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后,有人曾想把华国锋称为“三军统帅 ”,为何是粟裕第一个出来反对?而叶剑英这一次选择支持了粟裕

职场   2024-12-26 00:00   广西  




华国锋担任军委主席后,第一个提反对意见的居然是粟裕,一位是力挽狂澜的英明领袖,另一位是刚正不阿的战神,同为毛主席的得力干将,两人难道有什么分歧吗?

更令人诧异的是,叶剑英本来很支持华国锋,可得知粟裕的举动目的,为何反倒夸他做的好?

粟裕的为人和口碑相信有目共睹,他也是1955年全军受勋人中让很多人感到意难平的对象,大家管他叫“无冕元帅”,这个名号可以说是当之无愧。

即便来到那个特殊时期,毛主席一句“粟裕有战功”,保全了粟裕,可见伟人看待这位猛将也是认可的。

然而,面对毛主席亲自选择的接班人,粟裕为什么偏偏要唱反调呢?




1976年以后,华国锋出任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正式登上了政治生涯顶峰。几乎所有人都觉得华老无疑是未来长期的领导者。

因此有人提议要将华国锋称为当之无愧的全军统帅,还搬出了军事科学院,一定要让院里的权威人士写文章,高调论述华国锋是能力非凡的三军主帅。

没想到粟裕听完却立刻变脸,愤怒的质问:

“苦头吃的不够吗?要是用了这种文章,我们咋跟军中老同志们交代?”

他口中的“苦头”正是指不够实事求是。

不过能当众提出反对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做的,难怪陈毅说富玉讲话太直,总爱做得罪人的事儿。

其实粟裕也并非针对华国锋,他清楚华国锋的贡献,但在他看来涉及到军队则是另一回事,枪杆子是保证党和国家安定的关键。




那些战功赫赫的老同志即便不做最高管理者。能力和威望始终摆在那里,他们尚且不能誉为“统帅”,真正能称得上统帅只有毛主席,所以粟裕自然觉得这样定义华国锋不合适,到时候老将们会怎么想呢?不能为了抬高一人的威望,忽视了更多老将的感受。

事实上粟裕的驳斥虽然不中听,但并非没有道理,这跟外界谣传的:“粟裕排斥华国锋完全不沾边”,华国锋作为两个时代的过渡者,绝对是适宜的英明领导者。

但我们尊敬华国锋的同时,也需要尊重历史。粟裕这些历史争论的核心,恰恰在于华国锋在军队是否有足够的资历。

从实事求是的角度,话老既没有指挥过千军万马,年轻时又主管农业方面,对比许多军中前辈,确实经验还差不多,相反,粟裕是一仗一仗打出来,他最了解军人的想法,那样的发问也是替众多前辈说出实话。




本质上讲,他反对的绝非华国锋本人,而是认为这是缺乏理性的做法。

不久以后,叶剑英听闻此事,都知道叶帅很在意毛主席的嘱托,也非常信任华国锋,在很多层面默默支持着这位接班人。

可这次叶帅却支持粟裕。他深感心慰的称赞粟裕:

“你这一关把得好”

同为军中元老,叶剑英也认为统帅放在华国锋身上不合适!所以也反映了一个客观现实,华国锋在军中的威望确实不太够,很难让军中将领们服气,后续隐退与此也有一定的关系吧!



推荐阅读《红墙大事》


重大事件详细解读:该书涵盖了众多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如“大跃进”“文革”“粉碎四人帮”等,对这些事件的来龙去脉进行了细致梳理。例如,在描述“二月逆流”时,详细到人物对话和众多人物细节,让读者能深入了解事件背后的复杂情况,仿佛置身于历史现场。


 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披露:书中披露了许多以往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和内幕。比如1976年伟人病逝后,江青等人的一系列举动,包括江青要求参加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商讨人事安排,以及王洪文私自下令武装上海民兵等事件的详细经过,这些细节为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历史真相的新窗口。


可读性强


 结构清晰:全书分为上下册,按照时间顺序和事件的重要性等逻辑进行编排,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便于读者系统地阅读和理解。


 适合不同读者群体:无论是专业的历史研究者,还是普通的历史爱好者,都能从这本书中获得收获。对于专业研究者来说,它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和新的研究视角;对于普通读者而言,它则是一本通俗易懂、引人入胜的历史普及读物。






春秋文史
本号聚集古今历史、文化爱好者和理工科人士,喜欢读书之人,从理工科角度看世界,或许会有所不同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