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这几个宝妈分享的故事里,发现了父母容易误解孩子的3种思维

文摘   育儿   2024-10-04 08:08   北京  


我们知道儿童的思维方式跟成年人不同,表现出来的外在行为也截然不同。很多人就是因为对儿童心理的不了解,常常弄出一些过度解读儿童心理或行为的事情来。

跟宝宝之间的误会,是常有的事。孩子的行动跟不上思维,思维又跟不上大人的思维,任何一个环节掉链子,双方都会产生误会和冲突。

当我跟朋友聊到这个话题的时候,有几个宝妈分享了他们的故事,有的令人捧腹,有的又让人心头一暖,有的能激起共鸣,让我们来看看吧~



01

我们只看到外在的行为
而不是孩子内心的爱和善意

说到误解,包子妈认为大人对孩子的误解体现在不信任孩子身上。包子妈给我讲了这个一个故事:

前几天,我看到包子在厕所窸窸窣窣不知道在玩什么。

我赶紧就跑过去看,结果看到他一直在那按马桶的冲水按钮。更恐怖的是马桶好像堵了,水和大便💩不断涌出来,还溢了一些到地面上。画面惨不忍睹。
这图有味道! | giphy

我的怒火值噌的一下满格了,很生气地质问他:「你在干什么?!」因为我之前已经告诉过他很多次,不要在厕所乱玩,看到这个情况立刻就克制不住了。

包子被我吓哭了,边哭边说:「我想帮忙冲马桶。妈妈每天打扫很辛苦,我想帮帮忙。」

听完之后,我的火苗又噌的一下熄灭了,变得特别愧疚。我以为孩子在贪玩、捣蛋,其实他是在默默替我着想。

我马上跟孩子解释:「妈妈误会你了,妈妈以为你是故意把厕所弄脏的。其实你是为了帮妈妈的忙冲马桶,厕所这么臭这么脏你也不怕,妈妈真的很谢谢你。」

图源:giphy

「我原来觉得包子不懂事不体谅父母,其实他是一直在向父母表示,或者说暗示他的爱的。」

说完,包子妈的脸上露出了七分欣慰的笑容,当然,还有三分抱怨,「最后的善后工作还是我来做了。」


 孩子对周围的世界,特别是他的爸爸妈妈,其实是保持了最大的爱和善意的。当孩子又搞砸了什么事情,先别抓狂,深吸一口气,冷静分析一下孩子的行为动机,也许最后你得到的不是愤怒而是感动。


菲菲妈分享另外了一个故事:

有天晚上,菲菲神神秘秘的到我面前,变戏法似的从背后拿出一包绿色的东西。

「妈妈,这是我送给你的——」她一本正经地说着,等我定睛一看,我的天哪!我专门在荷兰买的郁金香花球。我们已经养护了一个冬天了,现在还是含苞待放,马上要迎来了花开的春天了。她怎么能直接把花球给拔掉了,真是岂有此理!

当时我学过的所有的育儿知识,那一刻都被我抛诸脑后,她后面的话还没有说完,我的火山已经爆发:「谁让你把郁金香拔掉了!!马上就要开花了,你怎么把它拔掉了!!

我不知道自己当时的表情是什么样的。但是我分明从她的眼睛里看到了恐惧。那是我从来没有见到过的。那个惊恐的眼神让我突然间冷静了下来。

VR 眼镜下父母骂自己的样子
图源:《VR 还原家庭暴力:孩子面对失控父母有多恐惧》

我意识到自己的态度出问题了。因为这盆郁金香也是她爱的,很多时候浇水都是她来做的。

为什么今天会出现这种反常的做法?我深深地呼吸了一下。按照惯例首先说了声对不起。

告诉妈妈,为什么把郁金香拔掉了呢?!明明马上要开花了?

这时的她才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可能刚才被我的反常吓呆了。

哭了一阵子,然后说:「我只是想让妈妈快点好起来。小兔子送了他妈妈一束花儿,他妈妈的病第二天就好了。不信你看。」她擦了一下眼泪,挣脱了我的怀抱,从地板上捡起一本书。

那是《兔子妈妈生病了》的故事。她读图的能力很强,的确是小兔子抓了一把花送给了妈妈,妈妈开心的收下了花儿,第二天病就好了

该轮到我哭了。菲菲她一定是早上听到我和她爸说,我感冒了不舒服。这孩子,她才刚刚 4 岁啊。


 孩子真是很冤,明明对父母抱着是满腔热情和爱,偏偏能力还不够,常常把事情搞砸。如果这个时候爸爸妈妈不会冷静下来分析孩子行为的动机,可能就造成一场大型冤假错案了。




02

我们忘记了
「孩子还只是孩子」

除了不信任,家长也喜欢抱怨的孩子的一些问题行为,比如下面妈妈们的抱怨三连:

▶ 珠珠妈:我宝宝 10 个月了,还不会说话,已经在看绘本了。但她有一个坏习惯,喜欢撕书,撕完还乱扔。这么小,我无法跟她讲道理,但是看到这么贵的绘本被撕烂,有时真的很想打她……

▶ 小月妈:孩子 1 岁半,最近开始喜欢吃手指。我们现在很困惑到底要不要纠正?

