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王明迪《温故鉴新录》有感

文摘   2024-09-08 08:20   浙江  

点击↑↑↑蓝色文字关注


有良心和温情的自媒体


《监狱记忆》不只是历史记载的风霜雪雨

监狱人民警察桌案上的闲情雅致

  她是每一位与监狱有关的事与人的前世今生


在这个即将过去的夏天,我读到了司法部监狱管理局原局长王明迪的力作《温故鉴新录》。收到书那一天迫不及待地打开,一股清新的油墨芬芳扑面而来,沁人心脾。这是王明迪局长在多年前撰写的《跌宕起伏岁月之回顾》《关于监狱工作改革发展的若干思考与实践》和《潇洒悠闲的退休生活》等作品的基础上,合编而成。尽管此前已多次有幸对上述三篇文章先睹为快,但今天看到他终将凝结着自己人生经历、深厚感情和深邃思考的心血之作,在他90岁生日之际付梓成书,夙愿以偿,作为一名晚辈和他曾经的学生、部下,我由衷地为老人家感到高兴,并当即发微信向他表示祝贺。

轻轻打开这本装帧设计朴实无华却承载着厚重史料的书,一幅幅珍贵的黑白老照片跃然纸上,尽显岁月的沧桑;一行行流畅的文字情真意切,字里行间律动着一位老领导、老前辈对党的事业的深厚感情和对监狱工作的不了情怀。细细品读,久久回想,仿佛重温了半部新中国监狱工作史。王明迪局长以“亲历亲见亲闻”的“参与者”和“见证人”的身份,详尽地追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从彻底肃清“文革”极左流毒,到《监狱法》颁布实施这一新中国监狱工作极为重要的历史时期,监管改造工作改革、监狱工作对外开放及国际人权斗争、监狱法制建设、确立监狱财政投资保障体制、拟订新时期监狱工作方针等重大历史事件,真实地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监狱工作不断发展前进的历史轨迹,见证了监狱工作走过的一段光辉历程。史实史料之详实、逻辑思辨之缜密、文字功力之深厚,堪称一部深刻、生动而有温度的监狱工作教科书和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尤其令人感动和敬佩的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王明迪局长在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中陷入人生低谷,被发配到青海长达二十年的漫长艰辛岁月中,历经磨难,矢志不渝,心向光明,从未丧失对党的坚定信念。正如罗曼·罗兰所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可以说,这段独特的经历不仅使他对人生有了更多的独到而深刻的感悟,也为他日后走上全国监狱工作管理机关重要领导岗位奠定了底色,更为今天的年轻人如何在逆境中百折不挠,做生活的强者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捧读《温故鉴新录》,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如同一帧清晰的历史画卷般历历在目,令我思绪万千,浮想联翩,倍感温暖和亲切。

青春有很多样子,庆幸我的青春有穿警服的样子。从橄榄绿到国际蓝,从风华正茂到不惑之年,我为我的职业生涯中有监狱人民警察的光荣经历而永远倍感骄傲与自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我还是司法部监狱管理局的一名普通干部。在王明迪局长的亲自领导下,我有幸参与了对罪犯教育改造、办好特殊学校、实行罪犯分押分管分教、推动监区文化建设、举办“全国首届服刑人员书法、绘画、工艺美术作品展览”、聘请“司法部特邀教育顾问”、创建现代化文明监狱、宣传监狱人民警察英雄人物和事迹等工作。那是一段青春飞扬的峥嵘岁月。其中尤其难忘的是1993年3月和1995年6月受王明迪局长指派,先后两次陪同原中顾委委员、中组部原副部长、陶铸同志夫人、司法部特邀教育顾问曾志同志赴辽宁省女子监狱开展帮教的宝贵经历。

