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走遍西塘古镇
27座石桥、122条古弄、2000米的烟雨长廊,
寻找心中江南的模样。
四年前是冬景萧瑟,
今年仍是春寒料峭。
不说大环境,
购票入镇制度肯定是只拦路虎。
想起林俊杰的歌,
“风到这里就是粘,
粘住过客的思念,
雨到了这里缠成线,
缠着我们留恋人世间......”
心中的歌被噪音打断,
“哎哟喂,宝钗姐姐哦!”
“这儿非常流行,带一件回去?”
“穿出去要上村里新闻的!”
自2013年方文山发起汉服文化周,
西塘每年秋天都会上演cosplay秀,
海内外各路“戏精”蜂拥而至逐鹿江南。
我倒不怕秒变村花被上新闻,
只是还没想好扮薛宝钗还是林妹妹。
这是一篇4年前的旧文
西塘,睽违已久。
记得20多年前第一次来,是从西区车站坐大巴,当时高速还没建,汽车在公路上弯来绕去,颠簸半天,晕晕乎乎间听得司机说西塘到了。
那时进古镇还不用买票。
小桥流水,古街老宅,油墩子,臭豆腐……一切都是原汁原味,陈旧,破败。也没啥游客,就我们几个探头探脑地张望,一惊一乍地拍照,被街上闲坐的当地人像探照灯一样盯了一路。
后来在同济大学教授的呼吁下,西塘跻身文化遗产和5A景区,身价陡涨,游客爆棚,千年积淀的恬淡安宁逐渐消弭,商业化愈演愈烈,让人游兴索然。
好在江南古镇星罗棋布,不去人满为患的,还可去那些隐匿于犄角旮旯的地方寻秘探幽。江南古镇于我,不说囊括,大概已游历了七七八八。
“水巷小桥多”、“人家尽枕河”,江南古镇的标志性特点无外乎小桥流水、老宅深院、古街窄弄,打卡者未免觉得千镇一面,周庄、西塘、乌镇傻傻分不清楚。
我对江南古镇向来颇有感觉,一来去过n个n次,对其历史人文、景观特色大抵耳熟能详;二来从小生活在魔都老城厢,访老宅、穿弄堂是自小养成的乐趣,也是基本功。
前几天,有人提议去西塘走一遭,起初觉得兴味索然,排队走路人挤人有啥好玩呢?转而思忖这几天降温又逢工作日,想必游客少些,就当去领略别样的冬景也未尝不可。
1、终于在西塘不用拍集体照
午后,车至古镇口,被一排黑衣黄马甲如临大敌般拦住去路。
原来外地牌照的车一律不得进镇。常被诟病大城市的人如何排外,这年头谁能例外?
停好车,从古镇西入口进入景区,跨过检票口,只觉一派萧索冷清。如镜的湖水,稀疏的枝条,停泊的游船,无人的廊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不与票圈里似乎永远人头攒动挤挤挨挨的西塘大相径庭嘛,不由得窃喜,终于可以拍一些纯粹的风景照啦。
位于镇西的五姑娘主题公园,
犹如一幅江南水墨画。
汇秀桥
神秀桥
在纤桥上望西塘遗韵
水上古戏台
“烟雨长廊”是西塘最独特的景观,
共有2公里长且全部连通,
沿河一侧有美人靠和长条凳供人小憩。
管老太臭豆腐是西塘著名的连锁店,
怎奈门庭冷落食客稀。
这次路过,
发现此店已迁到“河畔别院”前的商铺。
三鲜豆皮和龙蹄也是西塘特色小吃?
