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走笔】何邦春|何其睿为什么能成为会元?

乐活   文化   2024-12-24 13:26   江西  

 

何其睿为什么能成为会元?

文/何邦春

“负笈佣工出韩坊,宝莲山青桃江茫。十二年来未尝懈,乡贤其睿吾效仿。”这是我二零一八年作的一首诗。当然,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不能算是诗。因为诗讲究什么韵啊、平仄啊,这些我都不懂。我只是以七字为句,组合成四句话,表达了当时内心的感慨而已。

我对何其睿这位赣县历史文化名人和家族先贤无比景仰。揭开他的身世之谜、成才之谜是我近些年来常思考的问题。因此,我格外留心有关他的史料与文献。

何其睿为什么能成为会元?是我反复思考的一个问题。近些年来,我通过深入其故里田野调查、走访族中耆老、查阅族谱和地方志等形式,对清代乾隆版、道光版、同治版《赣县志》以及乾隆版《赣州府志》反复查阅,再三思考,总结有以下三个原因,那就是出自书香门第、名师出高徒、自身的努力(终生学习)。

出自书香门第。何其睿出生于世代耕读之家,曾祖父承兰、祖父正枢、父亲大効,皆是读书人,皆有学不仕,到了何其睿已是第四代书香之家。如果再往上查,据《长演何氏族谱》记载,何其睿的先祖叫何十郎,祖籍福建,系入闽始祖何大郎三世孙。在北宋年间,何十郎曾任虔州(今赣州)节度推官,其裔孙何元泰于北宋徽宗年间卜居长演何屋屳,成为长演村何氏的开基祖。也就是说,何其睿祖上就是读书人,是官宦的后代,有文化基因遗传。

名师出高徒。一个人要想成功、成才,光有基因遗传还远远不够。在何其睿的人生中,有两个人非常重要。第一个是发蒙(启蒙)的老师。何其睿的发蒙(启蒙)老师,是赣县境内著名的名儒——张能一,应该说,何其睿的起点很高。第二个恩师,就是赣县知县杨玠。杨玠(1677—1717),字承玉,号继斋,别号清溪,山东即墨人。即墨杨氏家族是明清时期即墨地区享有盛誉的名门望族,发迹于明宪宗成化前,名扬于清康乾盛世,明清两代共传承十五世,历四百余年,出现了杨良臣、杨盐、杨兆鲲、杨遇吉、杨玠、杨琬、杨士鉴等代表人物。杨玠祖父杨还吉,有文名。杨玠“生有夙慧,六岁作《太山颂》《古圣赞》,以神童名”。公元1699年(清康熙三十八年)举人,次年弱冠成进士。公元1708年(清康熙四十七年)至1711年(清康熙五十年)任江西赣县知县。杨玠任赣县知县后,高度重视教育,极为爱士怜才,特别是兴复濂溪书院,延名儒以教之,公务之余还亲自教学,尤其是注重传授义理之学,不拘一格举荐人才,特别是家庭贫寒的儒生,寒士受识荐者多成名人,对后世影响深远。杨玠非常喜欢何其睿,见其好学就收其为门生,还以克思字之,这就是何其睿字克思的由来,杨玠还为何其睿的书房题名“无邪”,让其在县学就读。公元1711年(清康熙五十年)何其睿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秀才,而当时的赣县知县正是杨玠。杨玠任赣县知县的时间不长,只有三年。在这三年中,何其睿大部分时间都在杨玠身边,杨玠去广东,也带何其睿随行,他们之间,情同父子。后来,杨玠因盐政与广潮盐道薛载德不和,于是广潮盐道薛载德遂怀恨在心,遂揭报两广总督、兵部右侍郎赵弘灿诬陷弹劾,赵弘灿以阻挠盐政奏罢之。杨玠被罢官后,士民纷纷云集涌金门码头,为杨玠送行,洒泪而别,何其睿奔送至吉安府万安县(今吉安市万安县),过了十八滩之后挥泪而别。杨玠以《留别何克思门人》送给了何其睿。其诗曰:人生哀乐多,惟有别离最。况复师友情,甫当脱患害。忆昔得子文,鸡群凤羽翙。讲席暖未曾,风波起意外。呼叫走千里,一叶轻滩濑。百粤更从游,厄困如陈蔡。慰遇且订诗,两心时有会。兹辰欲分袂,安能免长慨。泣则近妇人,哭亦似无奈。握手无他语,退速戒进锐。性学由静成,沉潜功乃大。宇宙虽云广,相望一圆盖。程朱存遗书,愿子书绅带。此诗虽然距今有三百多年了,但我每次读,都被杨玠与何其睿之间那种师生情所感动。

