功能障碍

肺间质纤维化还会影响肺泡和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导致弥散功能障碍。具体表现为:
  • 肺扩散能力下降:肺泡壁增厚,肺泡毛细血管减少,导致氧气从肺泡进入血液的能力下降,从而引起低氧血症。

  • 弥散能力降低:研究表明,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肺扩散能力显著下降,如DLCO(一氧化碳弥散能力)降低。

代华平教授:进展性纤维化间质性肺疾病的表型特征与处理 …

3. 临床表现

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通气功能障碍通常表现为:

  • 呼吸困难:患者常感到胸闷、憋气,活动后症状加重。

  • 低氧血症:由于弥散功能障碍,患者可能出现低氧血症,严重时可发展为呼吸衰竭。

  • 肺部影像学改变:高分辨率CT(HRCT)显示网状影、蜂窝影等特征性改变。


赵岩教授:关注间质性肺炎的进行性纤维化表型_治疗

4. 机制

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病机制涉及多种信号通路和细胞因子,如TGF-β、蛋白酶和抗蛋白酶失衡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成纤维细胞活化、上皮间质转化(EMT)以及胶原沉积增加,最终引发限制性和弥散性通气障碍。

5. 治疗与管理

目前,肺间质纤维化尚无根治方法,但通过药物治疗(如吡非尼酮)、氧疗、康复训练等措施可以缓解症状并改善通气功能。此外,针对限制性和弥散性通气障碍的综合管理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肺间质纤维化通过限制性通气障碍和弥散功能障碍显著影响患者的通气功能,导致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症状,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产生重要影响。


急诊时间
急危重症专业学习交流和提高的平台,欢迎投稿jack14379@qq.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