已闭门谢客。
在古镇晃悠,即便标志性的景点、中心区域,游客也寥若晨星,商家一个个不是有气无力地吆喝着,就是百无聊赖地玩着手机、嗑着瓜子,只听得:“我明天回去,即使店盘不出去,正月里也不高兴出来做生意了。”
如此不景气,难怪商家意兴阑珊。今年过年早,元旦后很多人趁早休假,吃了年夜饭再赶来做春节期间的生意。
估摸了一下,仅一半的商铺开门营业,散漫慵懒的样子倒也不失为一种风景。
我以为老伯坐在自家门口晒太阳,
原来他是镇上的保洁师傅。
醉园
大概是我见过的最迷你的苏州园林
醉园内仅容一人通过的小石桥
似乎家家户户都办起了民宿。
西塘的管理者大概没去西班牙科尔多瓦考察过,
如果把那里的“百花巷”拷贝过来,
“西塘花巷”才名符其实呀!
无人的食舫
(这次去没见到,已挪走?)
西塘最早的高桥——环秀桥,
建于1581年(明万历9年)。
曾为木桥,
1949年后修成单孔水泥桥,
1997年重建成石级拱桥。
送子来凤桥,也叫晴雨桥,
建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
传说造桥时,有一鸟飞来,
有凤来仪是祥瑞之兆,故名。
1997年重建,仍为三孔石板桥,
中间隔有镂空的花墙。
这次去,已成许愿桥,
能写字的地方都有涂鸦,
中间花墙挂满许愿红牌
看来每月得刷新一次。
在送子来凤桥上看来凤港的景色
送子来凤桥下的游船码头
站在镇中心的永宁桥上,
可一览胥塘河两岸风景。
胥塘河,又名“伍子塘”,
是伍子胥下令开凿的。
烟雨长廊如一条黑色长龙逶迤水边,
后面是高低错落的百年民居,
青砖黛瓦,鳞次栉比,
白色的风火墙、观音兜似高耸的屏障,
那是西塘最美的图画。
安善桥
“烟霏露融水鉴净,一声孤笛横云霓。”
——张嵲《崇山图七贤诗》
安泰桥与万安桥(从左至右),
这里是《碟中谍3》的取景地,
半百的阿汤哥曾在此奔跑跳跃。
北栅街65号是赵宪初故居,
如今也做了民宿。
赵宪初,曾任上海南洋模范中学校长、
徐汇区副区长和上海市政协副主席。
其父以第一届毕业生中的第一名
毕业于上海龙门师范(上海中学前身),
后回嘉善办学,是新式教育的先驱。
卧龙桥游船码头
位于北栅市河口的卧龙桥,
建成于1719年(清康熙58年),
单孔石拱桥,拱圈为纵联并列砌置,
目前为镇上最高的桥。
桥身的对联写的是:
“修几百年崎岖之路,造千万人来往之桥。”
是纪念最初的造桥者广缘和尚。
狮子桥
戊寅桥
里仁桥
陆氏馄饨也是连锁店,
这两爿贴隔壁,但经营者不同,
居中的“天下第一面”招牌算谁的呢?
共享,双赢,是硬道理吧。
“酒吧一条街”的B面(后街)
圣堂里供的是财神老爷,
除了两个检票员在闲聊,
惟有我的跫跫足音。
五福桥,建于明正德前,
清光绪年间重修,至今保存尚好。
石栏石阶,长14米,单孔跨度7.5米。
五福指的是“福、禧、寿、禄、善终”,
五福桥不仅渡人渡己,
更寓意抵达美好的彼岸。
烧香港东端的吴家桥
陆家厅,也是一座老宅,
沿街面放着一张卖小人鞋的桌子,
卖鞋的老伯背对外在电脑上打牌。
陆家厅隔壁是倪宅,
现为倪天增生平事迹陈列馆。
倪家是西塘首富,
但行事低调,聚善成荫。
倪天增祖籍西塘,生于宁波,
清华毕业后到上海从事城建工作。
担任上海市副市长后,
仍住在南市老城厢一间不足16平米的平房内,
同左邻右舍一样天天倒马桶、烧煤炉,
2年后才得到改善。
54岁时因心肌梗塞而早逝。
他深受上海人民的爱戴,
被誉为“人民的好公仆”,