让我们将时光倒回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那时,监狱工作经历了逐步深化改革、探索创新的重要历史阶段,迈出了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可喜步伐,监狱工作整体迈上了新的台阶。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做罪犯的教育、挽救工作,从而最大限度地使他们成为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守法公民和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实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既是我国监狱工作的鲜明特色,也体现了新中国改造罪犯工作的文明、进步和人道。而邀请一批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颇具影响力和号召力的老领导和老前辈,充分发挥他们在“时间”、“空间”、“威望”和“经验”等方面的优势,向高墙电网的世界倾注满腔热情,使失足的囚子沐浴着社会的温暖关怀,勇敢地告别昨天,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无疑是我国改造罪犯工作的一个亮点。1992年5月,司法部会同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联合聘请陈野苹、曾志、王照华、池必清、乔晓光、李启明、李运昌、刘建章、何光、曾德林、杨蕴玉、张文松、李琦涛、王定国等十四位老同志担任“司法部特邀教育顾问”,并于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的颁发聘书仪式。在这批德高望重的革命前辈的热情参与下,监狱管理机关的教育改造质量和社会影响力有了新的提升。
至今仍清楚地记得,那是一个洒满阳光的日子。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十四位老同志精神矍铄,步履稳健,准时来到会场。热烈而隆重的颁发聘书仪式由金鉴副部长主持,欢快的乐曲声中,蔡诚部长亲手将“司法部特邀教育顾问”的荣誉聘书一一交到在座的十四位老同志手中,并在热情洋溢的讲话中,向他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十四位老同志郑重地接过聘书,仿佛接过了光荣的使命和神圣的责任。如银的白发记载着他们曾经阅历的沧桑人生,缕缕皱纹镌刻着他们以生命写就的风雨征程。三十多年后的今天,笔者双眼久久地凝视着那张当年司法部领导与十四位老前辈、老同志亲切地坐在一起,背景是“司法部特邀教育顾问颁发聘书仪式”的合影照,心中充满无限感慨。今天,虽然照片上的许多老领导、老同志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是,照片所定格的历史镜头,随着岁月的流逝,已成为了一个经典,一个永恒。

之后不久,这些令人尊敬的老前辈虽年事已高,却以强烈的责任感,不负重望,身体力行,切实肩负起特邀教育顾问的神圣职责。他们不再年轻的步履,走进了高墙电网的世界,走进了无数失足浪子的心间,这些可亲可敬的老人,以满腔热忱和一片爱心,为那些病弱的秧苗播种阳光,挥洒甘霖。由于工作原因,我有幸亲历和见证了他们到所联系的监狱开展帮教活动的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景。

