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走笔】何邦春|赣县南部(南山片)科举家族初探

乐活   文化   2024-12-22 13:28   江西  

 

赣县南部(南山片)科举家族初探

文/何邦春

赣州市赣县区南部王母渡镇、韩坊镇、阳埠乡、大埠乡四个乡镇,俗称南山片。赣南著名大河——桃江,从中部由南向北贯穿而过。赣县区南山片乡镇,地接南康区、章贡区、信丰县、安远县、于都县。赣县区最高峰水鸡岽就在境内。境内民风纯朴,人杰地灵,孕育了赣县第一个翰林——何其睿、开国上将赖传珠等著名人物。

翻开发黄的族谱和地方志等文献资料发现,总体来说,南山片的人类文明开发晚于赣县北片和东河片。但是,在漫长的封建王朝中,也涌现了一些科举世家。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韩坊镇的何氏及湛氏、廖氏,大埠乡韩氏及湛氏,阳埠乡陈氏、王母渡镇刘氏等。

一、韩坊镇科举家族

1.长演村何氏

长演村位于韩坊镇西北部,扼韩坊水陆交通之咽喉,村落山环水抱,山岭之上林木苍郁,是韩坊通往赣州的必经之地,是韩坊镇境内有据可考的最古老的村落,是个历史悠久、良田千亩、人口密集、物产丰富的大村坊。村内以何氏钟氏为大姓,村中还设有集镇(圩场)。

江西省赣县地名志《长演何氏族谱》记载,早在宋代,何氏先祖何元泰于北宋徽宗年间卜居长演何屋屳,成为长演村何氏的开基祖。早在明代正德年间,长演民风纯朴,其中何氏数百家,人口上千,何氏散居于坎头角、福地、望江坪、樟屋龙、上屋芫、祖岭角、村头芫等自然村。何氏重视家风家教,世代耕读传家,其祖训族规“竭终顺、尽孝悌、治生业、重丧祭、正婚姻、严教读、慎交游、务勤俭、戒争讼、厚风俗”。到了清康雍乾年间,何氏人丁兴旺,渐成望族,相继科举入仕。其代表人物就是何其睿、何源远、何祥祖孙三代。

何其睿,字克思,号慎庵,谱名明艺。1684年(另一说是1685年)生1737年(清乾隆二年)进士,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广东副主考、贵州主考云南学政等职。清乾隆版、道光版、同治版《赣县志》,清乾隆版、同治版《赣州府志》,建国后出版的《赣县志》《赣南历代名人传》《江西历代进士全传》等均有传。清同治版《赣县志》把何其睿与钟绍京、李迈、曾楙、刘丞直、李旭、谢诏、刘思诲并称为历史上八大名臣。

源远谱名端諴何其睿三子,字届亭另一说字届霞1747年(清乾隆十二年)举人。候选知县。

何祥何其睿孙(何其睿端诵长子)字映唐(另一说字荫棠),号岚洲,1725雍正三年)生,1750年(乾隆十年)举人任吉安府龙泉县(今遂川县)教谕,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任河南嵩县知县。1794年(乾隆五十九年)卒

2、芫田村湛氏

芫田村,是一个风景秀丽,有悠久历史且人文底蕴深厚的客家传统村落。

芫田,位于韩坊镇北部,村内三条山脉向西平行延伸,形成两坑一塅的格局。含芫田大屋下、下石、岐山下、荷树下4个自然村,两条小溪在村内汇合,形成了开阔的冲积小盆地。阡陌交通,沃野千亩,主种水稻。村落周围,群山环抱,绿树成荫。村内有江、刘、黄、朱、王、温等姓氏,多姓杂居,以湛氏为大姓。

湛氏先祖如环公于元至大二年(1309年)从于都水坞村迁居于此,奠基立业,迄今有700余年。湛氏科举代表人物是湛然明、湛天霞。

湛然明,字渔月,1698年(康熙三十七年)拔贡,初任赣州濂溪书院山长、余干教谕,官至江西学政。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举廉洁以励风俗,勤政效国,颇有政声。其事迹,清同治版《赣县志》有传。

