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老妈去旅行,第二十七站:黑山头、满洲里

文摘   旅游   2024-06-09 11:30   上海  
如果说黑山头是神秘俏丽的黑珍珠,
那么满洲里则是五彩斑斓的红珊瑚。

满洲里,一座中东铁路的火车拉来的城市,
自身并无多少实业,
得益于中俄铁轨不同尺寸导致的换装和边贸。
此地深受俄罗斯文化的影响,
当然,这已是欧洲文化的“三手货”,
而今只剩下一点欧式“俄皮”。

在中东铁路火车站俄式建筑群、
市博物馆、沙俄监狱陈列馆,
人烟太过稀少,
你会怀疑当下还是不是黄金周?
是不是来错了地方?

而在国门景区、套娃景区
(“迪斯尼乐园+澳门威尼斯人酒店+俄式套娃点缀”的大手笔山寨模仿)、
则是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

由俄罗斯大厨、演员、木刻楞装饰风格
为特色的卢布里西餐厅,
排队领号已至二百多桌之后,
餐厅表示:
不能保证22:30关门打烊时,你能吃上大餐。

这便是当下的现状。
大众被多巴胺主导,
内啡肽则退居次位。
我似乎在逆大众而行。

——老司机于2023/10/3


🍃


旦辞黄河去,
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从额尔古纳去满洲里的路上,经过黑山头,脑海便浮现出《木兰辞》里这几句诗。

之前做攻略,看到有人说《木兰辞》里的黑山头就在今内蒙古额尔古纳市的黑山头,疑惑再快的马从黄河边出发,一天也跑不到那么远的地方。更有力的考据指向今呼和浩特市东南的杀虎山,此去黄河不远,属阴山一段,而阴山与燕山相连,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北方天然屏障。

所以,额尔古纳的黑山头应与木兰无关,但比《木兰辞》更具历史意义。



南宋开禧二年(1206年),成吉思汗为表彰蒙古帝国开国元勋、力大无穷的神射手、长弟孛儿只斤·拙赤哈萨尔(又作哈布图哈萨尔),常年跟随他南征北战,为统一蒙古高原、攻伐金、西夏等国立下赫赫战功,将贝加尔湖以东、石勒喀河流域、额尔古纳河左右岸、海拉尔河以北的蒙古东部草原赐予哈萨尔,夏都设在苦烈尔温都尔(今额尔古纳市黑山头)。

从此,黑山头古城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哈萨尔古城”。


神射英雄
孛儿只斤·拙赤哈萨尔(1164-1227)

1227年,哈萨尔在征服西夏的战争中,
因病回到自己的封地,
不久去世,享年63岁。


离开寂静的额尔古纳,是在凛冽寒风的清晨,连绵丘陵、无垠草原在车窗外掠过。站上黑山头湿地高高的观景台,眼前是莽莽林海,阳光刺眼,古城遗址若隐若现。
沉浸于朴实自然的景色,难免泛起幽幽思古之情,哈萨尔是不少人的偶像,却不是我的。在余下旅程中,频频耳闻其事迹。其后裔及被其后裔统治的民众竟占中国蒙古族总人口的三分之二。他和成吉思汗有得一比,足以名垂青史。

想起庄子说过:“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黑山头,自古是自然人文的胜地:因临近根河湿地,处于草原和森林的过渡地带,有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又因古城历史悠久,民俗体验和户外活动精彩纷呈,骑马,漂流,徒步,滑草,射箭……游人尽可在此纵情享受这片祖荫福地。

过黑山头西行不久,来到186彩带河。这是一个私人开发的景区,要不是一路上不断有人推荐,我们不一定会进。一路上看了那么多大片大片的草原湿地,不说看吐,基本也是睇饱。

谁知停车场一位难求
‍‍‍‍‍
一进景区大门,迎面是成吉思汗振臂跃马的雕像,脚下便是904县道186公路里程碑。904县道是最美边防路G331的一段,也是301省道的一段。



庞大的哈萨尔王中军帐,
门前竖着20根粗大的图腾柱。
我们在此坐观光车上山,
在山坡上随心漫步。

一组静止的大象雕塑映入眼帘,
间或几只真的骆驼供游人骑玩。


往前走,有块牌子上写着“不儿罕山圣石”。不儿罕山是蒙古国国祭圣山,成吉思汗的龙兴之地。传说成吉思汗被敌兵追杀,此山掩护了他,于是他向圣山行九跪九拜礼,并许下诺言:“我将天天祭拜你,月月祭拜你,我的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祭拜你!”