至今仍有不少上海人怀念他。
过了鲁家桥便是酒吧街
胥塘河,远处是胥塘桥
永宁桥和安善桥(从左至右)
安境桥,建于明代,
位于两乡交界的胥塘河上,故名。
西街,西塘最古老的商业街
秦砖汉瓦,土木之功。
从雕梁画栋的宫殿到青砖黑瓦的民居,
这里展出的历代瓦当,
无不纹饰繁复,变化多端,寓意丰富。
西塘是钮扣之乡,
每年钮扣产量占全国生产交易的40%。
钮扣博物馆也是国内唯一,
系统展示钮扣的起源、从古到今、
从简到繁、从粗到精的发展史。
现场展示在蚌壳上打洞、取扣
西园,一座幽美的明代园林,
原为江南大户朱氏私邸,
柳亚子常偕他的小伙伴们在此吟叙。
清代王氏私邸,
现为西塘古建艺术馆。
石皮弄,全长68米,
是王家尊闻堂与种福堂之间的过道,
由216块厚仅3厘米(薄如皮)的石板铺成,
故名“石皮弄”。
最宽处1.1米,最窄仅0.8米,
两人交会须侧身而过,
若两人都是胖子要贴胸收腹方能通过。
石板下即是下水道,
雨天不会积水。
江南古镇类似狭窄的弄堂很多,
西塘石皮弄还不是“最窄”的。
上海老城厢内曾有摸奶弄,
早已被城市更新的推土机抹去,
金山枫泾和湖州菱湖的莫乃弄比较文雅,
还有台湾鹿港的摸乳巷,
获得“最窄”之冠的还是金山枫泾,
那里的莫乃弄最窄处仅0.6米。
我给它起名“月半湾”
2、奇异店招
虽然游客稀少,生意萧条,商户们依然坚持自我调侃、自我耍酷的敬业(娱乐)精神,这大冷的天不自我安慰下靠谁取暖呢?
店招一个比一个吸睛,金句,段子,网络溜词,信手拈来,极尽幽默风趣逗比之能事。貌似词不达意,也有一针见血,貌似酣畅淋漓,其实满腹心酸,令人咀嚼咂味之余忍俊不禁。
看多了,也挺惋惜,好端端的文艺范就这么被糟践了,骨感的现实将满腹才华踩在脚下摩擦,既是无奈,也不免有点油腻。
3、那些在时空隧道穿梭的人
除了店招令我意外,还有不时从身边飘过的女子,或汉服,或民族风,或亭亭玉立,或搔首弄姿,环肥燕瘦,长袍短打,莺莺燕燕,叽叽喳喳,为这阴沉冰冷的午后添了一道暖色和亮彩。
张爱玲曾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子”,接下去的半句我还是“不响”为宜。
国色天香自是雍容华贵,布衣素缕终究质朴纯良,及至看到幼稚小儿的偏襟棉袄,眼前不禁浮现《红楼梦》的场景:
在外旅行,很多人会穿上当地的传统服饰留影,冲动之下也会买回家,然后往衣柜一扔,不知猴年马月再会宠幸,毕竟会穿着上街的人不多,坐地铁去上班的更少。
那条闻名中外的大象图案的阔腿裤,感觉在东南亚旅行时人手一条,回来后几乎没见人穿过。唯一一次是去年夏天在虹梅路上见一抱小孩的老外,老外总喜欢出挑另类,不顾观瞻。
而今,古装剧看多了,对传统文化生出兴趣,玩cosplay,玩穿越,无可厚非,只是在吴根越角的明清街上,再也不见戴望舒笔下那丁香般的女子,她停留在诗句里,定格在画布上,离我们渐行渐远……
那个朗读者|在朗读中遇见了凡,遇见《三月的西塘》的人,竟玩起了汽车营地:
写于2020年1月10日
改于2024年3月27日
图片为4年前摄
视频今年3月拍
往期选萃: 1、带着老妈去旅行,第二十三站:北极村、漠河县城 2、走读上海老城厢,去看我们正在消失的家园 3、带着老妈去旅行,第二十二站:北红村 4、上海最后一位名媛的旧居 5、邬达克在上海有几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