湛天霞,1726年(清雍正四年)丙午举人。湛天霞为芫田村落题点了“芫田八景”,即东峰旭日、西山余晖、龙潭飞瀑、武山残雪、后山劲松、丫髻双峰、古刹晓钟、门楼飞檐。

3、迳里村廖氏

迳里村,古称天狮村,与长演、芫田两个古村落齐名,都是韩坊镇有据可考的最古老的村落。境内地势南高北低,四条坑谷,含迳口、赖马口、大屋下、樟坑、巫迳等自然村,因村落水口山势高耸陡峭,状若狮子而得名。该村至今依然有狮灵山寺、天狮桥等古迹。

迳里村主要有朱、廖、赖、谢、周等姓氏,以朱、廖、赖为大姓。据江西省赣县地名志记载:迳里村廖氏先祖廖开一郎于元至元年间从梅街马鞭村迁此建村,已传三十余代。

迳里村廖氏出过一个举人。他就是廖为栋,字作桢,1738年(清乾隆年)举人。拣选知县。

二、大埠乡科举家族

大埠乡科举家族主要是韩氏、湛氏。

韩氏居于大埠乡左拔、石盒子、黄子前、象形湾、官田高、塘坑、枣子排、韩村、江背、竹山下、寨高等自然村。

江西省赣县地名志和《赣县左拔韩氏族谱》记载:左拔韩氏乃北宋名相韩琦二子嘉彦公派下分支,越三世随宋高宗南渡遂家于浙江,又数世至世英公迁居宁都之竹坝,更数传至明可公,元初由竹坝迁居赣州府大由乡大埠井背(今赣州市赣县区大埠乡)开基立业。韩明可字文亮,号方魁,授六品都司,乃大埠韩氏开基始祖。

大埠韩氏科举人物有韩修桐、韩承汉等。韩修桐,赣县大由乡(今大埠乡左拔)人,字凤仪,号龙门,一号子音,清例授承德郎。按韩氏“明福宜居贵、信子景永声、尚宁赞桥可、元方承享修”的辈份排名,韩修桐属“修”字辈,系韩明可二十世孙。1790年(清乾隆庚戌年)生,1813年(嘉庆癸酉)拔贡,1821年(道光辛巳年)举孝廉方正,朝考第二名,诏赐六品顶戴,以知县用。能诗,工隶书,行草兼善,还善于抚琴。因学问出众,深得时任江西吉南赣宁兵备道的廖寅(四川邻水县人)器重,廖寅升任两淮盐运使后,出面聘请韩修桐任职扬州御书楼(文汇阁)经席,与诸名流唱和,后入京师(北京)以诗和书法名闻朝廷公卿。非常可惜的是,韩修桐以知县用,未赴任便去世,殊为可惜。1991年,新华出版社出版的《赣县志》收入其诗《丁亥灾屋》。清同治版《赣县志》有传。

韩承汉,字丰雅,大埠人。1741年(清乾隆六年)副贡。

韩修梅,韩修桐弟,秀才。幼即通晓大体,抱负奇气,不屑苟且附和他人。嗜琴书,工诗字,生平依母为命,逝世时年仅二十一岁。清同治版《赣县志》有传。

湛氏聚居于大埠乡杨雅村,杨雅村在古代属赣县四会乡,原名白竹塅,因此地有一种白色竹子而得名。村落四周群山环抱,风景优美。据江西省赣县地名志记载:宋代,湛氏先祖湛贵从新干县迁此建村,传三十余代。传说湛氏先祖湛贵打猎至此,在雾茫茫中遇到一只野白羊,追之不见。湛贵见此地风景优美,遂开基立业,取名羊雅,后谐音演变为杨雅。

杨雅村湛氏出过一个举人。他就是湛宇,字涵章,1738年(清乾隆年)举人。

三、阳埠乡科举家族

阳埠乡,素称“江南腐竹之乡”,古称羊铺、王富。阳埠乡科举家族是黄沙村陈氏。代表人物有陈兆昌、陈大鹏等。

江西省赣县地名志记载:元朝末年,黄沙村陈氏先祖陈德才从蟠龙欧潭(今属赣州经开区)虎坝迁此建村,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已传二十七代。因村内沙土呈黄色而得名。