“不儿罕山圣石”深藏在这座由12根石柱环绕的玛尼堆里,外覆干草和蓝色哈达。这种在藏区常见的祈愿塔,即蒙古语“敖包”,是祭祀各路神仙、祈祷丰收、家人幸福平安的象征。


敖包旁边有一座黑色蒙古包,四角各竖一支巨大的象牙状雕塑,原来刚才看到的那组大象雕塑,其原型是猛犸象,呼伦贝尔大草原是猛犸象的故乡。‍

猛犸象大约生活在距今480万-1万年期间,即第四纪大冰川时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象。后因气候变暖、生长速度缓慢、没有足够食物以及人类和猛兽的追杀,其幼象的成活率极低,导致数量迅速减少直至绝灭。猛犸象整个种群的灭亡标志着第四纪冰川时代的结束。(摘自《百度百科》)

在栈道尽头的观景平台,极目四眺,一幅震魂荡魄的壮美画卷展现眼前。额尔古纳河,以一种贯穿古今、漫溢天地的万千柔情,在呼伦贝尔辽阔大地上尽其所能展示千般曲折万种缱绻,舞一段铭心刻骨的爱情,唱一首荡气回肠的衷曲。这是大地母亲袒露的胸怀,这是人类赤子感恩的泪线。
阳光,牧草,河水,变化着深深浅浅的蓝色、绿色和青色,似彩练,似丝带,似轻风飞扬,似笔走龙蛇,似惊鸿之舞,似锦绣万里,镌刻在一望无际的中俄边界。
这是一片丰饶富裕的天然牧场,自古以来多少北方游牧民族部落曾在此繁衍生息。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在此厉兵秣马,励精图治,终成蒙古草原之王。

观景台的另一侧安装着几个秋千,那些勇敢的人儿(没见一个男生)坐在小小的木板上,被人推着飞向蓝天。凌空飞舞的英姿让人惊羡,也让人胆战,好想也去飞一次啊!可我只敢看看。

下山也可以坐电瓶车,我们买的是来回票。有人滑草下去,坐在一个玻璃钢做的筐里,沿着铁轨滑下去,到平地大概一公里。 速度挺快,看着有点刺激,胆小的人依然只敢看看。

一圈逛下来,发现景区范围不小,除了各种娱乐设施,还有50多座蒙古包、营帐和俄式小木屋,可同时接待800人用餐、150人住宿。草原上能有如此规模宏大、配套齐全的游乐场所真是不易,没失我望。

问老妈,看了那么多湿地,哪个最美,是“被誉为亚洲第一湿地”的额尔古纳湿地还是186彩带河?
老妈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并列第一!”

老司机喜欢把车开到山坡高处观景,说:“湿地必须从上往下看,才能换个角度看世界,升个维度瞰全局,才能一览众山小,敞亮刺激过瘾!”

的确,在坡顶可以将一切尽收眼底。一望无际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淙淙流淌的额尔古纳河,成群结队的牛羊……天地沉静,大美无言。‍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见旅行的意义。



午后,在途中经历了一场暴风骤雨,之后来到内蒙第一大湖、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呼伦湖。

“呼伦”由蒙古语“哈溜”转化而来,意为“水獭”,据说湖中曾盛产水獭。又名达赉湖,“达赉”也是蒙古语,意为“海”,达赉湖就是海一样的湖。

雨后的湖面静若处子,没有波涛层浪,水天相映,恬静秀美,空气潮湿而清新。



过了呼伦湖和扎赉诺尔,终于来到满洲里。我们先去预订的酒店办理入住,老司机却顾不上休息,忙着整理车况车容。老妈见状,也拿起一块抹布,东擦擦,西掸掸。

两个劳碌命啊!

赶了一天路,不想跑远,晚餐就在酒店后边的美食街上解决。自从在我国最东极的抚远迷上铁锅炖以后,我们隔几天便会找了吃。这不,一见“铁锅焖面”的招牌,三人竟异口同声:“就吃这个!”

“到内蒙古境内还没吃过大铁锅呢!”老妈念叨着。


焖面的铁锅比之前吃的大铁锅要小些,手擀面筋道十足,三人胃口好得可以吞下一头牛。吃罢结账,100块钱都不到。这物价大跌眼镜!