自身的努力(终生学习)。公元1711年(清康熙五十年),何其睿时年二十七岁参加府试,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秀才后,以后的科举考试并不顺利。首先,家里太穷了。恩师杨玠在赣县任知县时,还经常接济他,生活上倒还过得去。可杨玠罢官后,何其睿连生活都成问题。没办法,只好接受本县知名乡绅韩氏聘请,到崆峒山(今峰山)讲学,这一讲,就是九年。后来,何其睿还到本县的清溪(今赣州市赣县区南塘镇清溪村)、天南山(今赣州市赣县区田村镇天南山)、莲山(今赣州市赣县区韩坊镇松柏村空云山)和兴国县高多(今赣州市兴国县高兴镇高多村)等地做私塾教师,一边谋生,一边读书备考。

明清时期,举子业以八股文取士。要想在科举上早日中举人、进士,精通八股文写作技巧是读书人的头等大事。何其睿自然也不例外,他在教书之余,反复钻研八股文写作技巧。经过二十多年的潜心钻研,何其睿的八股文写作,达到了全国一流的水平。果然,公元1736年(清乾隆元年),何其睿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举人,一时名闻江西全省。公元1737年(清乾隆二年),何其睿参加丁巳恩科会试,又以会试第一名的成绩,成为会元,江西省自清朝以来,他是继张贞生(清顺治十五年进士、江西庐陵人)后的第二个会元。

何其睿善于写八股文,并不是本人的猜想与推测,而是有史料佐证。查清代乾隆版、道光版、同治版《赣县志》和长演何氏族谱》以及建国后出版的《赣县志》《赣南历代名人传》《江西历代进士全传》等均无何其睿善于写八股文的记载。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在清乾隆版《赣州府志》何其睿传中,看到“与信丰黄文澍、黄文汾兄弟讲义理之学,尤工制举文”的记载。“尤工制举文”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善于写八股文。

何其睿中进士后,先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是赣县历史上第一个翰林,后任广东副主考、贵州主考、云南学政等职。清同治版《赣县志》把何其睿与钟绍京、李迈、曾楙、刘丞直、李旭、谢诏、刘思诲并称为历史上八大名臣。


参考文献:

[1]《长演何氏族谱》(内部资料)

[2](清)朱扆等修,(清)林有席等纂,乾隆《赣州府志》(刻本)

[3]冯晓宁,明清时期即墨杨氏家族研究[D].青岛大学学术硕士学位论文,2018

[4]即墨谱牒研究编纂委员会编《即墨谱牒研究丛书——清溪诗集》(内部资料)

[5]即墨市史志研究室编[M].《即墨县志》(清同治版,点校本)青岛:中国和平出版社,2005

后记:

按《长演何氏族谱》“乾坤分六子、啟家惟孝友、永澄何万世、希承正大明”辈分排名,何其睿属“明”字辈,谱名明艺,论辈份,称呼我的先祖何正恮为爷爷。何其睿和我的先祖正恮公均为承浩公后裔(承浩公是长演何氏开基祖元泰公十二世孙)。承浩公育有三子,何经、何纶、何缯,何其睿属何经(经公)后裔,而我的先祖正恮公属何纶(纶公)后裔



作者简介

何邦春,1989年3月生,江西赣县人,赣州市作家协会会员,赣州市红色文化研究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农民日报》《江西日报》《阅读时代》《当代江西》《赣南日报》《江西工人报》《江西政协报》《今朝》《客家摇篮》等报刊杂志。

本期编辑:风侠  图片:何邦春


   征稿声明   

 

赣之源文苑是一个纯文学平台。

本平台致力打造高质量文学氛围。

现长期向广大文友征集散文、小说、诗歌、评论等稿件。欢迎四海文友赐稿。
①来稿要求本人原创,且无在其它公众号推送过,附个人简介相片一份。
②来稿杜绝抄袭,文责自负。
③来稿字数不限,稿件择优选用。

投稿微信:lf20141009  

  邮箱:  lflwl99@163.com

稿费及赞赏:稿费来源赞赏,10元(含)以内,不发放稿费,留做平台运营开支,10元以上的按照赞赏金额70%,发放稿费。

扫码关注赣之源文苑

赣之源文苑
立足赣县,面向全国,服务大众,旨在营造浓厚的文学文化氛围,让全国人民了解更多的赣县的历史与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