记得那是1992年6月6日,颁发聘书仪式刚刚结束不久,陈野苹同志就在金鉴副部长的陪同下,来到北京监狱帮教。面对台下数千名服刑人员,陈老发表了语重心长、寓意深刻的讲话,并满怀激情地即兴赋诗:“大墙幽室为何来?自省当初可自裁;恶梦醒来惊已定,回头是岸作良材。”表达了一个革命老前辈对失足者的期望与祝愿。李运昌同志先后于1992年6月和11月两次赴天津市第二监狱(现天津市河西监狱),对服刑人员进行帮教。在全体服刑人员大会上,李老一声“年轻的孩子们,犯罪只是你们的过去,明天才是你们的未来!”的热切呼唤,令失足浪子们备感温暖,不禁热泪涟涟。尤其令我至今难以忘怀的,是曾先后两次陪同曾志同志赴辽宁省女子监狱开展帮教的珍贵经历。
1993年3月,笔者陪同曾志老人首次赴辽宁省女子监狱开展帮教活动。
那是1993年3月,早春的暖意姗然来迟,冬日的余寒延绵未尽。曾志同志在耄耋高龄,不顾手臂骨折未愈的伤痛,以深深的责任感和崇高的使命感,首次奔赴辽宁省女子监狱履行特邀教育顾问的神圣职责。我受王明迪局长之命陪同前往。于是,我有幸近距离地见到了这位15岁即加入中国共产党,17岁奔赴井冈山,被尊为“红军女四杰”之一的革命老人:瘦削柔弱的身材,仍依稀可见当年英姿飒爽的美丽风采;朴素大方的衣着,是那样的平易近人、慈蔼可亲;一丝不乱的银发,令人仰之弥高,肃然起敬。
记得曾老到达沈阳的当天下午,征尘未洗,不顾旅途劳顿,坚持来到女子监狱。她在认真听取了辽宁省司法厅、监狱局以及女监领导的工作汇报后,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女犯们的监舍、食堂、教室、图书阅览室和劳动场所,对长年辛勤工作在改造罪犯一线的女监狱干警表示诚挚的慰问和敬意,对监狱各方面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赞许。
按照日程安排,次日上午,曾老为全体女犯作帮教报告。那一天,在辽宁女监的大礼堂内,“热烈欢迎司法部特邀教育顾问曾志同志来监帮教”的红色横幅格外醒目。台下,一千余名女犯整齐地落座。面对台下一千余名女犯,曾老深情的目光饱含无限期盼,舒缓的话语字字意味深长,一声“女犯同胞们”的亲切呼唤,令原本有着普通女人脆弱情感的女犯们情不自禁地流下了一行行忏悔的热泪。曾老说道:“今天,我来跟你们讲两个问题,一是人生观的问题,就是人为什么活着。我们每个人活在世上,都应当承担对社会的责任,要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尊老爱幼,而不应该自私贪婪、损人利己、无视道德、践踏法律。二是我真诚地希望你们彻底告别过去、改正罪错、弃旧图新。虽然你们犯了罪,但我相信,你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并没有很深的恶习,更多的人是因为缺乏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意识,或是不懂得运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结果由受害者变成了害人者。只要你们真诚悔过,你们的亲人和家庭是不会抛弃你们的,社会也会接纳你们重新归来!”曾老的一番话如同一股温暖和煦的春风,拂过整个会场,拂遍全体女犯的心间,她们全体起立,长时间地热烈鼓掌,向这位历尽沧桑的革命老人致以深深的敬意和感谢,也同时向这位历尽沧桑的白发老人表达自己加速改造的决心和告别昨天的勇气。

第三天上午,在辽宁省政法委、司法厅和监狱局领导的陪同下,曾老来到女干警代表中间,与她们亲切座谈。曾老说:“女干警同志们,你们辛苦了,我向你们致敬!你们长年工作在改造罪犯的第一线,你们的辛勤工作使那么多犯了罪的人知错改过,并学到了一定的文化、技术,掌握了就业谋生的本领,走上了自食其力的新生之路,你们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汗水,是特殊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是当之无愧的英雄,是值得尊敬的功臣!”女干警们被深深地感动了,她们纷纷发言,决心以继续努力工作的实际行动报答曾老的热切鼓励。依依惜别之际,曾老愉快地与全体女警官合影留念。一位可亲可敬的白发老人周围,簇拥着一群共和国的女监狱警官,于是,珍贵的瞬间再次成为了永恒的纪念。

1995年初夏,曾志老人再次赴辽宁省女子监狱开展帮教活动。
时隔两年,1995年初夏,曾老应辽宁省委之邀,赴沈阳出席有关纪念活动,仍不忘特殊教育顾问的职责,又一次来到辽宁女监帮教。我有幸再次受王明迪局长之命陪同前往。那一年,老人虽已届85岁高龄,却仍然对改造罪犯的事业及国家的长治久安萦萦于怀。在与辽宁省委、省政府和省人大有关领导同志的交谈中,曾老多次谈及监狱和劳教工作的重要性,以及监狱劳教人民警察的甘苦和奉献,吁请地方党政部门给予更多的重视理解和关心支持。在辽宁女监,曾老再次出席了与女犯代表的座谈会,听取了她们对昔日罪错的忏悔和对今后走向新生的向往,热情地勉励她们坚定改造信心,争取早日回到社会和亲人的怀抱。之后,曾老还风尘仆仆地来到位于沈阳市郊的马三家劳动教养院,在观看了劳教人员升国旗仪式和队列操练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即席讲话,并利用休息时间接受了辽宁电视台的专题采访。在乘坐火车返回北京途中,曾老还专门在锦州停留半天,参观了辽沈战役纪念馆。