饭后消食散步,老妈说要买圆珠笔,记日记的笔找不到了。路边小店里圆珠笔一元一支,老妈说:“买两支,一支备用。”

老妈为这次长途旅行特地准备了一本小本子,每天记流水账是她的必修课,到了哪些地方,玩了什么景点,吃了什么美食,言简意赅地写上一段,然后用微信分享给亲友同事邻居们。

“正经人谁写日记啊!”本想用姜文的电影台词调侃一番,担心误解,还是作罢。

我们在满洲里待了两天。满洲里原称“霍勒津布拉格”,蒙语意为“旺盛的泉水”。1901年4月,俄国人修建中东铁路(即东清铁路),将第一座车站设在这儿,取名“满洲站”。“满洲”意指满清政府统治下的东北地区,俄语为“满洲里亚”,译成汉语成了“满洲里”。



满洲里原站舍在十几年前拆除,
新建的火车站豪华气派,
从北京至莫斯科的国际列车在此停靠。
遥想当年,多少革命党人、志士仁人
经由满洲里去前苏联工作学习。


火车站附近有俄式建筑群,历经百年,至今仍保存完好在用的有80多处,大多分布在火车站以南的街区,建于中东铁路修建通车后的1903-1909年间,有木刻楞、石砌建筑、砖木建筑等,都是国家级、自治区级的保护建筑。




漫步在“中东铁路第一站”公园内,百感交集。从中东铁路最东端的绥芬河市到最西端的满洲里市,我们在黑蒙两地已自驾旅行半个多月(从上海出发已一个多月),沿途探访了多个中东铁路沿线城镇。
教材上说,这是百年屈辱历史的佐证。

我想说,只倾诉屈辱播种仇恨,既不全面也不高明更不管用。

这条中国铁路史上第一次与国外接轨的中东铁路,同时带来了近代文明,带来了沿线大城小镇的崛起,带来了东北经济的发展,满洲里就是其中之一。

那些至今仍在使用或已成废墟的老火车站及其配套建筑,似一座座纪念碑矗立在北国大地上,亟需全面客观公正的解读。


公园的斜对面是一个广场,其间有一组高低错落、黄蓝相间的俄式木刻楞建筑,宛若梦幻城堡。虽门窗紧闭,无人在内,但显然不像那几个“旅游集散中心”红字标榜的那么简单。

转到房子背后,沿着长梯,步上钟楼。大钟上刻着“谢拉菲姆教堂”六字。这座建于1903年的俄东正教教堂,是满洲里最早的教堂,当时为中东铁路俄籍员工及家属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后教堂关闭,为铁路职工俱乐部等单位使用。

穿过广场,来到一排巍然庄重、黄白相间的俄式哥特建筑前,这是满洲里俄式建筑群中造型最美、结构最完善、最具代表性的大楼,俄国人设计,中国工人建造,历时四年建造,1926年竣工。

建成之初为中东铁路技工学校。伪满时期为日本铁道警护团驻地、拘留所和日本人办的小学校。抗战胜利后,陆续为换装工人休息点、铁路分局机关办公楼、海拉尔铁路分局技工学校、满洲里铁路医院等。

2005年,改建为满洲里博物馆、满洲里市文物保护中心,成为一座集收藏、展览、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以展示满洲里地区近现代历史发展为主的综合性博物馆。


距博物馆不远有沙俄监狱旧址,建于1903年,始称中东铁路管理局满洲里监狱,因院墙与院内建筑均为石头所砌,俗称“石头楼监狱”。内有法庭。羁押的犯人主要为俄国人、日本人、朝鲜人、犹太人、波兰人和少量中国人。

1932年12月6日,日本关东军占领满洲里,监狱被用作关东军粮库。1948年10月,改为铁路小学。2005 年6月成为沙俄监狱陈列馆,这是我国现存唯一一座沙俄监狱


阅过沉重的历史,
来到网红“套娃景区”。
五彩纷呈、造型各异的俄式建筑,
强烈地冲击感官,
如同置身异国他乡。
那座70多米10层楼高的套娃,
是世界最大的套娃建筑。

老妈笑得合不拢嘴:
“就像来到俄罗斯一样!”
他们那代人上学时念过俄语,
一辈子解不开那个情结。
只是那个情结如同雾霾,
让他们有时看不清真相。‍‍‍‍


从套娃景区至国门景区约三五公里,
道路两边已被车子停得满满当当,
离国门不到几百米的路面已然“停车场”,
不仅车满为患,还夹杂着无数地摊。

不愧是中国第一大国门,
是我们一路走过的十几个国门景区中,
游客最多,最火爆的。


满洲里国门,中国边界线上最大的陆路口岸(公路和铁路),中俄贸易65%以上的陆路运输在此通关。2008 年建成的第五代国门,长105 米,宽 46.6米,高43.7米,共八层。

