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荟萃】黄旭兰| 妈妈与美食

乐活   文学   2024-12-17 07:00   江西  

妈妈与美食

文/黄旭兰


不知不觉间,妈妈离开我竟然已经过去了整整六个年头。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那份对妈妈深深的思念就如同潮水一般涌上心头,将我的心紧紧地包裹住。

我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妈妈那张慈祥的笑脸,她总是那么温柔地看着我,眼中满是母爱和关怀。

还有妈妈那些语重心长的嘱托,仿佛还在耳边回响着,时刻提醒着我要好好生活、努力成长。

然而,最让我难以忘怀的,还是妈妈亲手做的那些美味佳肴。每一道菜都承载着妈妈满满的爱和用心,无论是香气四溢的红烧肉,但我更喜欢妈妈做的薯粉和油果,只要一想到这些美食,我的味蕾似乎就能感受到那种熟悉而美妙的味道,令人垂涎欲滴。

如今,虽然妈妈已经不在身边,但她留下的温暖记忆却永远刻在了我的心底深处。每次品尝到类似的菜肴时,都会勾起我对妈妈无尽的思念之情,让我更加渴望能够再次回到那个充满爱的温馨时光里。

每当想到妈妈做的薯粉,油果子,家乡的艾米果,我的口水就如山中的泉水潺潺的流出,馋虫慢慢的蠕动着,口中的味蕾被诱惑了出来。

特别是妈妈做薯粉和油果子堪称一绝,妈妈做的薯粉不粗不细,十分的均称,金黄透明,十分的有嚼劲。

油果子面上裹着一层白色芝麻,金黄色泽,圆圆的如一个小小的皮球,而里面却是空空,咬上一口,糯糯的十分的香甜,

妈妈出生广州汕头市,由于战乱外公被日本鬼子的飞机炸死了,外婆和几个孩子无法在汕头生存,外婆只好带着几个孩子一起一路逃难来到江西,由于走的急带的盘餐少,没有几天并花光了,孩子饿的哇哇的哭,没有办法外婆只好带着孩子乞讨。

在这个兵荒马乱年代,大家自己都没有吃的,谁还有多余的食物讨给你,外婆为了救孩子,她只好把大的孩子卖了换钱,她想到以后有钱了,再来找孩子,可一直到外婆去世,都没有找到,她在逃难时期被迫卖掉的孩子。

最后外婆身边只带着一个孩子(就是妈妈)逃到江西,一个特别山的地方,为了生存外婆只好带着妈妈嫁给当地的一个理发匠为妻,才结束逃亡生涯。

继父十分的小气,经常数落外婆带来妈妈是拖油瓶,外婆为了让妈妈少受一些气,16岁并把妈妈给嫁了,好在嫁给我爸爸人老实本分,是一个难得的好丈夫。

妈妈嫁到爸爸小日子过的还殷实,因为我爸爸是当地缝纫社的会计,是吃公粮的,而且每个月还能领到一定数量的工资。

“你们知道吗,老王家娶的媳妇是广东人,”爸爸住在一个小镇上,邻里间挨的的特别的近,邻居就是一墙之隔,一家连着一家。

住在镇上的人家庭都比较富足一点,所以家中的媳妇大部分在家里逢有赶集的日子做一些买卖,平时就在家里操持家务,一般在镇里居住的媳妇都统称“老板娘”

所以她们做完家务或者吃中午饭时,老板娘们就各自端来一张小凳子,聚集在一起聊一些家长里短的有趣的事情。

谁家娶媳妇,谁家里生了儿子,谁家的媳妇长的水灵,都是她们议论的话题。

妈妈刚嫁到这个小镇里,妈妈就成了她们茶余饭后议论的话题。

“老王家的媳妇人长的蛮标志,就可惜是一个广货”妈妈隔壁的邻居李大嫂说。

在那个年代广东女人一般都是逃难到这里的,她们因为是在城市里出生,她们从小娇生惯养,不会做家务,这里的人们通称广东来的女人是广货或者叫“广婆”,在她们的眼里妈妈一定是一个不会干家务的广东广婆。

妈妈除人长的漂亮,还是一个特别聪明贤惠的好姑娘,后来的日子里妈妈所做的一些事情,让邻里们刮目相看。

自妈妈嫁到王家以后,妈妈她不但什么都会干,还把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就是当地的家庭主妇还没有妈妈懂的事情多,别人会干的她会干,别人不会做的她都做的很好。

后来邻居们对妈妈的评论是;“没有想到这个广婆不但什么家务做特别的好,而且还特别的麻利,干练利速,娶媳妇就要娶这样的媳妇,原来我们都看走了眼睛”

原来妈妈她在外婆嫁给继父以后,继父对妈妈特别的苛刻,外婆看着自己的女儿受气外婆心疼,可是外婆由于没有亲人在身边,又奈何不了老公的淫威,为了女儿她只好忍气吞声。

看着妈妈为了自己忍气吞声,妈妈她暗暗的想自己要变的十分的能干,什么都会做,自己嫁一个好老公,把妈妈带走,让继父一个人过。

在我才五六岁时,由于家里小孩多,爸爸的工资不够家里开支,有一天妈妈却突发奇想,自己偷偷的到正规的饭店去偷偷学习做生意。

有段时间妈妈天天在厨房倒茨着什么,只见妈妈用干的薯粉倒上水一起搅拌着,然后放在锅里加温后,把它调成浆糊,然后倒到干粉一起,并把它揉成团,妈妈特别的聪明,她找到一根铁条放在灶堂里去烧红,并把一把装水的勺,在勺里面钻了几个洞,把揉的粉团放在钻有洞洞的勺中,然后把锅中水烧开。

