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老妈去旅行,第二十八站:呼伦贝尔

文摘   2024-08-21 22:53   上海  
鸿雁天空上
对对排成行
江水长 秋草黄
草原上琴声忧伤
——《鸿雁》

呼伦贝尔这个地方,‍‍‍‍‍‍‍
吹过的风都是文化,
踩的地全是历史。

——佚名

       
从满洲里到海拉尔,
再次穿越呼伦贝尔大草原。
如走高速,
200多公里2个半小时即可到达。
谁知高速竟部分关闭,
行至半道又下起瓢泼大雨,
在天灰地暗水雾迷濛的公路上,
足足开了4小时,方抵海拉尔。




在呼伦贝尔旅行,
我们尽情领略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草原之美,旷野之美;
眼前天地苍茫混沌未开的模样,
何尝不是另一种美。

老妈焦虑了:“这么大雨,怎么玩?”

“去呼伦贝尔博物馆!
既可长知识,又可避雨小憩。”


哈克人生活在
距今7、8000年前的海拉尔地区,
比其更早的是距今二三万年前,
在呼伦湖一带繁衍生息的扎赉诺尔人,
他们形成猎人部落,
创造了呼伦贝尔的原始文化,
是呼伦贝尔最古老的人类。


呼伦贝尔一名,来源于
草原上的大湖呼伦湖及其临近的贝尔湖。
两湖是北方众多游牧民族的主要发祥地,
东胡、匈奴、鲜卑、室韦、回纥、
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
都曾繁衍生息于此,
是中国北方狩猎游牧民族的重要发祥地,
历史悠久,人文丰厚。
博物馆内藏品无数,
猛犸象、披毛犀、东北野牛等珍稀化石
占了整整两层,极为震撼。


嘎仙洞石刻祝文(碑拓),
是考古工作者米文平等人
于1980年7月30日,
在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北10公里的
噶珊山(嘎仙洞森林公园内)
一个天然山洞内发现的。

公元443年(太平真君四年),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派中书侍郎李敞祭祖,
并在距嘎仙洞口15米的西侧石壁上
“刊祝文于室之壁而还”。
汉字魏书,隶意浓重,
笔画刚劲,金石气十足,
是非常典型的魏晋摩崖刻石风格。
全文201字,除个别字迹稍有差别,
与《魏书·礼志》所载基本吻合。
据载:乌洛侯国世祖真君四年来朝,
“称其国西北有国家先帝旧墟,
石室南北九十步,东西四十步,高七十尺”。

这一重大发现
印证了嘎仙洞就是《魏书》中提到的
拓跋鲜卑的先帝旧墟,
即拓跋鲜卑祖先的居住地和发祥地。

嘎仙在锡伯语中指部落、故乡,
在鄂伦春语中指猎民之仙。
嘎仙洞位于离地25米的花岗岩峭壁上,
深92米,宽28米,面积约2000平方米,
最高处20多米。
洞内后三分之一有人工开凿痕迹,
长40米,宽8至13米,高8至12米,
是一座尚未完工的巨大石窟寺遗址。

这可能与太武帝由崇佛转信道有关。
公元446年,太武帝开始灭佛。
六年后太武帝驾崩,
文成帝即位,复兴佛教,
开凿了闻名世界的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在此复习下中学里读过的北魏历史:
世居于嘎仙洞一带的鲜卑人,
于公元前一世纪走出大兴安岭,
不断南迁,逐渐壮大。

386年,拓跋珪建立北魏,
定都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

398年,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
其孙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
与南朝宋对峙。

493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
推行一系列汉化改革措施
(史称“北魏孝文帝改革”),
带头改姓元氏。

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
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

鲜卑是中华民族历史上
第一个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
北魏政权虽然仅历12代皇帝148年,
但其疆域东起辽西,西至今新疆东部,
南达秦岭、淮南,北抵蒙古高原。
拓跋鲜卑
以宽广博大的胸怀和兼容并蓄的气度,
广泛吸取各民族文化,
为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础,
为中华民族的融合与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5年7月4日,
考古人员在嘎仙洞东侧石壁上
新发现14个北魏时期零散刻字:
故、多、开疆、焘、谒、官、
皇天、貌、增、四、汗曰。
其研究成果目前尚未揭晓。

在一块关于“鲜卑后裔姓氏”的展板上,
老妈看到有姓的,不禁激动起来:
“原来我的祖先是嘎仙洞来的。”
“不一定,你还可能是黄帝的后裔,
来源不止这一个。”
“不管,我就记住嘎仙洞了。”
老妈先入为主,至今念念不忘



