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和尚论杜甫诗法,三招写出深刻雄壮诗句,杜甫写诗为何如此精彩细腻?

文化   文化   2024-05-20 07:00   河南  

王和尚论杜:

杜甫用字三妙法,你我都可学

今日文章,略谈杜甫诗之用字。


诗是文字的精华,亦是文字之艺术。造语用字必须经心,用字饱满,可写出一篇精神,有“字向纸上皆轩昂”之效。严沧浪谓“下字贵响,造语贵圆”,其“响”即要求写诗要音韵铿锵,八音齐奏,清浊高下,一时俱陈。

然则如何下字呢?王和尚以为,其一要注意韵部的选取,情绪不同,其选择的韵部也有差别,情绪或昂扬雄壮,或低徊凄迷,或清冷孤峭,或苍茫雄奇,则其选韵应注重清浊高下之别。其二,句中之字既要不能与韵脚相犯,又能表达饱满曲折的情韵。王和尚细说其二。


第一、杜甫如何用虚字表达出曲折情思?

 先举一例。公元762年秋,杜甫漫游梓州,乞食友朋,寒夜寂寞,作《客夜》抒怀,其首联曰“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其中“不肯”二字大有韵味。客居在外,远别妻子,漂泊求生,哀告难申,如此心绪如何能睡着,可恨秋夜渐长,越是渴望天明,它却像与作者作对一般偏偏不肯明。如此“不肯”二字,以拟人手法写出作者满腔的无奈,与现实的蹉跌。“不肯”二字,移情于物,返照自心,将主观与客观一并写出,写得婉转低徊,韵致悠长。

有此可见,写诗用字,须认真体味挖掘心绪用新颖但准确的字来表达深切的感情,如此写诗自然动人不浅。所谓好的用字绝非挖空心思争纤斗巧,而要贴合作者之感情表达。

 

再如“仍”字。仍,仍旧仍然之意。杜甫在《十七夜对月》诗之起句“秋月仍圆夜,江村独老身”,首联对仗,乃杜甫家法,然“仍”字却有深味。

其一,表达精准。诗题是“十七夜”,已过十五,月非满圆,但仍饱满,用“秋月仍圆夜”,就准确地表达出了时间。江盈科曾说“读少陵诗,即当得少陵年谱看”,这就是杜甫写诗细腻准确之处,时间之准确,差别之细微,丝毫不爽。


其二、表意精深。此时杜甫寓居夔州,思乡情切却不得还乡,唯有对月抒怀。秋月仍圆,喜其未缺,但江村独老,不觉又转凄然。短短十字之中,心情由差喜转忧愁,情脉流转自然绝妙。“仍圆”,即虽非满圆终究饱满,就好比杜甫一家,虽然衣食简朴,终是一家团圆,在乱世中也算差强人意。但,离家万里,深恐老死异乡,不觉又忧虑满怀。从诗意上来看,仍与独,对比强烈,深有翻跌之意。月虽仍圆,人却终究独老,想来月圆人不圆,更让人伤感。

 杜甫在《重过何氏五首·其二》首联有诗曰“山雨尊仍在,沙沈榻未移”,此“仍”也有韵味。杜甫之前层陪好友郑虔游览何将军山林,一连写了十首诗,记其胜事。这句诗用“山雨尊仍在”,就很好地表达出了重游之意。虽然经过山雨冲刷,然而之前喝酒的酒杯还在,酒杯在,往昔美好的记忆就在,那这次重游,真有“重逢故知”之感。

 

关于这句诗需引申补充两点。


其一、杜甫写诗特别注重诗句中的逻辑关系,或递进或转折,或并举或因果。比如此句即有转折之意,(虽多)山雨(而)尊仍在,沙(虽)沉(而)榻(幸)未移。如此写诗句式既精炼又跳跃,表意丰富而有节奏美。这就提醒我们在写诗时候,要注意处理句中意象的关系,万不可一笔直下毫无波澜。其它例如,“轻燕受风斜”、“山昏塞日斜”之因果;“慈竹春阴覆”、“鱼跳日映山”之倒装;“鲜鲫银丝脍,香芹碧涧羹”之并举;“翡翠鸣衣桁,蜻蜓立钓丝”,“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之递进,种种不一而足。

 其二、重游与初游不同。重游要在诗中点出其“重”,如此才合题。重游如重逢故旧,前情未绝后情又至,两相叠加,情更深挚。比如上诗中,杜甫还有句曰“犬迎曾宿客”,“曾宿”与“仍”“未”一样都紧扣“重过”二字。


再如杜甫在游览过修觉寺之后,再游又写《后游》诗,起笔即是“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再如杜甫在写过上文《客夜》诗后,同夜又写了《客亭》诗,前后两诗句中亦有勾连,前句说“秋天不肯明”,后诗则说“秋窗犹曙色”表明了时间渐进的关系。因此,写组诗或重游诗或同时所写之作,前后要有照应勾连,如此才写实且紧凑。


第二、杜甫如何运用对比写出雄阔诗句?


