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语文者得天下!文学小天才的语文启蒙都是怎么做的?

文摘   育儿   2024-09-24 08:09   北京  

爱贝睿编辑推荐

以前流行一个观念「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可以看出大家对理科的重视。但近年,这个观点有一些改变,变得对基础学科更重视,尤其是语文。

以前学语文,靠的是背诵,只要记得牢固,拿高分不成问题。

2024新课改后,语文更考验孩子的综合能力,要有文化常识的积累,有深层理解文本的能力,还得有能结合自己经历去发表思辨性观点的能力。

语文学习这么重要和必要,但当我们说学语文时,到底要学什么呢?北京大学语言学博士陆怡如老师的这篇文章,与你分享语文启蒙如何做。

当前这个时代,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我们知道课外教育、课外培训的英语市场是比较早的,比如大家熟悉的新东方,新航道等等。后来是数学开始火起来,好像不学奥数就不能升入一个好学校。可是语文的课外教育从来都没有过标准,最多大家就是会给孩子报一下作文辅导。

随着新课改,我们开始发现,一些语文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一些老牌机构比如学而思、高思等知名机构都开始更加重视语文培训班的开设,各种各样的培训教材和体系也开始多了起来。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想一是整个国家层面上对语文教育的重视在不断增加,我们国力的增强也要求我们有这样的文化自信,把自己的母语、自己的文学,学好学精。

另一方面,大家慢慢也在发现,对于语文之外的其他各科考试,其他区分度最大的题目,也是在考验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而这两种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语文学科中完成的,所以如果说语文是所有科目的基础,得语文者得天下,一点也不夸张。

大概17-18年,我还在北大中文系读博的时候,我们做过一个很有意义的项目,是小学生阅读障碍的普查,我们大概去了六所北京最好的小学,包括人大附小,中关村一二等三小,主要测试的是四五六年级的学生,大家可以猜一猜孩子们的阅读障碍率是多少?部分小学甚至在10-12%左右!

当然了,这个阅读障碍不仅仅是大家重视程度不够造成的,还有很多别的原因,这里就不细说了。这些阅读上有障碍的孩子,在完成别的课业上也多少会存在一些困难。

语文学习的困境与难点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语文的教育和启蒙,很多教育机构包括一些专家学者,也开始提出了「大语文」这样的概念。

但是呢,语文最需要长期积累,考点多,范围广,见效慢,更没有办法临阵磨枪,它的门槛和天花板实际上比英语和数学要高度了

举个例子,我自己除了在咱们爱贝睿做过一些讲座,也在一些课外机构做过好几轮六年级小升初的语文集训课,分别带过朝阳和海淀两个区的不少孩子。

有一个特别明显的感受就是,孩子的差距太大了。小升初的很多语文考点除了死记硬背的诗词,更在于你的文学积累,那我带的海淀名小学的孩子们,基本上是可以跟我去讨论三体的「黑暗森林」法则,跟我讨论红楼梦的不同版本,而朝阳普小的孩子,在诗词默写方面,都还是满篇错别字,连四大名著作者都还不知道是谁。

所以这样的差距,是不可能通过一两期培训就能够弥补和解决的,有时候可能大家觉得在语文方面比如说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但很难提高,很难短期见效,所以它的技术门槛其实在三个学科里是最高的。

我们说学语文,到底要学什么?

刚刚我提到说,语文需要投入的门槛和精力很高,很多家长都认同,但是家长们容易有的一个误区是,中文是我们的母语,我会说会写不就行了?不就可以自己教孩子了?这难道还不够?

当然不够,这个逻辑也是有问题的。那么,我们说学语文,到底要学什么呢?借用很多专家说过的话来说:

「语」是汉语,就是咱们的母语;强调它的工具性,日常交流、阅读写作。「文」是文学,再延伸一些说,是文字、文辞、文学、文史、文化;强调人文性,强化「语」的表达效果和语言表面下蕴含的深层力量。

同样是说话,有的人说话深入人心,有的人说出来的别人都不爱听,这就是直观体现出了「文」对「语」的加强。

我们如果对母语有深刻的理解,对文字、文辞、文学、文史、文化都有系统性的理解,这样你在跟别人交流、沟通和表达你的思想的时候,才有更好的效果。

所以它既是一个技能,又是自己底蕴的积淀。此外,语文要教会孩子的,还有批判性思考、解决问题、沟通表等比较核心的几个能力。

比如,现在一些理科的题,题目的读题难度本身就很大,可能你数学、物理的技巧掌握到位了,但是题目想让你干嘛你都读不懂,那这题你就解不了。

再一个,所有的学科都不全是选择题,都有一个表达环节英语要有作文,数学有大题,都需要有条理地表达。再往后,比如高考自主招生或者公务员考试之类的,都难免有面试的部分,都是在沟通和表达。

我最近刚刚给女儿报了很火爆的一个数学思维课,其实还是有点受到打击的。因为我一直觉得,她有点继承我的语言天赋,我平时给她做的一些训练也不少,她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应该挺强的,但是我发现她在上这样的数学思维课的时候,最大的问题居然是听不懂题目!

