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侦察记》中的原型人物——山东省劳改局副局长慕思荣

文摘   2024-11-03 12:27   浙江  

点击↑↑↑蓝色文字关注


有良心和温情的自媒体


《监狱记忆》不只是历史记载的风霜雪雨

监狱人民警察桌案上的闲情雅致

  她是每一位与监狱有关的事与人的前世今生


“黄河!黄河!我是长江!我是长江!有重要情况向你报告!有重要情况向你报告!”

这是拍摄于20世纪50年代的电影《渡江侦察记》里的经典台词。70年过去了,影片早已被奉为经典,这句经典台词也被人们广为传颂。但鲜为人知的是,这部红色电影里的原型人物就是山东省劳改局副局长、“全国战斗英雄”——慕思荣同志。

慕思荣,1919年1月出生在山东荣成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38年7月参军入伍,在革命军队里历任通信员、警卫员、排长、连长、侦察参谋、侦察营副营长、侦察科副科长、侦察科长等职。抗日战争期间,在许世友率领的胶东军区参加抗日反顽斗争。解放战争期间,先后参加了孟良崮、济南、淮海、渡江等战役。他曾多次在敌占区化装侦察,出生入死,大智大勇,出奇制胜,出色完成了各项侦察任务。先后获得胶东军区甲等模范工作者、华东二级人民英雄、渡江战役个人一等功等荣誉。1950年9月25日,他作为华东团以上军事机关模范工作者,出席了全国第一次战斗英雄代表大会,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

一、军中尖刀,智勇双全,英雄事迹扬天下

慕思荣出生时,正值中国之乱世,列强当道,国家积贫积弱,民不聊生。他7岁丧母,读了三年私塾后,到威海城外的一家饭店当学徒,为了有气力和面,每天早起练功,强身健体。初学功夫的目的是生计,关键时刻能够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危。因此,他习练刻苦,身手敏捷矫健,头脑反应灵活,这为他日后参军并成为八路军抗日将领的警卫员奠定了坚实的身体素质基础。他在当学徒时,经常需要进城为饭店买米买面,每次进出县城都要被日伪汉奸搜身检查,任人摆布,受尽欺辱。耿直的性格让他心中充满了愤怒,盼望着能有一天找到一条不被欺压、不受凌辱的希望之路。在他当学徒的饭店里,食客中的进步人士或地下党有时会宣传抗日救国军的故事,他动心了,毅然辞去在饭店当学徒的安稳生计,于1938年7月,参加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入伍后,他表现优异,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作战大胆勇敢,很快成为战斗骨干,并于1939年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1941年进入胶东抗大学习。毕业后,曾任山东纵队五支队第13团首任团长李绍桥的警卫员,胶东军区副司令吴克华的特务员,胶东军区警卫排长(胶东军区司令员为许世友)。1947年参加了孟良崮战役,带领两个班的战士担负侦察任务,急行军120多里,深入国民党军防御纵深地域侦察敌情,为全歼国民党整编第74师提供了重要情报。担任参谋期间,与战友们创造的“伪装捕俘、查明情况”的侦察经验在各大军区推广。1948年5月,任九纵司令部侦察科副科长,9月,济南战役前夕,率侦察分队在济南市郊反复隐蔽出击,捕获俘虏60余人,很快摸清了敌情,并在潍县、济南战役中又创出了“战中侦察法”,进一步丰富了部队侦察工作的形式和方法。由于在两次战役中表现突出,被华野评为“二级人民英雄”。淮海战役期间,率侦察营一个连执行侦察任务,迅速查明了国民党军将向徐州方向逃窜的重要情报,为首长定下战略决战决心提供了可靠准确的依据。战后,九纵侦察科及侦察营荣立集体一等功,侦察一连荣立集体特等功。

