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导师王明迪

文摘   2024-10-13 08:04   浙江  

点击↑↑↑蓝色文字关注


有良心和温情的自媒体


《监狱记忆》不只是历史记载的风霜雪雨

监狱人民警察桌案上的闲情雅致

  她是每一位与监狱有关的事与人的前世今生


2024年的国庆长假,我回郑州看望老父亲,计划10月9日返京。10月8日清晨6点半,我的手机语音铃声突然响起,王明迪局长的儿子王益人在电话另一端泣告:王局长于当日凌晨2点32分因病抢救无效,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九十岁。惊悉噩耗,一时竟愣在那里,随即,难以抑制的悲痛从胸中涌出,仿佛王明迪局长的音容笑貌就在昨天。想到刚刚过去的这个中秋节的当天上午,我还给他发了微信祝福节日,并很快就收到了他的回复。虽然其中有两个错别字,但意思表达很清晰,还让我转达对我爱人的问候。没有想到,仅仅时隔二十天,他老人家就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此时此刻,又一次翻开凝聚他数年心血的重磅力作《温故鉴新录》,那一行行文字,一幅幅图片,既亲切无比,又尽显沧桑。泪眼朦胧中,一桩桩珍贵的往事历历在目,如同清澈的泉水,汨汨流淌,绵绵不绝。

王明迪局长是我的研究生导师。1987年至1989年,我在母校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劳改法专业研究生班就读。毕业后,在王明迪局长的力荐下,和另外两名同学顺利进入司法部劳改局(现监狱管理局)工作。在人生的关键之处,王局长给予我的关心和帮助,我将终生铭记。按照学校当时的规定,研究生班的同学是先毕业,工作后再回学校进行硕士论文答辩,通过后取得硕士学位。彼时,他担任司法部劳改局副局长,同时受邀兼任中国政法大学劳改法学研究生导师组成员。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在王明迪局长的大力推动下,监管改造工作不断改革发展。1989年10月,部劳改局下发《关于对罪犯试行分押、分管、分教的意见》,旨在充分发挥法律政策的威力,调动罪犯改造积极性,同时,通过管中有教、寓教于管、管教结合,充分发挥管理的约束、惩戒、矫治、养成、激励和引导功能,进一步提高罪犯改造质量。为充分了解掌握《意见》下发后各地监狱实施情况的第一手资料,部局派出若干调研组深入基层。在王明迪局长安排下,1990年6、7月间,我随同其中一个调研组,先后赴山东和辽宁等省的监狱开展实地调研。这次调研,使我眼界和思路大开,经认真思考,将硕士研究生论文题目拟定为《试论罪犯分押分管分教的理论与实践》,指导老师为邵名正教授和王明迪局长(还有一位导师的名字记不清了)。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我完成了数万字的论文初稿,送王局长审阅。记得几天之后王局长看完我的论文初稿,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告诉我论文基本可以,让我再充实一些实践中的做法、经验,指出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改进完善的措施,并让我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多作一些思考。能够得到王局长对论文的认可,我忐忑不安的心渐渐落下。按照他的具体指示,我又对论文进行了多次修改,终于如期完成。当年年底的一天,在母校熟悉而简陋的一间教室里,以邵名正、王明迪等导师组成的导师组,对我进行硕士论文现场答辩。在现场严肃认真的氛围里,在几位导师赞许和鼓励的目光下,我顺利通过了人生的又一次考试,获得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硕士学位。多年以来,我一直以能够成为王明迪局长的学生为骄傲。