而只要我给她多解释两遍题目的意思,她就能自己做了。我在反思,是不是最近这段时间有点忽略她在语文方面的积累和学习。所以我自己也有做计划准备帮她训练。

阅读理解

学语文有四个环节:输入、积累、运用、输出,所以相对应的,我想把语文的学习分为3个方面:

拼音识字

阅读理解
写作表达

这几个层级可是是同时并行的,也可以是循序渐进的。

先说阅读理解。阅读的重要性我已经强调过很多次了,语文是基础教育的基础,阅读是语文的基础,阅读的能力培养不亚于语文课。

阅读同样也可以循序渐进的,从家长输入的阶段过渡到孩子自己读自己输入的阶段的,最终目的是输出与运用。

记得我和阳志平老师曾一起探讨过,爱贝睿要怎么开发学前的语文教育产品,每个年龄段可以做的是什么,后来我们一致发现,原来不管孩子的年龄多大,一以贯之的一定是阅读。

但是咱们国家没有分级阅读,这块是一个很大的缺失。

小学生在家长、老师的陪伴下阅读,中学生阅读名著名篇,今后基础教育难度要降低,广度要增加,这就要通过阅读来解决,把作业由单纯做习题改为阅读加习题,通过阅读学到更多知识。

所以我想先跟大家分享,「阅读不同阶段读什么」的问题。

在0-3岁的这个阶段,更强调如何通过阅读去帮助孩子拓展词汇、清楚流利的「说话」。但是在 4-7 岁幼小衔接的这个阶段,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时候是去引入更多的「文」而不是「语」的内容了。

我自己很认同目前市面上流行的大语文体系的一个概念是:要学一个东西或者了解一个东西,你一定要知道它背后是什么。

清华附中的高中部刚开学的时候,物理课会花两个礼拜的时间给孩子讲什么是物理。我觉得学语文也一样,一定要让孩子知道这些东西怎么来的,比这些东西本身要重要得多。

举个例子,教孩子背唐诗是一个大多数家长都会做的传统,但是,你学了一千首诗其实也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全唐诗选集里有5万首左右,陆游一个人就有将近一万首诗。我们中文系有的是高考状元,有号称当年3岁能背百首唐诗,但是相比浩淼的文学史,还是仅仅是沧海一粟啊。

语文学习如果从篇章来学的话是一个无限集,但是文章都是人写的,而且那些最顶尖的、影响力能一直持续到今天的文人的数量极有限,这样就可以一个无限集变成有限集,所以如果我们能从文学史的角度,去给孩子讲关于「人」的故事故事,我觉得是最容易让孩子们接受,也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

而且,如果孩子们对文学史的脉络有一个系统的了解。这样的话,对他一辈子都有好处。不管走到哪个国家,走到全世界去,这些文史的底子都对他有作用。

那么,这些关于「人」的故事该怎么讲呢

在学前和一二年级的时候,因为孩子的理解力、听和说的基础都很有限,我建议仍然是给孩子精选一些世界经典童话、文学故事,以及中国古代蒙学里一些比较好的内容,例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讲给他们听,故事有意思,韵律上朗朗上口,孩子也会比较有兴趣听。

唐诗宋词当然也是很好的学习材料,但是教孩子去读唐诗宋词,不要只是让他们背下,家长们可以跟他们讲这首诗歌背后这个人和这首诗歌的背景。前段时间女儿不在北京,我自己有在尝试做一件事情,就是在给5岁的女儿做一对一直播,给她讲一二年级水平的大语文课,从李白杜甫的生平故事讲起,我其实是想试试看她愿不愿意听,效果怎么样。真的没想到,她还是听得挺带劲的,而且诗歌也能背的很好。

当然这个也要分孩子,比如女孩子感兴趣的和男孩子感兴趣的故事可能就不一样,那我给她讲什么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她就完全无感,但是因为这段时间疫情的大背景,她对与一些对家人表达思念之情的诗歌,还有韵律感很强的诗歌,就会很有共鸣。

比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喜欢的不得了,那么长的词两天也就背下来了。所以在文学史这个方面的启蒙,是可以从4岁就做起的,一定要重视他们的兴趣,从难到易,从短到长,去培养她对历史、对人物、对这些文学故事的热爱。