我们坐电梯直达国门塔顶层,整个国门景区一览无遗。一列货车正缓缓从国门下方通过,驶入口岸换装场。由于中国铁轨是标准铁轨,轨距1435毫米,而俄罗斯的轨距1524毫米,从俄罗斯入境的货列都要在这里换装。

站在塔顶,任北风吹乱头发,吹得脸生疼,因为唯有此地此刻,我们才真正领悟何为国门!何为边界!满洲里,地处东北亚经济圈中心,已然欧亚第一大陆桥的战略节点和最重要的国际大通道,其战略地位不言而喻,“东亚之窗”并非虚名。



“这里可以‘一眼看三国’!”
“不对!是一眼看四国!”老妈说。
“中俄蒙三国,哪来的第四国?”
“我姓谷,哈哈!”老妈洋洋得意。
看来论玩梗,老妈绝对是高手!
在上海话里国和谷的读音一样。



位于国门左侧的国门第一哨



在国门塔上遥望俄方口岸




打卡完热门景点,
我们回到满洲里市中心。
北湖公园如一块白玉镶嵌在繁华城区,
这里是当地人休闲佳处,
湖边高楼会继续建起还是就此打住?‍‍‍


湖边竖立着叶剑英元帅的雕像。
1928年,他经满洲里去前苏联。
1960年7月他再次来到满洲里,
在北湖公园写下了一首诗:
“满洲里是草原城,国际交往有送迎;
莫道边城难跃进,人工湖水与云平。”


中苏金街是一条中俄商贸步行街,
所在的五道街及两旁非字型的街道上,
满眼望去都是俄文招牌,
俄罗斯商品铺天盖地。


晚餐我们锚定满洲里西餐排名第一的卢布里西餐,据说是俄罗斯人来打理的,从厨师到服务员都是俄罗斯人。

我们四点半赶到,还担心没开门营业,结果队伍已排到马路牙子上,店家专门安排了一位拉手风琴的俄罗斯小伙,在门里门外、楼上楼下卖力地表演。这条街上好几爿俄餐厅,就它人气最旺。

幸亏来得早,领号只等了58桌。待我们一个半小时后排到,领号需等100多桌,待我们吃好离店,则要等200多桌,且不保证10点半关门前吃得上。如此火爆,前所未有,老妈啧啧称奇。

我们点的都是招牌菜,食材正宗,滋味鲜美,味蕾得到极大满足。

“我还是第一次吃俄式西餐,比哈尔滨的新式西餐好吃!”老妈说。

“那明天去海拉尔,那里有分店,再去滚一遍菜单?”

老妈狐疑地瞪着我,说:“好的呀。”

🍃

好久没归纳老妈此次旅途中吃到的“第一次”啦!继续:
第一次吃大排档,
第一次吃鲅鱼饺子、猪肉茴香饺子、大葱驴肉饺子,
第一次吃海凉粉,
第一次坐小马扎吃烧烤,
第一次吃素食自助餐,
第一次吃葱烧蚕蛹,
第一次吃用盘锦蟹稻米煮的白米饭,
第一次吃海胆、海肠、海贝做馅的饺子,
第一次吃歪瓜子梨,
第一次吃海菜包子,
第一次吃烤鱿鱼、烤黄蚬子,
第一次吃东北酸菜,
第一次吃双皮奶和甜豆花,
第一次户外野餐,
第一次吃朝鲜族的酱菜和打糕,
第一次吃筋饼,
第一次吃铁锅炖,
第一次吃正宗的俄式西餐……


本文参考资料:公众号呼伦贝尔文旅《伟大的哈布图哈萨尔及其光荣的子孙》、满洲里文物局《中东铁路沿线建筑群》等。



🍃


一键三连让更多人看到⬇️

往期选萃:
1、去上戏看契诃夫的话剧《海鸥》
2、欲了解老上海,需走读“大上海计划”
3、带着老妈去旅行,第二十五站:蒙兀室韦
4、带着老妈去旅行,第二十四站:额尔古纳河右岸 · 满归
5、世人多捧邬达克,我却偏爱他:上海的“赉安之角”和“赉安之路”在哪里

CC私人旅行笔记
Life is full of serendipity。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