陈兆昌,字绍文,号涟园,1736年(清乾隆)举人,1739年(乾隆进士。分发广西,历署怀集县(今属广东省肇庆市)、永淳县及横州(今属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知县,所至俱有惠政。后丁内艰归(遭母丧或遭祖母丧),服阙(服丧三年后)分发浙江,署绍兴海防同知,补龙游县知县。上司嘉其才能,保举卓异,惜陈兆昌操劳过度,吐血而亡,卒于任上。清同治版《赣县志》有传。

陈大鹏字侪风,县学贡生1714年康熙五十三年)袁州府(今宜春市)训导。

四、王母渡镇科举家族

王母渡镇,古称桃江,民间又称娘、洋,是赣县南山片最大的集镇。王母渡镇科举家族是浓口村刘氏。在清代出了一个进士(即刘景熙)。

江西省赣县地名志记载:古时信丰至横溪河段叫浓溪,地处村口,而得名浓口。清朝初年,刘大亭、刘大享、刘大高三兄弟从横溪龙江迁此建村,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已传十五代。

刘景熙(1858-1917),字敬居,浩如,号皓畲,王母渡浓口村人。十九岁时,以县学优廪生赴南昌进经训书院,修业三年,精通经文,名盛一时。光绪十七年举于乡。赣州郡守聘其主办濂溪、阳明两书院山长(院长)。提倡知行合一,不崇尚词华,就士子天性施教,以致用为劝学的准则。因此,诸生立志趋崇实学。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进士,授礼部主事。不久,授广西知府,以母年迈无人侍奉未赴任。是赣州新学的创始人,实业家,历任江西省农工商总局协理,江西商务总会总理,江西铁路总公司总理等职。《赣县志》《赣南历代名人传》《江西历代进士全传》等均有传。

后记:

由于没有进一步查阅赣县南山片各乡镇姓氏谱牒资料,对于赣县南山片的科举人物,本文所例的只是一小部分而已。本来想再进一步搜集完善后再刊发,然缺乏资料,加上水平有限,故把不成熟的初稿先刊发,作抛砖引玉之举。欢迎各位读者、乡贤提出宝贵意见,并提供线索资料,以便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赣州市章贡区地方志办公室整理清乾隆二十一版《赣县志》(内部资料)

[2]《长演何氏族谱》(内部资料)

[3](清)魏瀛修,(清)鲁琪光、钟音鸿等纂[M].《同治赣州府志(二)》(影印本)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

[4](清)黄德溥、崔国榜修,(清)褚景昕纂《同治赣县志》(影印本)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

[5]江西省赣县志编纂委员会编[M].《赣县志》北京:新华出版社,1991

[6]赣县地名委员会办公室.《江西省赣县地名志》(内部资料)

[7]赣县塘亨韩氏族谱》(内部资料)

[8](清)朱扆等修,(清)林有席等纂乾隆赣州府志(刻本)


作者简介

何邦春,1989年3月生,江西赣县人,赣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农民日报》《江西日报》《阅读时代》《当代江西》《赣南日报》《江西工人报》《江西政协报》《今朝》《客家摇篮》等报刊杂志。

本期编辑:风侠  图片:何邦春


   征稿声明   

 

赣之源文苑是一个纯文学平台。

本平台致力打造高质量文学氛围。

现长期向广大文友征集散文、小说、诗歌、评论等稿件。欢迎四海文友赐稿。
①来稿要求本人原创,且无在其它公众号推送过,附个人简介相片一份。
②来稿杜绝抄袭,文责自负。
③来稿字数不限,稿件择优选用。

投稿微信:lf20141009  

  邮箱:  lflwl99@163.com

稿费及赞赏:稿费来源赞赏,10元(含)以内,不发放稿费,留做平台运营开支,10元以上的按照赞赏金额70%,发放稿费。

扫码关注赣之源文苑

赣之源文苑
立足赣县,面向全国,服务大众,旨在营造浓厚的文学文化氛围,让全国人民了解更多的赣县的历史与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