1989年底,司法部劳改局在广西桂林召开全国新生报工作座谈会,时任副局长王明迪到会并讲话。这是他同作者(右一)及部分与会同志合影。
王明迪局长是我的前辈和领导。初入司法部劳改局工作,我只是教育改造处的一名普通科员,而他已是分管管教工作的副局长,职位相差之悬殊,令我和局里的一些年轻同事对他敬畏有加。王局长对监狱事业怀有深厚感情,全身心忘我投入,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履职尽责,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中期,锐意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实践,大力推进监狱各项工作改革发展,可谓呕心沥血,他的敬业精神、工作能力和文字水平有口皆碑,令人啧啧叹服。经常看见他在办公室灯火通明加班至很晚。那时他家住在公安部大院,往往是老伴高阿姨做好了饭打电话催促,他才回家吃饭。经他口述整理出来的文稿,一气呵成,逻辑性极强,几乎就是一篇成形的文章,令我等望尘莫及。在工作上,王局长对青年干部要求非常严格,往往不乏耳提面命。我们起草的文稿报到他那里,经常被改成个“大花脸”,甚至连一个标点符号也不放过。那时还没有电脑,起草文件都是手写手抄。在一位好心老同志的提示下,我每次都将经王局长之手亲自修改过的文稿草稿保存起来,事后细细品读和琢磨,用心揣摩每一个修改之处,获益匪浅。那时,我的工作任务之一是负责全国各省(区、市)劳改局机关办的“新生报”办报工作的指导和协调。王局长对“新生报”办报工作非常重视,在他的大力关心下,部劳改局先后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期,连续几年在广西、安徽、北京等地召开全国“新生报”办报工作座谈会,并开展“评报”活动,王局长都悉数出席并发表讲话。他在几次讲话中认为,“新生报”是罪犯教育改造的有效途径,要努力使其成为促进罪犯改造的园地和罪犯服刑生活的良师益友;要求 “新生报”不要板着面孔生硬说教,而应该图文并茂,和风细雨,润物细无声,寓教于乐,令罪犯所喜闻乐见,进一步提高办报质量。当时,“新生报”办报工作普遍存在经费和人员不足等困难,他要求各地劳改局对办报工作给予更多政策支持。他的这番真知灼见使各地“新生报”办报工作人员深受激励和鼓舞。在他的言传身教下,我对监狱机关工作逐渐适应并产生了朴素而深挚的感情,不断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文稿起草和组织协调等各方面能力也得到了进步和提升。1992年,司法部在全国劳改系统评选出200名“个别教育”能手,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隆重的表彰大会。在那次会上我采访了辽宁省营口劳改总队二中队成功改造“伪病犯”的“个别教育”能手高绪奎,写成一篇通讯稿,参加司法部劳改局和《法制日报》联合举办的“前进中的劳改事业”征文活动,获得一等奖,得到了王明迪局长的肯定和表扬。正是在他的鼓励下,之后我又有多篇宣传监狱干警奉献精神和罪犯改造成果的文章在《法制日报》上发表,有的文章还刊登在头版头条,产生了较大的反响。特别值得提及的是,1993年初春和1995年初夏,受王局长指派,我先后两次陪同“司法部特邀教育顾问”曾志老人赴辽宁省女子监狱开展帮教活动,有幸近距离感受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做人做事的崇高风范,受益终生。王局长不仅在工作上对我们严格要求,在生活上也关心倍至。九十年代初,他率队到河南调研开会,我随同前往。了解到我父母在郑州生活,工作之余,他亲自登门到我家里看望。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但我九十三岁的老父亲至今仍然没有忘记,每每提及,十分感慨,连说“这是一个好领导”。虽然看起来这只是一件小事,但充分反映了监狱系统老一辈领导所具有的优良质朴的工作作风和浓浓的人文情怀,令我感动不已并终生铭记。

2005年4月,作者在山东青岛参加由中国监狱学会、香港善导会和山东省监狱管理局联合主办的“监狱与社会”国际研讨会,与王明迪局长合影。
2007年之后,我转岗到部机关党委工作,王明迪局长也已从部监狱局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多年。逢年过节或王局长的生日,部监狱局的几位老同事、老朋友都要请王局长一起相聚叙旧。记得2020年的中秋节,王局长身体尚好,在东单附近离他家不远的那家餐厅,大家再次欢聚一堂,开怀畅饮,气氛热烈,其乐融融。那天他老人家精神矍铄,谈笑风生,酒也喝得格外高兴,监狱老警察共同拥有的监狱工作情结如同窖藏多年的老酒,随岁月流淌,愈加沁润心脾,回甘无穷。席间,王局长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现在虽然离开监狱系统了,但是不要忘了老本行,有时间、有机会还是要继续多写一些宣传监狱工作的文章。”我记住了王局长的话。2020年8月,我在法律出版社工作期间,恰逢《法治日报》创刊40周年。我投稿参加报社创刊40周年的征文作品《法治日报鼓励我成长》,在《法治日报》头版发表并获得征文二等奖。在那篇文章中,我回顾了自己多年以来在《法治日报》发表的数篇宣传监狱干警和改造罪犯成果的文章的难忘经历,对《法治日报》曾给予我的信心和鼓励心存感激。文章见报第二天就接到了王局长打来的电话,说看到了我写的文章,认为很好,表示赞许,给予表扬。2023年4月,长达三年的新冠疫情刚刚过去,我应四川省雷马屏监狱之邀,在时隔24年之后,重回监狱旧址,再次凭吊永远长眠在“第五大队”的监狱忠魂,并到访整体搬迁至峨眉山脚下的新监狱,完成了《青山不寂寞》的姊妹篇《青山之魂——再访四川省雷马屏监狱》,2023年5月21《法治日报》整版全文发表,《监狱记忆》公众号同时全文刊登。次日,我收到了王局长的微信:“李宁同志:21日法治日报刊登你的新作《青山之魂——再访四川省雷马屏监狱》,很受感动。大作不仅富于文采,而且集中颂扬了监狱人民警察的警魂。我已向中国监狱工作协会监狱学史专业委员会叶春弟同志推荐,建议收录在专委会主编的《我所知道的新中国监狱工作》。还望你继续发挥你的生花之笔优势,经常撰写富有正能量的作品。”老人家在临近鲐背之龄仍对监狱系统宣传工作萦萦于怀,充满深情,并对他的部下、学生、晚辈一如既往地关心,令我感动不已。 