1949年4月,渡江战役发起前夕,根据27军首长作战决心,组成“先遣渡江大队”,先行渡江实施侦察,并从中摸索木船渡江的经验,接应主力过江。身为27军侦察二科科长的慕思荣被任命为渡江先遣大队副大队长兼党委副书记,带领士兵分两路中的其中一路夜渡长江。6日晚,渡至江心时,敌人发现了目标,顿时枪炮齐发,“偷渡”变成了“强渡”。在枪林弹雨中,两支队伍十几艘船共三百多人强渡成功,登上了国民党防守的南岸。8日晚,两支队伍顺利会合,在当地游击队的大力帮助下,迅速展开工作。在敌占区侦察14天,基本摸清了敌人的兵力部署、江防敌军番号,敌军调防、地形、炮火位置以及沿江河流、水文等重要情报。4月20日21时,毛主席、朱总司令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我百万雄师横渡长江,渡江中集团率先发起渡江战役,第27军3个师向对岸鲁港至荻港一线大举突击。先遣渡江大队也依照预定计划,在敌后山头、高坡,燃起一堆堆篝火,给江北我军炮兵指示射击目标,出色地策应了大军胜利过江的艰巨任务。27军仅用1个小时即全线渡江,其中渡江侦察分队的情报工作为百万雄师过大江发挥了重要作用。慕思荣同志是不折不扣的抗日战争扛过枪、解放战争渡过江的革命战士。他是载入共和国史册的渡江英雄,他率领的先遣渡江侦察分队,是地地道道的渡江第一船,为实现“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立下了头功。

渡江侦察的战例被原济南军区司令部作为经典战例编入教材,被深入研究和广泛推广运用。1954年版电影《渡江侦察记》,就是以他们这次渡江侦察行动为素材设计制作的。电影拍摄过程中,聘请他担任了军事顾问。如今,《渡江侦察记》面世已70年了,曾经感动过几代中国观众,成为一代又一代人心中的偶像和精神风标。它在影片中传递的排除万难、不怕牺牲、争取胜利的精神,必将激励着我们这一代人积极投身实现强国梦、强军梦的伟大征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挥洒无尽的热情与汗水。

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一腔热血洒疆场

新中国刚刚成立,台湾等少数地区还为蒋军所盘踞,慕思荣和他的战友们摩拳擦掌,时刻准备着为解放祖国的每一寸土地而战斗。然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却在此时悍然出兵朝鲜,并将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成为中国军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1950年10月,慕思荣同志随27军作为第二批部队入朝参战,同年11月,参加了二次战役。二次战役是在第一次战役胜利的基础上,我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将美军及李承晚伪军诱至预定战场,突然发起反击的战役。当时,27军从江苏北上山东,原计划作为志愿军预备队整训一段时间后再入朝参战。后因战局变化,部队到山东后立即奔赴东北。由于行程仓促,加之后勤体制不健全,保障不到位,入朝后全军有近三分之二的战士没有领到棉衣、棉鞋和棉帽。由于27军所属部队的官兵绝大部分来自江南水乡,所处的生活环境气候温暖,体感舒适,从来没有经历或体验过寒冷天气的恶劣和残暴,甚至有很多人从来没有见过雪的样子,更难以想象到寒冷的感觉。当他们冒着近零下30多度严寒进入朝鲜后,才真正体会到了大自然的严酷,第一天行军就冻伤700多人。但作为一支英雄的部队,他们作风十分顽强,意志毅力异常坚定,全体官兵没有被寒冷吓倒,毅然排除重重困难,严格执行上级命令,按时在11月28日将美军王牌部队陆战一师大部和第七师一个多团分割包围在长津湖附近。30日晚,27军集中五个团兵力发起攻击,经过近一天激战,将被围的美军第七师31团、32团一个步兵营和一个炮兵营共3100多人全歼,并俘虏美军300余人。此战重创美国王牌陆战第一师,全歼美军“北极熊团”——31团,并将其团旗缴获,创造了志愿军在一次战斗中全歼美军一个多团的范例。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通令嘉奖九兵团、嘉奖27军。毛泽东亦致电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庆祝九兵团歼敌大胜”。历时一个月的激战中,我军歼敌3.6万余人,其中美军2.4万余人,收复了“三八线”以北除襄阳以外的全部敌占区,迫敌退到“三八线”以南转入防御,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扭转了朝鲜战局。