妈妈把勺中的粉团,端到开水的水面上,用手轻轻的一敲,粉团从勺中的洞中流出,如一条条粉粉的丝带流到水中。

这时特别神奇的事情出现了,只见锅中烧开的水面上飘浮着一层晶蓉剔透,棕黑色的粉条,随着水温度的上升,十分漂亮的粉条在开水的作用下,开水加杂粉条下在锅中跳耀着,等粉条飘在水面上,中间冒出特别多的泡泡时,妈妈用一把沥勺捞了上来,放在用盆子装好冷水冷却。

我站在灶边瞪大着眼睛看着这一切我惊呆了,看到锅中的粉条,我想原来妈妈几天在厨房捯饬着原来她在做美食啊。

“妈妈这是什么啊”我没有看过这样东西。

“这就叫薯粉,现在还不能吃,要用冷水漂上几个小时,因为刚做好的薯粉太有嚼劲,容易发涨,不容易消化,现在吃怕小孩吃了会涨肚子的,不过这个很好吃的,等漂好妈妈搞给你吃”妈妈一边做薯粉,一边笑呵呵的回答我。

“嗯,好我有薯粉吃了,妈妈太伟大”我听了妈妈的话高兴的一边拍着手,一边在那里跳跃着。

吃午饭时妈妈用开的的水烫了一些薯粉给我们姐妹吃,里面放了一些盐和酱油,萝卜干,辣椒粉加了一些熬好的熟油,上面撒上一些葱花,一碗香喷喷的薯粉就做好了。

我十分貪冉的坐在桌子上等着妈妈把薯粉做好,妈妈把碗里薯粉放在我的面前,一股葱香味扑鼻而来,我用筷子夹了一下碗中的薯粉,可我却夹几次都以失败告终,有的掉在碗里,有的却掉在桌子上了。

看着我笨拙样子,妈妈却在那里哈哈大笑起来,等小笑够以后妈妈走到我的面前,她接过筷子十分轻松的把一条条晶莹剔透的薯粉夹了起来,并送到我的嘴里。

当我吃到薯粉在嘴巴里时,滑滑的软软的,用牙齿嚼一嚼特别有韧性,到现在我还能清楚的记的,那是我吃过最好吃一次薯粉,让我终身难忘。

没过几天当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时,妈妈就像变戏法似的用床板两张凳子,在街头支起一个摊位,一个用铁通改装好零时炉灶,然后把一大早准备好食材,全部搬了出去,碗碟筷子用具一用具全。

“呀,王家媳妇是你做的,好漂亮啊,你太能干了”邻居李嫂看到妈妈做出来的和街上饭店的一样漂亮的薯粉和米果十分的惊讶。

“我今天就要尝尝”因为妈妈做的饭菜很好吃,在这个小镇已经传开了,所以看到妈妈做出来的食材那么的漂亮,她也想尝尝鲜。

“嗯,特别好吃,我还没有吃过那么好吃的薯粉,比饭店的还好吃”李嫂一边吃一边在里评价着。

李嫂她喜欢嚼舌根,好事坏事她都喜欢传,她就像整条街的广播员一样,今天她吃妈妈的薯粉很好吃,一上午的功夫,通过她这个广播员传遍了整条街。

大家都知道妈妈做了薯粉,大家都想尝尝妈妈做的薯粉,妈妈她第一天她想试试看,做的不多,结果还没有到吃午饭的功夫,妈妈做的薯粉一抢而空。

从此妈妈每天做的薯粉每到上午就卖完,妈妈的名气越来越大,家里的经济条件也得到大大的改善。

可好景不长,有一天有一个领导模样的人来找妈妈.说妈妈这种做影响国营饭店的生意,这样做是和饭店唱对台戏必须停止。

爸爸妈妈的胆子特别的小,她们一听到会对国家不利,她们立刻停了下来,没有再做了,从此妈妈是“能干婆”的美名被传了下来。

是的妈妈不但漂亮,聪明,贤惠能干,她学什么东西特别的快,一看便会,而且做的比别人好。

从我小时候到现在,只要去老家韩坊的人们都会说:“去韩坊吃薯粉”现在韩坊的薯粉已经成为为我们老家家喻户晓的美食了。

妈妈虽离开了我们,可我们永远怀念她,不但怀念妈妈的美食,更是怀念她那喜欢学习,敢于拼搏的精神。


作者简介
黄旭兰,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人。退休职工,撰写小说之梦,先后被长江中文网征集,发表了30万和50多万字的小说两篇。


本期编辑:风侠  


   征稿声明   

 

赣之源文苑是一个纯文学平台。

本平台致力打造高质量文学氛围。

现长期向广大文友征集散文、小说、诗歌、评论等稿件。欢迎四海文友赐稿。
①来稿要求本人原创,且无在其它公众号推送过,附个人简介相片一份。
②来稿杜绝抄袭,文责自负。
③来稿字数不限,稿件择优选用。

投稿微信:lf20141009      邮箱:  lflwl99@163.com

稿费及赞赏:稿费来源赞赏,10元(含)以内,不发放稿费,留做平台运营开支,10元以上的按照赞赏金额70%,发放稿费

扫码关注赣之源文苑


赣之源文苑
立足赣县,面向全国,服务大众,旨在营造浓厚的文学文化氛围,让全国人民了解更多的赣县的历史与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