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晚期当时的背景是国弱,在洋人面前总是抬不起头,遇到国际争端时,总是赔款息事宁人,即使打了胜仗也占不到什么便宜,这个时候的企业家阶层将做出怎样的选择,他们又有过怎样的作为?
这得从当年的一个新闻说起。
1905年12月,上海发生了一起轰动一时的大闹会审公堂案。当时,一名广东籍的官太太黎黄氏因丈夫亡故,带着15名婢女由此返粤,路过上海时被上海英租界巡捕房以贩卖人口罪拘捕。
租界会审公廨审理此案时,又发生两国会审官对女犯应当关押在何处的争议。
英方陪审官德为门粗暴地宣称:“本人不知有上海道,只遵守领事的命令。”
中方会审官关炯之愤然说:“既如此,本人也不知有英领事。”
争执之下,德为门喝令巡捕用武力抢夺犯人,并将关炯之的朝服撕破。旁听的中国人对本国官员受辱反应强烈,冲上公堂,四处围打巡捕,还放火烧了巡捕房和德为门的汽车,英巡捕则悍然开枪打死多人,并抓了500多个中方民众。
血案爆发后,英租界的华人商号纷纷罢市抗议,而洋巡捕也不甘示弱,竟一律罢岗,租界顿时陷入混乱。上海的这起国际纠纷引出一番喧嚣风波。
英人在中国最为势大傲慢,清政府懦弱无能,不敢正面应对,便委请商人出面协调。
那些被派出交涉的华商大佬一一出场,却都碰了一鼻子灰回来。
这时候,一个不到40岁的上海商人虞洽卿出场,扮演了一个调停者的角色。自1843年上海开埠以来,一向善于经略的宁波商人就是人数最多、势力最大的一个商帮。
虞洽卿的崛起颇得其势,跟上海滩上的许多商人一样,虞洽卿的出身也是一个贫穷的“掘金者”。
1881年,他14岁时从宁波乡下来到十里洋场。当日下大雨,他生怕妈妈亲手缝制的新布鞋被雨淋湿,就把鞋抱在怀里,赤着脚去投奔一个开颜料行的亲戚。
他仅读过三年私塾,但是干活勤快,头脑灵活。在颜料行里,虞洽卿经常与外国洋行接触,便苦学英语,不多久就讲得十分流利,这为他日后的洋场生涯打下坚实基础。很快,他未及满师就升为跑街,负责店里的业务联络。店主为了留住这个年轻人,不断用加薪、赠干股等办法笼络他。
在颜料行做了10年后,虞洽卿进德商鲁麟洋行任跑街,不久升买办。4年后,他捐了400多两银子,从朝廷领得了一个候补道台的顶戴头衔,同年靠自己的积蓄买进几十幢房产,组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房地产公司,此外他还筹建了一家名叫通惠银号的小银行。
又过了6年,他跳到华俄道胜银行出任买办,继而又转任荷兰银行买办。荷银是当时远东最大的国际财团之一,虞洽卿一直到抗战时逃离上海才卸任此职。
在随后的30多年里,虞洽卿一边为洋行当买办,一边操持自己的生意,左右逢源,互不耽误,竟成就一番事业。
与同时代的上海商人比肩而立,虞洽卿的产业并不是做得最大的,不过,他却是影响力最大的一位。在后来的数十年间,他游走在洋人、劳工、资本家、政治家以及黑社会帮派之间,是最为八面玲珑和有斡旋能力的中国商人,有“老娘舅”之称。
他以“一品百姓”自居,精明、急利却也有着兼济众生的古典情结。
在乱世之中,他始终艰难地坚持商者的独立人格,然而却又在后来一个最敏感的时刻,做出了一个改变中国企业家阶层集体命运的举动。
虞洽卿第一次展露“调解人”才能,是在1898年。在当时的上海法国租界,法国商人以建立医院和屠宰场为由,强行平毁了一处宁波商人的墓地坟冢。
华人向以祖坟为最不可侵犯之神地,法人的蛮横当即引起喧天公愤,甬商原本就在上海势力庞大,一怒之下宣布大罢市。
谁想法租界当局竟也十分强硬,不肯让步,双方一时僵持不下。便在这当头,虞洽卿跑去找同乡的“短档朋友”,鼓动这些卖苦力的穷人也一起罢工。
他特别说动了租界里的女佣们,鼓动她们不去给洋雇主们洗衣烧饭,他则在背后出钱襄补。
商人罢市、苦力罢工、女佣罢洗,法租界立即乱成一团,虞洽卿又只身前往当局交涉。法国人只好让步,墓地产权终被归还。经此一役,虞洽卿在上海滩上开始小有名气。
大闹会审公堂案发生后,又是虞洽卿摆平了这场棘手的风波。虞洽卿的伎俩还是在洋人和民众间玩“危险的游戏”。一方面,他以买办的身份跟英人斡旋沟通,另一方面则又找来那些“短档朋友”,请他们在自己的公寓里聚会暗谋。
他鼓动说:“华官尚复侮辱,若不力争,商民之受辱必日甚一日。”
在他的策划下,各个阶层的租界华人宣布实行无限期的总罢工。当事态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他转而找到德、俄、法、日、荷等国的驻沪领事馆-他曾经为三个国家的银行当过买办-恳请他们出面协调平息此事。
靠着这番纵横捭阖,英租界当局终于退让,被迫撤去滋事的主审官,撤惩殴打华官的巡捕房捕头,向中国官厅公开道歉,并释放黎黄氏和所有被押华人。
过去数十年间,华夷相争几乎都以中方的隐忍和妥协收场,屈辱避让已成惯性,此案得以这种完胜结局收场,当然让朝廷和所有华人大呼痛快。
公案了结当日,苏淞太道台袁树勋、公堂公审官关炯之特意携手虞洽卿,三人一道来到上海最繁华的南京路,缓缓步行,沿途大声招呼各家商号大胆开市。虞洽卿顾盼生风,一时妇孺皆识。
满清时期国弱成如此不堪让人无颜提起,幸而有这些民族企业挺起脊梁!
更多的故事,可能阅读《历史不忍细看》等一系列历史著作
这本书搜集了大量被人遗忘、误读的历史资料,从宫廷秘辛到民间传说,从英雄壮举到小人物的心酸,涵盖了众多历史事件和人物,为读者呈现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