当时,慕思荣所带领的侦察部队位于东线长津户一带,对敌陆战一师、步兵七师进行侦察。新的作战环境,新的作战对象,地理不熟,言语不通,没有群众的帮助支持,所有这些都给异国他乡的侦察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慕思荣觉得,在新的战场环境下,面对新的敌人,对敌侦察工作要杜绝盲目性,反对经验主义。如果简单地照搬以前侦察国民党军队的方式,是根本接近不了敌人的。再用自己擅长的“伪装捕俘、查明情况”的办法很难适应当时的侦察形势,主要原因是,我们的战士在相貌特征上跟“联合国军”的士兵相差很大,根本无法接近敌人。其次是,我们的战士当时都不会说外语,由于语言不通,难以交流,即便接近了敌人也没有办法获取情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为尽快适应侦察形势需要,慕思荣和他的战友们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进行侦察,并很快掌握了敌人前进的地址、时间。二次战役结束后,慕思荣和侦察干部们认真总结二次战役的侦察经验教训,研究对美军侦察的对策。大家普遍认为,要完成侦察任务,必须设法接近敌人,同时研究了一些其他手段。针对主要手段,侦察员要学会“不许动”“动就打死你”“缴枪不杀”“不要喊叫”“跟我走”等简短的英语,以便于跟敌人及俘虏的交流沟通。

1951年4月,五次战役前的侦察过程中,慕思荣他们改变以前的侦察办法,很快地查明了英美和土耳其旅的兵力部署,并捉到了美军俘虏。4月21日晚,慕思荣奉命带领侦察部队插入敌后作战。22日晨,进至三八线附近,正赶上敌军对该区域进行地毯式轰炸,刚刚跃起准备进入前面弹坑的慕思荣被炮弹击中负伤。当他醒来的时候,已经躺在了国内丹东的一所医院里。当时,他被炸掉了脚踝骨,腰部也有多处受伤,伤口发炎很厉害。医生告诉他,必须把小腿切除才能防止感染,只有这样才能保住性命。面对此时的身体状况,他想,自己是搞侦察工作的,一旦失去一条腿就再也不能回到战场上与战友们并肩战斗了。于是他态度坚决地恳请医护人员,不要锯掉自己的腿,尽量用保守疗法。为拒绝截肢,他极力说服院长,甚至亮出了全国战斗英雄的身份,慕思荣的执着和真诚深深地感染了那些医务人员,于是为他专门制定了一套保守治疗方案,首先在他的伤口处,试用了战场上缴获的盘尼西林。这是当时疗效最好的一种消炎药,并告诉他,如果创口能彻底消炎,就为他做手术。尽管对自己手术后的情况不太清楚,但慕思荣很乐观,一边主动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一边积极向医院的医护人员讲述以前的战斗故事,介绍朝鲜战场的情况,宣传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是非正义战争,必然要失败,而中朝两国人民所进行的是正义战争,一定会胜利。在做好宣传工作的同时,他还主动协助医院做好其他伤病员的思想工作。由于他生性耿直,而且直言快语。面对有些伤员在治疗时情绪失控,不配合治疗,做手术时大喊大叫,影响医生正常的医疗工作开展。慕思荣就告诫他们说:“革命军人在任何时候都要坚强,战场上的枪林弹雨都不怕,难道还怕伤病折磨吗?”许多战友听了他的劝告,都变得坚强起来。也有一些伤员觉得慕思荣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等到他手术时,也想看他能不能经得住那瞬间的痛苦。终于轮到慕思荣做手术了,军医切开了伤口后发现他的手术非常复杂,必须将小腿靠近脚背的地方切掉一段,再从身体其他地方移植骨头、软骨组织和肌肉将这里补齐。而且,从此以后,慕思荣的右脚将会跟焊接的一样,再也不能打弯了。原计划三两个小时就能完成的手术一直做了13个小时,尽管当时的麻醉技术不是太好,但慕思荣始终没有吭一声。这位钢铁战士额头上的汗水像黄豆粒一样往下滚,但他心里充满了希望,他盼望着自己治愈后还能重新回到朝鲜战场上与战友们并肩战斗,将美军彻底赶出朝鲜半岛,让朝鲜人民跟中国人民一样过上太平日子。慕思荣的坚强感染了医院的医护人员和所有伤员。他们动情地说,老八路确实就是老八路,钢筋铁骨,令人佩服。