2006年11月,作者参加中国监狱协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与王明迪局长合影。
2024年春节前夕,我和爱人到王局长家里去看望。记得当时他正半躺在书房兼客厅的沙发上闭目吸氧,见到我们来,非常高兴,坚持半坐起来说话,但声音已明显不如多年前洪亮有力。他对监狱局的许多老同志、老部下仍牵挂在心,差不多都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关切地询问他们的近况,当听说某某同志去世时,不禁唏嘘长叹。他老伴高阿姨告诉我们,近年来受慢阻肺病的折磨,他的身体每况愈下,已行动不便,必须全天吸氧,去年几次送医院紧急抢救,他都坚强地闯过了“鬼门关”。现在他仍然关心国际、国内大事,每天看电视、报纸和手机,还有就是仍坚持每天记日记,每年一本,今年新买的日记本也已记了几页。我望着眼前这位九十岁高龄的老人,心中充满敬佩和景仰。半个小时后,我们起身告辞。出门前,王局长还不忘让高阿姨将早已准备好的一袋油栗仁和一盒黑糯玉米给我们带上。
2024年7月2日,收到王局长的扛鼎力作《温故鉴新录》。看到这本凝结着他人生经历、深厚感情和深邃思考的心血之作,终于在他九十周岁之际付梓成书,一偿夙愿,作为一名晚辈和他曾经的学生、部下,我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当即发微信向他表示祝贺。8月6日,他旧病复发,在北京医院住院。8月12日,我到医院去看望他。后来他出院后还通了电话和微信。没有想到,仅仅不到两个月时间,他就与我们阴阳两隔。此时此刻,《温故鉴新录》这本书就静静地放在我的书桌上,睹物思人,又有多少回忆在其中!

2024年10月12日,重阳节后的第二天。北京秋高云淡,艳阳灿灿。八宝山殡仪馆兰厅内外,布满花圈和挽联,庄严肃穆,气氛凝重。上午八时整,在深情哀婉、如泣如诉的《送别》乐曲声中,王明迪局长的亲属、朋友、同事、部下等数百人,怀着极其悲痛的心情,为一位具有坚强党性、优秀品质和崇高风范,为监狱事业呕心沥血、无私奉献,做出卓越贡献的老党员、老领导和老前辈作最后的送别。人们在他的遗体和遗像前默默地三鞠躬,向他致以衷心的敬意。专程从外地赶来参加告别仪式的山东省监狱管理局原政委张国新代表亲友所致的悼词,令在场的所有人忍不住泪湿眼眶。我知道,用这首《送别》曲代替哀乐为他送别,是王明迪局长的生前遗愿。他对这个世界有着太多的眷恋和不舍,他希望在离开这个世界时,最后讲述人间的美好之缘,重温人间的离别之情,构筑人生的天问风景。

斯人已逝,功绩永驻,风范长存。我尊敬的导师王明迪,安息吧!

写于2024年10月12日


关注监狱历史   寻找文化之根

眼界决定境界   文化铸造灵魂


监狱记忆
《监狱记忆》开辟:正说监狱史、监狱博物馆、相约西子湖、警界大名家、监狱文物考、警官培训班等专题。关注监狱历史,寻找我们的根;研究监狱文化,推动家园建设。 投稿邮箱:jianyujiyi@163.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