我们常说杜甫写诗雄浑壮阔,其实也有机巧。比如杜甫很善于“形击”,即巨细对比。杜甫很喜欢用“一”字作为连接词。比如“乾坤一草亭”,“乾坤一腐儒”,“天地一沙鸥”,与乾坤天地巨大背景下,下此一字,更能衬托其孤单。这在修辞上即是对比。背景愈宏阔,人物越显得渺小,越能衬托人物在世事洪流和自然面前的无力感。

其实不独杜甫,很多诗人都善于此道,用各种陪衬的手法,烘托出悬殊的比例,使得意象交相映衬,倍加明显。比如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以阔大碧空、奔流于天际的长江和孤帆对比,更衬托出作者对朋友前行的牵挂。再如清末易顺鼎,曾有句“万山如墨一灯红”,颜色对比之强烈,巨细对比之悬殊,使得诗句自带力量。与之类似的还有明末宋琬之“黄河浪里读书灯”,都显得壮阔苍茫。再如刘长卿在《送灵澈上人》诗中也有类似绝妙的句子,曰“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灵澈上人头戴斗笠,在巨大的夕阳下稳步前行,隐没在雄峻的青山之中。这种巨细悬殊的对比,犹如一幅画呈现在读者面前,而和尚孤独但坚定,渺小但洒脱的形象就立起来了。

 

另外杜甫在写诗时,特别喜欢用“百年”二字,尤其喜欢用“百年”对“万里”,以一生时间之绵长,对万里江山之辽远,自然就显得苍茫雄峻了。比如“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长为万里客,有愧百年心”;“万里伤心严谴日,百年垂死中兴时”;“乾坤万里眼,时序百年心”。

这种对仗方式也给我们两个启发。其一,注意时空对比,把时间和空间一齐打通,立体的境界就出现了。其二、时空的渐变也能出现意象不到的效果,如时间拉长,而空间缩短;或者空间拉长而时间缩短,或者时空都拉长或缩短,如此灵活变动,就能写出充满张力的句子。


如陆游曾有句子说“州如斗大真无事,日抵年长未易消”,这就是一个精彩的变幻时空的例子。因壮志不伸,作者穷极无聊,虽然州府很大,在作者眼中却其小如斗,不足以让作者施展才华,一天虽短,在作者眼中却长如一年,真不知道如何打发得了!陆游还有类似手法的句子,道是“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山醉亦休”,诸君可自行体会其妙处


第三、相同意象,杜甫如何写出不同深意? 

写诗要善于观察,善于描摹意象,即便同样的意象,在不同的心境下也会各呈其妙。

比如杜甫写蝴蝶。“穿花蛱蝶深深见”,此当是写双蝶,因为双蝶上下翻飞追逐嬉戏,才更有生命的色彩与跃动,才能更引起杜甫对自然美景的钦慕与沉醉。而“娟娟戏蝶过闲幔”则更似写孤蝶,此时杜甫漂泊江湖,生命即将油尽灯枯,他枯坐舟中,内心愁苦,孤衷难申,回家无望,这时飞来的一只蝴蝶,好像杜甫一样孤独,也像杜甫仅有的一点生命的安慰。


类似的还有“风蝶勤依桨”,这句诗依然写于杜甫晚年,也是以孤蝶来象征自己的孤独惨淡。而“野畦连蛱蝶”,则是写群蝶乱舞了,这首诗写得春意盎然,蓬勃热烈,作者的心情也达观了不少。且看一“连”字就写出蝴蝶之恣意群飞了。整首诗如下“有径金沙软,无人碧草芳。野畦连蛱蝶,江槛俯鸳鸯。日晚烟花乱,风生锦绣香。不须吹急管,衰老易悲伤。”看他写得何其热烈何其明亮,以至于要安慰自己要压住悲伤的情绪,暂且纵情欣赏此刻的美景吧。

 推而论之,我们在刻画意象的时候,既要注意意象和心情搭配,也要善于选择合适的词汇来表达心情。


以刻画风声为例,风声可以用瑟瑟、萧萧、簌簌、嗖嗖、习习、肃肃、凄凄、呼呼等来形容。虽都是拟声词,都是写风,却各有其细微的差别。粗而论之,水月相应,风行水上可用“瑟瑟”以形其清冷;风吹竹林,枝叶摇动,可用“萧萧”以形其清幽;风携秋霜,触树击窗,则用“簌簌”以形其粗砺;嗖嗖,呼呼类似俗语口语,状风之声,和风习习,写其和煦轻柔;肃肃见其严正阴沉;凄凄见其寒凉凄恻。由此可见,写诗用字要细细斟酌,不可粗枝大叶,敷衍成篇。

 

以上片言,概谈杜甫用字精妙之处。其它炼字更精深之例,容和尚后文慢慢阐发。




头条推荐

王和尚论诗:细说律诗血脉三要点,细评30首佳作

唐朝和尚关于写诗的五条论述,字字经典,给学诗指明道路

杜甫这首诗压抑又豪放,充分体现沉郁顿挫,忍不住分享

怎样才能写好诗?不可忽略写诗三境界,最后一重至关重要

不自矜 不自屈 不断读书

不崇古 不媚俗 不违初心

 

六不和尚

个人微信号 : tianxie142

微信公众号:midouwei


投稿告知


六不和尚
诗词文化守望者,内心世界的独行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