一个多月后,慕思荣转院至北京协和医院继续进行治疗。在丹东和北京协和医院分别做了8次手术,将胯骨和左腿皮肤分别植入脚踝。术后,脚保住了,但他的右腿比左腿短了一寸半,需要用特殊的鞋子来矫正走路。面对这种身体现状,他没有灰心,每天都在坚持锻炼身体,盼望着早日彻底康复,回到前线继续战斗。但由于身体原因,他没能再回到战火硝烟的朝鲜战场,也没有继续留在部队。1952年9月,27军任命他为军留守处整编大队大队长。1953年3月,组织上安排他担任一所军队转业干部速成中学的校长。转业了,脱下军装的那一刻,他抚摸着领章帽徽泪流满面……

三、从军转警,本色不变,二次征战立新功

1953年,慕思荣告别了自己生活战斗了14年的老部队,转业到了山东省公安厅一处任副处长,从事政保工作。以他个人的至高荣誉和身体条件,完全可以向组织提出申请,给自己安排一个比较安逸清静的工作岗位,以便他的身体调养和恢复。按照他当时身体的残疾状况,也难以再承担繁重的工作任务。但作为一个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老党员,一个为国家作出杰出贡献的功臣,他没有躺在功劳簿上,更没有向组织伸手索取。他自信伤残军人也是战士,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是要时刻牢记宗旨,保持本色,努力为党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956年3月,他主动要求到位于东营孤岛的黄河农场,开始了人生旅途中的第二次征战。

黄河农场坐落在黄河尾闾一个叫孤岛的地方。对外叫黄河农场,对内称山东省第六劳改队。是一个改造罪犯、开荒生产、为刑满就业人员提供就业的场所。慕思荣同志的职务是山东省第六劳改队队长、黄河农场党委书记。所谓孤岛,其实就是黄河几条入海流路所夹出的河心洲,是黄河近几十年来逐海造陆形成的大片新淤地。尽管后来黄河改道后这里与整个陆地已经基本相通,但直到黄河农场开发初期,这里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道路。不用说汽车、马车,很多地方连空手行人都难以通过。那时的孤岛一带土地有两大特点:一是荒,荆棘杂草丛生,深可没人,其间还有狐狸、野兔、獾,甚至还有狼在出没。二是碱,因为是退海之地,这里有大片土地寸草不生,成为不毛之地,一年四季白茫茫的,被当地群众戏称为“六月雪”。在这片曾经的不毛之地,老英雄又谱写了新篇章。到l958年1月,仅仅2年不到,黄河农场耕地面积就达到了8.48万亩,全场农机总动力已经超过了4000千瓦,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超过了30台,农用汽车9辆、排灌机械5台套,机引配套机具90多台套。耕地、播种、中耕、收割、脱粒等各个环节基本都实现了机械化。同时老英雄还在这里创造了一个共和国第一:1958年10月,黄河农场与惠民地区孤岛办事处合并,建立了山东省第一个县级人民公社——孤岛人民公社。l958年1月,组织决定黄河农场由山东省公安厅移交山东省农业厅管理,慕思荣同志任山东省公安厅劳改局副局长,从此,离开了这块充满着他的心血和智慧,凝聚着浓厚真切感情,同时又富于美好未来和希望的黄河农场。

担任劳改局副局长后,他及时转变角色,尽快熟悉情况,积极投入到新的工作岗位。当时改造历史反革命犯是罪犯改造中的难点和重点,监狱系统关押着许多原国民党的重要干部、官员、军统头子等。他们思想顽固,消极对抗,不服从管教。当时对他们改造的有效方法就是集训。1963年,时为劳改局副局长的慕思荣同志带领局机关相关科室的人员,在山东省监狱举办重刑犯集训班。三个月的时间,共集训了48名罪犯,都是重要的历史反革命犯。慕思荣同志亲自组织机关干部和监狱的同志们一起编写教材,为罪犯集中上课,组织讨论,促使他们认罪服罪,教育他们形成“三观”(即认罪观、守法观和劳动观),让其看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面貌,反思过去的罪行,老实改造。举办集训队改造罪犯的效果十分明显,得到了上级的高度认可,接连办了好多期,为改造顽危犯探索了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1965年1月,黄河农场由山东省农业厅再次划归省公安厅劳改局管理,一直牵挂着黄河农场的慕思荣同志强烈要求再回黄河农场工作。熟悉慕思荣的人都知道,他有一个梦想:他要把黄河农场建设成为黄河尾闾的经济中心、文化中心;他要在黄河农场搞“海陆空”立体化养殖,将孤岛建设成为“鲁北的江南”;他要把这里建成经济发达,生活富有,环境优美,鸟语花香的新农村。

