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包产到户制度为何纠结两年才全面展开?

职场   2024-12-18 00:00   广西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中国农村实行的是人民公社体制。由于生产力还没有达到一定程度,这种体制在运行过程中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例如生产上的 “大呼隆”和分配上的 “大锅饭”现象。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压抑,农业生产发展缓慢,粮食产量增长有限,农村经济面临困境。这使得农村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生产经营方式来激发农民的积极性,提高农业生产力。


粉碎“四人帮”后,安徽凤阳县甘地几个农民共产党员毅然决然冒着杀头坐牢的风险,把土地承包给农民,这惊人之举挟重雷传到中南海,邓小平感受到一个新的时代就要到来了。

于是他脚踏大地,在全国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给中国经济带来深远的变化。




为了寻求适合中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又符合按劳分配原则的管理农业的方法,各地农村社队干部和农民群众创造了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党中央支持农村干部和群众根据各地不同情况,因地制宜,解放思想,大胆试验,发表不同的意见。

但是,在这个问题上,特别是在包产到户这种责任制形式的问题上,有些部门和地区一开始就出现了不同的认识。

当时农村的情况是:

一方面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遍地开花;

另一方面,少数干部在群众的创举面前,忧心忡忡,甚至“顶牛”、“纠偏”。

邓小平知道这个情况后,在一次会议上说:

“对地广人稀、经济落后、生活贫困的地区,像贵州、云南、甘肃等省份中的这类地区,……政策要放宽,使他们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发挥自己的特点”

“使每家每户自己想办法,多找门路,增加生产,增加收入。有的可以包给组,有的可以包给人。这不会影响我们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政策放宽后,有的地方 1 年收入可以增加 1 倍。我看了许多这样可喜的材料。”




为了进一步了解干部、群众在农业生产责任制方面的创造和意见,1980 年春夏之交,中央一些领导同志分别到了云南、青海、宁夏、陕西、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和北京郊区农村,进行调查研究。

党中央和国务院还委托国家农委组织 100 多位农村工作者和经济界、理论界人士,分赴 10 个省、自治区的农村,进行了两个月的典型调查。

接着, 1980 年 9 月中旬,书记处把各省、市、自治区党委的第一书记请到中南海来,专门座谈研究农业生产责任制问题。

为了节约开支,各地参加这次座谈会的书记们,没有被安排住宾馆饭店,而是住在中南海的一些平房里。座谈会的会议室,就在中南海的院里。

中央领导人在座谈会上认真听取各种意见,认为这些意见反映了各地工作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应该承认这种不平衡。各地应该按照当地的具体情况办事,不能只用一个办法、一种经验指导工作。

1980 年 9 月 27 日,党中央向全党转发了这次座谈会的纪要——这就是关于进一步加强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中共中央 1980 年第 75 号文件。

这是三中全会制定的两个农业文件的发展,它肯定了集体经济是我国农民向现代化前进的不可动摇的基础,肯定了两年来各地干部、群众创建的生产责任制的多种形式,:

一种是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责任制;

一种是小段包工、定额计酬;

一种是包工包产,联产计酬。

文件对于包产到户的责任制形式从政策上作了明确规定,指出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是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的。





在中央精神鼓舞下,全国各地农村形势迅速发展。到 1991 年,中国 95%的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它使中国的经济始终建立于稳定的有活力的农业基础之上。

承包责任制对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农民积极性的调动: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土地的经营自主权,真正实现了 

“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这种分配方式将农民的劳动成果与收入直接挂钩,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农民们不再像在人民公社时期那样消极怠工,而是主动投入到农业生产中,精心耕种土地、管理庄稼,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品种来提高农作物产量。

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农民可以根据土地的实际情况,如土壤肥力、灌溉条件等,合理安排种植作物。

在适合种植经济作物的土地上,农民会选择种植蔬菜、水果、花卉等高附加值的农产品,而不是像过去那样按照统一的种植计划进行生产。




同时,农民还会充分利用边角地、荒地等,扩大种植面积或开展养殖等多种经营活动,使得土地资源得到了更充分的利用。

至于承包责任制与集体经济孰劣孰优,个人感觉在某个时间段发挥的效用,各有所不同吧!

对于这历史,《红墙大事》也有详细的描述,推荐大家阅读

推荐《红墙大事》


 重大事件全记录:该书详细记述了新中国成立后诸多重大历史事件,如1959年庐山会议召开前后的众多历史片段和细节,彭德怀为何被迫离开中南海,1970年庐山会议的相关插曲,林、江两大集团的一系列犯罪事实,张闻天向毛泽东移交权力的内情,林彪如何对彭德怀一剑封喉,四人帮如何预谋夺权等,让读者能够深入了解那段复杂而重要的历史时期的关键事件.


 展现历史细节:作者不仅仅是对事件的简单罗列,还深入挖掘了事件背后的鲜为人知的细节和内情,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历史现场,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重要性,为研究和了解新中国历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春秋文史
本号聚集古今历史、文化爱好者和理工科人士,喜欢读书之人,从理工科角度看世界,或许会有所不同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