这幅陕西乾陵太子墓里的壁画,
色彩艳丽,栩栩如生,
特别是最右边的室韦人,
欲前又止的神情刻画得惟妙惟肖。



在博物馆消磨半天,
似白驹过隙,飞逝而过。
出来已雨过放晴,
蓝天白云,心生欢喜。


离博物馆不远就是成吉思汗公园,
入口有哈布图·哈萨尔凯旋的铜质群雕。
公园所在的成吉思汗广场,
是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的地标建筑,
与锡林浩特锡林广场并列内蒙古最大的广场
广场上的成吉思汗纪念柱雄伟壮观,
柱下四面青铜雕像表现了
呼伦贝尔草原的牛、羊、骆驼和驯鹿四畜。








广场东北侧有巴彦额尔敦敖包,
敖包山顶礼奉着9块肯特山上的“圣石”,
因而被尊崇为“大汗山”“圣石山”。
敖包山下,是总长85米的
“成吉思汗与呼伦贝尔”汉白玉浮雕组像图,
讲述了成吉思汗与呼伦贝尔草原的故事。

广场周边的群雕是“铁木真迎亲”,
铁木真九岁随父到呼伦贝尔弘吉剌部定亲,
十七岁时迎娶妻子孛儿帖。
      公元1213年蒙古大军第一次攻打金国,
成吉思汗的长弟哈布图﹒哈萨尔
与幼弟帖木格﹒翰惕赤斤
率军取蓟、平、滦和辽西诸郡凯旋荣归。
此二人一生追随成吉思汗,
南征北战,出生入死,立下汗马功劳。
蒙古帝国建立后,
成吉思汗将呼伦贝尔几个地方
分封给兄弟和岳丈德薛禅家族。

据说内蒙古每座城市
都有成吉思汗雕像及其广场,
如此一路逛下来,难免视觉疲劳。
在呼伦贝尔国内最大的成吉思汗广场,
向擎天柱顶端的成吉思汗像行注目礼,
也算打卡完成。


再次经过哈萨尔大桥!
在呼伦贝尔大草原旅行,
发现好几座城市的道路、大桥
都以哈萨儿命名。
他的故事我已写在上篇:
带着老妈去旅行,第二十七站:黑山头、满洲里

在此不再赘述。



过了哈萨尔大桥,
沿哈萨尔大街行驶不多会儿,
来到呼伦贝尔古城。

古城始建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
本原为清政府依据《尼布楚条约》
在中俄边疆设立的一座戍边城堡。
自乾隆年始,
内地商队接踵而来,
在此购地建房,投资商号,
海拉尔城由此兴起。
当年的古城今已不存,
眼前的建筑是政府建起的文旅景区。

景区所在的正阳街是当年古城的位置。
穿过巍峨高耸的南门楼,
是一个正方形的广场,
左侧是副都统衙门旧址,
右侧是苏炳文将军雕像及广场。



广场上活跃着不少乐龄人士,
老头有下不完的棋,
老太有跳不完的舞,
生活的舒适悠哉写在脸上。‍‍‍

老妈怂恿我加入大妈们的行列:
“国标侬不是会的嘛!”
“你怎么不去跳?”
“我只会打拳,木兰拳,太极拳。”


苏炳文,1892-1975,辽宁新民人,
1930年10月任呼伦贝尔最高军政长官,
1932年自任东北民众救国军总司令,
与日军在嫩江西岸血战60多天,
坚辞日伪高官厚禄之诱惑。
1949年后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
1954年任黑龙江省体委主任。

旅蒙商队的石雕


穿过广场,
来到呼伦贝尔古城的老街,
两边都是新建的二、三层仿古建筑,
大都被网红小吃、时髦小店占据,
客流不多,生意清淡,
似这街面积水泛出的薄糖水般的日光,
映照着此地旅游经济的不咸不淡。


那晚,我们没去卢布里西餐厅,
而是找了家网红中餐馆,
简单时尚的店堂氛围,
清新爽口的融合菜,
在北地当算凤毛麟角。

🍃

参考资料:
当地博物馆公众号、文旅公众号
部分图片取自网络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

🍃

一键三连让更多人看到⬇️

往期选萃
1、北海道环岛日誌:札幌(终篇&合集)
2、北海道环岛日誌11:小樽-札幌
3、北海道环岛日誌10:洞爷湖-小樽
4、北海道环岛日誌9:东室兰-母恋一地球岬-洞爷湖
5、北海道环岛日誌8:慕别-新千岁机场-登别-东室兰

CC私人旅行笔记
Life is full of serendipity。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