星移斗转,光阴荏苒,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三十年。这期间,我们国家经历了改革开放,建设小康社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向着中国式现代化迈进的沧桑巨变,监狱工作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显著成绩,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十四位德高望重的老领导、老前辈中有一些已经溘然长逝,敬爱的革命老人曾志也在经历了与病魔的顽强抗争之后,于1998年6月21日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享年87岁。她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尤其感人至深的是,临终前,老人将所有积蓄作为党费全部交给组织,她的骨灰就永远地埋在井冈山小井红军烈士墓旁的一颗长青树下。
2020年10月12日至22日,我到井冈山干部学院参加厅局级干部党性修养专题培训班。这是一次初心之旅、寻根之旅、红色之旅。短短的十天时间里,我和来自中央和国家机关部门及地方省市的同志们,在雾霭浓重的暮秋时节,踏上井冈故土、瞻仰先烈故居、缅怀英烈事迹,不禁心潮激荡、感慨万千。

位于井冈山小井红军烈士墓陵园的曾志同志墓碑。
在小井红军烈士墓陵园,苍松翠柏掩映中,曾志同志的墓碑赫然入目。一块布满青苔、朴实无华的半圆形石碑上,镌刻着两行红色的字迹:魂归井冈——红军老战士曾志(1911、4——1998、6)。我在墓前静静地肃立,并深深地三鞠躬,向这位“革命的幸存者”致敬。愿她的灵魂安息,在她曾经浴血奋战、留下过英雄足迹的红色故土,在这被誉为中国革命摇篮的八百里井冈。老一辈革命家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以及他们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无限忠诚的信念和鞠躬尽瘁的情怀,如同一座历史的丰碑,将永远激励和感召着我们不忘初心,继往开来,砥砺前行。

当暑热褪去、秋风乍起的时候, 王明迪局长的扛鼎之作《温故鉴新录》令我陷入对往昔峥嵘岁月和无悔青春的深深追忆之中。那些美好的日子,美好的人和事,值得我永久珍藏和回味。

写于2024年8月8日
这篇文章完成后,我即通过微信发给了王明迪局长,请他审阅。几天后未见回复,便打电话询问,才得知他于8月6日因哮喘病复发住进了北京医院。8月12日下午,我到北京医院去看望他。当时,他正躺在特护病房的病床上吸着氧气,身体很虚弱,见到我,执意让陪护的儿子把床头摇起来坐着跟我说话。短短的十几分钟时间里,他思路清晰,谈及当年司法部聘请特邀教育顾问的往事,谈及曾志老人的革命经历,特别是当谈到曾老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担任中组部副部长期间,贯彻落实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胡耀邦同志的领导下拨乱反正,为大批曾受到不公正对待的老同志平反冤假错案时,感触颇深,十分动容。8月17日,王明迪局长出院,在家休养。今天我又给他打了问候电话,电话中他的声音听起来明显地有了力量。在此,衷心祝愿他老人家早日康复,延年益寿,为新中国监狱事业留下珍贵记忆。

补记于2024年8月25日

关注监狱历史   寻找文化之根

眼界决定境界   文化铸造灵魂


监狱记忆
《监狱记忆》开辟:正说监狱史、监狱博物馆、相约西子湖、警界大名家、监狱文物考、警官培训班等专题。关注监狱历史,寻找我们的根;研究监狱文化,推动家园建设。 投稿邮箱:jianyujiyi@163.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