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霍乱弧菌在水中和仿黏液环境中的运动能力

文摘   2024-09-25 09:03   福建  

原文献信息:Grognot M, Mittal A, Mah’moud M, Taute KM. 2021. Vibrio cholerae Motility in Aquatic and Mucus-Mimicking Environments. Appl Environ Microbiol. 87: e01293-21.
摘要:
霍乱病是由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侵染小肠黏膜引起的,会导致严重腹泻。众所周知,霍乱弧菌的游动性在致病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能有助于细菌穿过肠粘膜屏障到达侵染部位,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细胞可以被其单根极性鞭毛推动或牵引,但关于其运动行为的具体模式尚无定论。我们利用高通量三维(3D)细菌追踪技术观察霍乱弧菌在缓冲液、合成聚合物PVP的粘性溶液以及模拟宿主环境的粘蛋白溶液中的游动。我们在大量三维轨迹数据集的基础上对其运动行为进行了统计分析。我们发现霍乱弧菌的运动方式是不对称的"run-reverse-flick"运动,包括一连串的向前跑、反向跑和较短的向后跑,然后在下一次向前跑之前转体约90°,称为"弹flick"。与许多run-reverse-flick游动者不同,霍乱弧菌的后向游动比前向游动短得多,从而增加了有效扩散率。我们还发现,霍乱弧菌的游泳速度并不是恒定的,而是经常下降。粘蛋白中的转向频率与缓冲液中观察到的频率一致。在研究的所有环境中都存在run-reverse-flick运动和速度波动,这表明这些行为也发生在自然水生栖息地和宿主环境中。
研究意义:
霍乱病会引起呕吐和严重的腹泻,每年在全球范围内导致大约10万人死亡。这种疾病是由霍乱弧菌在小肠黏膜上定植引起的。已知霍乱弧菌的游动能力会增加其感染性,但其潜在机制尚不明确。一种可能性是游动有助于穿过覆盖在小肠黏膜上的保护性黏液屏障。我们对霍乱弧菌在模拟宿主环境特性的环境中游动方式的研究,可能有助于理解其运动性如何促进感染的过程。

研究结果:

霍乱弧菌在水环境中的“run-reverse-flick”运动行为
研究采用高通量三维(3D)细菌追踪技术,收集霍乱弧菌O395-NT菌株在水环境中的3D轨迹数据。分析了23,062条轨迹,显示霍乱弧菌以平均速度94 μm/s进行“跑-反转-弹跳”运动。该运动模式包括一个直线向前跑动,随后是一个180°的反转,再接着是一个90°的弹跳。弹跳通常由鞭毛钩的屈曲不稳定性引发。
前向跑动时间比后向跑动时间长
研究发现,前向跑动的时间平均为后向跑动时间的3.6倍。尽管前后向跑动的速度相似,但前向跑动的持续时间明显较长,这种不对称性有助于霍乱弧菌的随机扩散,从而增强细菌在环境中的传播能力。
游动速度的变化
研究观察到霍乱弧菌的游动速度并非恒定,而是出现了显著的临时性减速。这些减速事件并未影响游动方向,且通常持续约0.12秒。研究排除了这些速度变化由测量误差导致的可能性。
在黏蛋白溶液中的运动行为
霍乱弧菌在1.2%的人类唾液黏蛋白溶液中依然表现出“run-reverse-flick”运动。虽然其游动速度降至57μm/s,但转向频率与在缓冲液中的表现一致,表明这种运动模式在黏液环境中得以保留。
在高分子聚合物溶液中的运动行为
霍乱弧菌在高分子量合成聚合物PVP K90溶液中依然表现出“跑-反转-弹跳”运动,即使溶液的粘度超过水的50倍。尽管速度有所降低,但依旧高于理论预期,表明在高粘度环境中,霍乱弧菌的运动模式和速度变化得以维持。
菌株依赖性
研究表明,无毒素的O395-NT菌株和野生型O395菌株在运动行为上没有明显差异,两者都表现出相似的“run-reverse-flick”运动和速度变化。然而,转向频率的差异可能与霍乱弧菌不同毒株的感染能力和流行特点有关。

总结:

研究表明霍乱弧菌在不同环境中的游动行为具有高度一致性,无论是在缓冲液、黏蛋白溶液还是合成聚合物溶液中,都表现出“run-reverse-flick”运动。这种运动模式的保持可能对细菌在自然环境和宿主体内的生存与传播至关重要。

微生物生态 iMcro
欢迎关注呀,这里有最新的科研动态。交流、讨论or其它合作请联系小编chujinchujinchujin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