如果孩子们的年龄再大一些,到了9-12岁这个阶段,进入三年级以后,大脑开始进行深入的职能分工,母语基本的听、说的能力已经上来了,更需要跟他们去介绍关于「人」的故事。

孟子说:「知人论世」,跟古人平等地交朋友。只有深刻地了解了这些文人的一生,孩子才知道这个人为什么要写这些东西。把作品背后的事情按时代、生平给孩子讲清楚,然后再进入到个别作品里面,孩子就能很通透地理解。他学的不是一篇作品,他知道这个人所有的创作大概都跟这条线索有关。

其实在欧美,「语文课」早就是这样教学了,我记得我的表妹大概十年前在美国上中学的时候,她当时曾经求助过我帮她写过一次作业,毕竟要帮她用全英文做嘛,所以那次作业的题目对我来说很难,记得特别清楚,就是老师要求他们去搜集《巴黎圣母院》这本书的作者生平、历史背景,回来讲给大家听,而且还要跟全班同学讲讲你的理解,初中的孩子哎!当时我是很震惊的。

接下来我要讲的是「理解的问题」

前几天,有一个朋友来咨询我,说很着急孩子的语文学习,孩子不爱背诗,不爱认字,也找不到合适的分级读物,不知道该怎么教他。特别是她提到,她很想早早让孩子具备中文自主阅读的能力,所以总会结合着读绘本教孩子认字,但是呢,孩子总想知道故事的结局,不愿意停下来跟她一起边认字边学绘本。我听了她这方面的困惑,觉得还是有代表性的。我想我们可以一起来分享一下,该怎么解决这样的问题。

第一点,对于「理解」的问题,也是特别特别重要的一点是,对于4-7岁的孩子,一定要有完整的故事时间给到孩子,讲故事就是讲故事,不要用识字啊或者是认拼音啊等一些事情打断他,只有这样,才能让她对这个故事有个整体的认识,帮助他的理解,同时也让他更有兴趣。但是可以讲完之后,再去让她认一下,你看,妈妈刚刚讲得这个绘本,你有没有认得的字?妈妈刚刚讲得这个人,你想不想知道他的名字怎么写?

第二点就是说,一定要「助读」的过程,老师或者家长对孩子要对孩子进行过程性阅读。就是说你给她讲完一个故事,或者孩子读完,你问一下,刚刚我讲得是什么意思?这一句是什么意思?那一句你看懂了吗?就是把每一个动作都捕捉下来,然后才能分析,这是一个很复杂的诊断过程,可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知道孩子的哪个能力点出了问题,才能对症下药。

所以家长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也好,还是让他们自己读书甚至是看视频的时候也好,都一定要有反馈。 这一点上我觉得其实英语的很多分级阅读确实做得很好,比如知名的RAZ-KIDS,每一篇阅读后面,都有阅读理解题目给到孩子去做,你还可以点出声音,帮助孩子去回顾他刚刚听过的内容。现在有一些中文的音频课后面,也好给出一些阅读理解题目,我觉得也是很不错的。

识字与拼音

讲了那么多阅读,可能有家长会问,是不是识字和拼音就不重要了?当然不是,识字肯定是一切的基础。

虽然作为研究者,我有时候可能会觉得拼音这个东西不科学,但是我不能这样说,在我们现行的教育体系下,还是得让孩子学拼音。但是拼音和识字,我觉得无所谓先后,完全可以并行。

汉字认知是语文启蒙的第一步,拼音则成了识字的辅助工具。从生理角度来说,汉字也更适合于这个年龄的孩子。

六岁前是大脑发育的高峰期,早期主要是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要后期慢慢形成。这一规律就决定了学龄前的孩子,对于汉字的学习,无论是「一」还是「龘」,孩子们都是采取的照相技术,拍下来储存到大脑中,等到再遇到的时候进行图像调取。这个存与取的过程,根本不涉及我们最担心害怕的形近字分析、复杂字拆解的工序。

我跟大家分享三个小tips,用以兼顾兴趣与学习要求,把孩子的识字功底打扎实。

1. 把认字融入生活和其他的学习中

在生活中,我们有很多可以接触到汉字的地方,比如名字、安全出口、标志,甚至是食品包装、使用说明等等。我们可以从最常见的标牌开始,比如安全出口,每次见到的时候,就念一下,等到孩子见到就可以读出的时候,给孩子开一个胜利的手势。

这些贴近生活的汉字,可以让孩子有更强的体验感,当孩子再次看到这个情景时,即便孩子想不起来字怎么读,但想起曾经有过交流,孩子也更容易进行学习和确认,进一步加深印象。

