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时候很嫌弃自己的父母,觉得自己是个混蛋。
我生活在一个小村子里,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小学没毕业,靠种地为生。
高中的时候我离开家去百十里地外的镇上上学,那是我第一次离开家,也是我第一次看到外面的世界。
我开始跟家里格格不入,我自卑又发疯似的努力。
我考上了大学,读了很多书,去了很多地方,成了家,立了业。
但我根本不愿意再回家了。
我不愿意听母亲絮叨亲戚们的事,更不愿听她嫌弃邻居,她在我眼里是市侩、粗鄙的,我很瞧不上。
她在街门口嗑着瓜子往地上随意扔瓜子皮,和过往人打招呼,让我丢脸。
可父母是“我”的一部分,我摆不掉,也挣不脱。
我嫌弃他,但我知道我不应该这样。
我想,我是在嫌弃过去自己、痛恨这样的自己。
父母没有什么错,他们尽他们的一切抚养我。
我知道,我人性最大的恶,是花着父母的钱、吃着父母做的饭,拿着他们的血汗钱去上学,却不懂得感恩。
社会上的啃老有两种:
一种呆在家里啃。有很多年轻人,毕业后找不到工作,高不成低不就,选择在家啃老。父母多操心,多做饭,家里多添一双碗筷。也是没法子的事。
还有一种啃,掏空父母一生积蓄,飞出山沟到了城市不回来了。我就是这一种。
所以我自我厌恶。
小时候穿过的土布衣服、蹩脚的普通话,都暴露了我的缺点,我恨不得自己是别人家的孩子。
我有一个同学,他家既有钱又有爱,他总是乐观快乐的。
我们两个的区别是:
我父母掏出口袋里的钞票,别人一眼就能看出他的窘迫;
他父母拿出手机扫码付款,别人以为里面有用不完的钱。
我嫉妒他,希望自己能成为他。
书上告诉我,要“可怜天下父母心”。
父母将我养大,教我做人,供我读书,已经是举全家之力了。
是的,他们靠种地吃饭,收入微薄。
工作之后,我不再伸手问家里要钱,房子、车子,都靠自己打拼得来的。
所以,我又问心无愧。
可我并没有一直心安理得。
我读的书让我嫌弃他们的不“文明”,受的教育又厌恶自己的丑陋良心。
看到有位老人得了挺厉害的病,还没等治,趁着家里没人喝了农药往外走,临死了还想着不要弄脏了家里。是什么原因让老人下了必死的决心?不想或不敢拖累孩子。
我不想让父母变成那样,我很害怕。
于是,我想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我承认,我一听到父母讲话就感觉烦躁,有股无名火,其实不是讨厌父母也不是不孝顺,而是自卑的条件反射。
人到中年才懂得,父母无恙就是福。
他们就是那样的出身,那样的见识,那样的生活方式。他们周围的人也都是那样。
但是他们善良,勤劳,爱人。
父母变了吗?
没有。
是我没有真正的自信。
真正自信的人是不会嫌弃父母出身的。
父母拿着几十斤土鸡蛋,坐一天汽车来城里看你,自信的人不会躲躲闪闪,会大方的介绍给同事。
财富、体面,如果这一切需要把原生父母藏起来才能让人生完美,那自己会一直不堪下去的。
我现在很认同这样一句话:对亲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对亲近的人不挑剔才是一种高级的教养。
在一起就这一辈子,还是得学会珍惜。
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