英雄的命运总是伴随着坎坷。回到黄河农场不久,“文革”开始了。慕思荣同志成了黄河农场重点批斗的对象。拖着一条残腿,戴着高帽子,被造反派押着在各个分场游街、在不同的分会场批斗。农场的造反派还把他带回济南,到省公安厅、劳改局设立会场批斗,让他低头、弯腰、做出各种有损人格的动作,逼他承认那些莫须有的罪名。在黄河农场的黑屋子里,造反派逼着慕思荣他们这些场领导用砖头碰自己的脑袋,不把砖头碰碎了不准离开,不把砖头碰碎了就是不忠。他怀着一腔悲愤将自己高傲的头颅撞向那些砖块,头破了,砖头也碎了,连造反派私下都暗自佩服说,还是老八路的脑袋硬。直到1969年11月,农场实行军事管制,慕思荣同志再次被结合进了领导班子,结束了这场非人的折磨。经历了那么多的磨难之后,他依然深深眷恋黄河农场这片土地。他爱黄河农场这片土地,更爱农场的干部职工。

1970年3月,济南军区山东生产建设兵团成立,黄河农场组建为一师一团。慕思荣担任了山东建设兵团一师副师长。当时的师部设在黄河农场,虽然他已经不仅仅是黄河农场的领导,但他始终牵挂着黄河农场的发展,始终都在为农场的建设发展奔走。在济南召开的一次建设兵团会议上,正在讨论黄河农场工作时,慕思荣同志忽然中风栽倒,经医院及时抢救,但始终未能完全康复。1974年,病中的慕思荣从黄河农场回到济南定居休养。直到1992年5月去世,再也没有回到他魂牵梦萦的黄河农场。

作为一位行政12级的高级干部,革命几十年,依旧两袖清风、一贫如洗。当年一家人带着一张木制小饭桌、一架碗橱去了黄河农场,如今又带着这些东西回到了济南。1975年7月25日,他又自愿将参加革命以来获得的纪念章、奖状、照片等20件文物全部捐赠给济南市博物馆永久收藏,成为济南市进行革命优良传统教育的重要素材物证。

十四载战场征战,血洒异国他乡;转警艰苦创业,孤岛再立新功。战争损害了他的身体,和平时期的过度劳累又加重了他的病情。至1982年,他的身体每况愈下,虽多方治疗,但效果不佳,后来几乎成为植物人。军队没有忘记自己的英雄,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将军和副司令员聂凤智将军了解情况后,十分关心这位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老部下,专程派人将慕思荣接到南京军区总医院治疗,用最好的医疗设备,用最好的医务人员,他们希望这位创造过无数奇迹的传奇英雄,能出现康复的奇迹。然而,令大家失望的是,英雄最终没有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生命奇迹。1992年5月25日,老英雄慕思荣同志在济南逝世,终年73岁。

“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大智大勇堪称楷模。”1992年7月24日,时任中央军委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的迟浩田上将挥笔为慕思荣的遗孀邹瑞英老人写下了这张条幅。迟浩田在落款中写道:“深切怀念老英雄慕思荣同志,书敬无私奉献的大姐邹瑞英同志。”

2021年6月7日,济南市博物馆举行了“慕思荣同志革命文物捐赠证书颁发仪式”,向其家人颁发了捐赠证书。从此,他的英雄事迹被更多人所了解,让无数人受到心灵的震撼和洗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

向慕思荣老英雄学习!向慕思荣老前辈致敬!你动人的故事将流芳百世、代代相传,你英雄的精神品格将永远感召后人、激人奋进!
(作者:慕澎,山东省监狱退休干警,本文主人公之子)


关注监狱历史   寻找文化之根

眼界决定境界   文化铸造灵魂



监狱记忆
《监狱记忆》开辟:正说监狱史、监狱博物馆、相约西子湖、警界大名家、监狱文物考、警官培训班等专题。关注监狱历史,寻找我们的根;研究监狱文化,推动家园建设。 投稿邮箱:jianyujiyi@163.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