2. 通过游戏认知激发兴趣

游戏,一直都是孩子们前进的最大动力。不同形式的学习,可以让孩子始终充满惊喜和期待,而游戏中带来的喜悦,也可以促进孩子对学习内容的记忆。汉字的游戏很多,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需要提醒的是,汉字游戏根据目的可以分为纯认知类型匹配训练类型前者适合积累,后者适合巩固。孩子学习初期要以树立信心为主,广泛播种,不求收获。等到积累到一定程度,我们自然会收获多多。

3. 通过阅读认知转化能力

刚刚提到,讲故事的完整时间不要打断,但是讲完之后,完全可以再结合孩子的能力和水平,把识字这个环节放到阅读环节的第二部分和一小部分,以免孩子因为会得很少受到打击,最终抗拒阅读。

此外,家长也可以选取一些简单的绘本,尽量字大而少,但图画内容丰富容易讲出彩的。比如,《抱抱》《我爸爸》《我妈妈》以及大卫系列,还有迪斯尼的「我会读」系列等,带着他们一边认字一边读。

当然,如果我们学前也能有像英语阅读那样的分级绘本,就更好了!但是说实话,不仅是学前,在整个小学、中学阶段,我都没有在市面上看到特别好的中文分级读物,我想以后在这个方面去做一些尝试,让大家有合适的读物给到我们的孩子们。

写作表达

之前提到,学语文有四个环节:输入、积累、运用、输出。有的孩子听故事听的很快,读书也很快(比如我自己特别喜欢看话本子解压,但是真的就是纯粹的解压,那些电视剧原著小说,短一点的我基本上一晚上就看完了,甄嬛传这种六卷本也就一个星期的事儿),但这种阅读真的是脑子里什么也没留下来,获取的只是感官上的刺激。

如果读所有东西都这样,那么从输入到积累这一环,他就断掉了。而读完,积累下来以后,还要定向地去使用、反复练习,到最后再输出,才能表达出来。这样的话,才是一个闭环,这个东西才是通的。如果光输入,第二环节都没有,那后面肯定就更谈不上了。

表达能力的练习只有在这个环节完成闭环之后,才能得到根本的提高。

我特别喜欢给女儿做的一件事情:复述不同的绘本、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玩法,大家可以去看之前的课,复述啊、接龙啊、小小主持人啊都是很好的方法去锻炼他的表达能力,有句话叫做腹有诗书气自华,但是你这个气自华怎么表现出来?不会表达家也看不出来呀?

另外就是,用书写认知提升价值。很多家长的认知只局限在要让孩子多阅读。多阅读一定是好,但是只读是不够用的,一定要动手写。苏轼十岁的时候,《汉书》七十万字,抄了两遍。

我自己从小到大都很喜欢做摘抄本,包括到现在工作也这样。我最近的摘抄本,因为工作涉及到很多党建材料的写作,所以会每天看人民日报啊、光明日报啊等等理论性文章,去把觉得好的抄方写下来。所以小学之后,大家同样也可以帮助孩子把喜欢的文章里,他觉得比较有意思的词要摘下来。然后下次写作的时候,要拿出来用,哪怕第一次是生搬硬套地用,但只要能想方设法用进去,那用到第二次,这个东西就归自己了,这个转化效率是极高的。

小学阶段,字词就够了,词语、短语、成语。再往后,初高中的时候摘抄一些能打动你的句子之类的。那学前,孩子刚识字阶段可以做什么呢?我觉得完全可以做孩子自由的临摹涂鸦,笔画笔顺结构在开始的时候,不要去要求,可以帮助孩子深入的分析图片细节,可以和孩子做各种夸张的演绎,然后观察,到底这个字有没有变成其他字。

我女儿已经学完了26个字母,也学了很多单词,最近她的外教老师要求她,做自己的「dictionary」,每天学了新单词,自己归类到首字母下,她自己还要求,抄一个单词,配一幅图,我觉得这个方式特别好,我觉得不仅帮助他们识字,也帮助他们建立了「写作」这样一个概念,你看,我认识的东西我可以写出来!多么有成就感啊!

小结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只要激发孩子的兴趣,讲解好阅读内容,做好积累和运用,最后输出就水到渠成,将来的语文成绩一定不会差。◈

小 爱 

爸爸妈妈们,你们平时有对孩子做一些语文「童子功」的培养吗?关于语文启蒙,还有哪些困惑?欢迎留言一起交流~


更多精彩文章请戳:

👉 跟孩子定规则时,越具体越好

👉 英国语言教育学博士的这本书,直击儿童英语启蒙的痛点,今天免费赠给你

👉 只用两天,我和女儿成为了数独高手

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


爱贝睿科学早教
0-6岁儿童早期教育专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