鑫鑫妈:我家娃 3 岁多,最近我发现他会玩弄自己的隐私部位,周围的大人看到会觉得有点尴尬,担心……

小宝宝的怪异行为 | giphy

实际上,对于 10 个月大的宝宝,撕书、扔东西都是正常的探索行为。撕开书页那唰的一声响,东西扔到地上啪的声音,抽屉开开关关的声音,对孩子来说都是新奇的体验。

孩子吃手指,也是很正常的行为,就像吃安抚奶嘴一样。有的宝宝早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吃手指了。对于 1 岁多的宝宝,他可能因为累了、吓到了、无聊了、肚子饿了、压力大了开始吃手指,这是一种调节情绪的方式。

3 岁多孩子出现自我刺激、抚慰的行为也是正常的。这不代表孩子的性意识成熟了,不能用成年人的道德滤镜来看待这个行为。对孩子来说,这种行为只是跟吃手指、摸嘴巴一样单纯。


 我们会担心 1 岁的孩子太吵闹,2 岁的孩子情绪化,3 岁的孩子坐不住,岁的孩子不够负责任。是因为我们期待孩子表现得像成年人一样,忘记了孩子还只是孩子


对孩子来说,这些「问题」是那个成长阶段正常的特点。

如果家长对孩子的每一种看似不符合成年人规范的行为大呼小叫,过分解读,孩子甚至会内化你的反应,认为自己真的有问题。

图源:giphy

跟孩子平视,很多问题都不是问题。我们只要帮助孩子、引导孩子走向正确的方向就好。

知道宝宝撕书是正常的表现,我们就给她挑选合适的书籍,比如布书、硬纸板书,耐撕耐磨。知道孩子吃手指、乱摸是自然的,我们就会尊重孩子的隐私,不声不响的用玩具、声响等,来转移他的注意力来纠正行为。



03

我们容易对偶尔的不良行为

上纲上线

家长对孩子的过度解读,还体现在容易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上纲上线。孩子一在家长面前表现糟糕,大人就开始担心起孩子的将来。

我的同事跟我讲了他家两个娃的故事:

我家大宝 6 岁,小宝 4 岁。有一次我看到大宝把小宝压到地毯上说:「我要扒了你的皮,抽了你的筋,我要杀了你!」

我一听赶紧把大宝拉开,心里哇凉哇凉的,心想完了完了完了,这么狠的话都说得出口,大宝是不是有暴力倾向?将来是不是反社会人格?以后两孩子是不是得分开养了?

正在越想越恐怖的时候,我眼角瞥到了电视机正在播放《哪吒闹海》这个动画片。我才想起来,哪吒闹海里有个画面是哪吒边打敖丙,边说了类似的台词。

我再回想刚才两个孩子,其实都不是在打斗的样子,小宝好像还是在边演戏边憋笑的状态。

动画电影《哪吒闹海》截图

一问,果然两个孩子就是在模仿动画片桥段,我立刻松了一口气。当然啊,后来我还是筛掉了这种有点暴力成分的动画片,不准孩子再看了。

我们有句古话叫三岁看老,这句话可能被误读了。

你有没有听过这些话:

「这么小就打别的小朋友,长大了还得了?」

「这么小就说谎,以后成了骗子怎么办?」

「这么小就抢人东西,长大了还得了?」

其实就是将孩子一时犯的小错误,无限放大了。归根到底,孩子只是不知道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解决问题。但这些都是可以在我们的帮助下学到的。

 大人很容易把对自己的需求投射到孩子身上,忘记了我们的目的应该是满足孩子。我们最应该珍惜的时光,是陪孩子一步一步在挫败中成长的点滴时光,等孩子长成体面的大人,我们的陪伴也该结束了。



最后,用作家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书里的描述结尾:
我愿意用一生的时间
去等这个小男孩把花束束好
用他 5 岁的手指
花绳绕过来
刚好要系上的时候
另一端又突然滑走了
孩子,你慢慢来
在淡水街明亮的阳光里
在石阶上
等你把花束好
用你 5 岁的手指

◆ ◆ ◆  ◆ 


小 爱 

爸爸妈妈们,你给孩子怎样的教养方式呢?欢迎留言告诉我们!

更多精彩文章请戳:

👉这份带娃出行的避「坑」指南,准备带孩子出去玩的你一定要看看

👉孩子社交能力差怎么办?你要科学地当好Ta的「脚手架」(干货好文)

👉 爱国不光是排练和表演,如何才能让小朋友真正理解「祖国」?

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

爱贝睿科学早教
0-6岁儿童早期教育专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