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促进国内社会工作信息交流、整合专业资源、实现共同进步,北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中心组建了社会工作资讯网络China Social Work Information Network(CSWIN),整理国内外社会工作领域政策、研究、实务最新进展,并以“一周热点”栏目形式进行推送。
本次推送覆盖时间为2024.6.17-2024.6.23。
政策·速递
地方
06.20-四川省民政厅 中共四川省委社会工作部印发《四川省社区慈善发展指引(试行)》
《指引(试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精神制定,对社区慈善、社区慈善主体、社区慈善活动等概念进行界定,以期为充分发挥慈善事业在基层治理和第三次分配中的重要作用提供支持。(成文时间:2024年06月04日)
06.21-浙江省民政厅公开征求《浙江省低收入人口综合帮扶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
《意见(征求意见稿)》公示期为2024年6月21日至2024年6月27日。
实务·动态
6/20-海南
困境儿童个案服务
婷婷(化名),13岁就读小学五年级,存在被母亲虐待的情况。母亲,36岁,脾气暴躁、文化知识不高,有五个子女,在家务农兼照料家庭。父亲,42岁,肢体残疾一级,卧床不能自理,因长期卧床情绪比较烦躁,经常发脾气骂妻子和孩子。爷爷,80岁,身材比较瘦小,因婷婷是由爷爷带大的,所以爷孙俩感情比较好,当婷婷被其母亲打骂时,其爷爷会极力维护,甚至唆使婷婷逃离家庭,使家庭矛盾一直循环没有得到解决。
据村委干部反映因婷婷不配合母亲做家务,被母亲打骂,便以离家出走的方式与母亲对抗,现已两天不回家并有可能留宿在社会人员甲家。但社会人员甲却利用婷婷家庭拮据的情况,会偶尔给一些零用钱婷婷用,企图用近金钱、手机等方式诱引婷婷进行猥亵。同时据老师和同学反应婷婷在学校成绩并不理想,无心学习,平时比较少和同学沟通。因为是低保家庭,家里卫生比较差,在村中边缘化,社会支持网络薄弱。
针对婷婷的问题,社工决定采用社会支持理论和增强权能理论开展个案服务。在认知层面,社工改变婷婷在生活观的认知偏差、自尊低下的问题,提升婷婷的自我效能感,改变其错误的认知,让她不因社会人士甲给她零钱用就觉得甲对她好,放低了警惕性同意留宿在甲家,避免发生被猥亵的危机。在受教育层面,社工协助家庭处理婷婷的就学与养育之间的矛盾,挖掘婷婷的潜在优势,培养良婷婷好的学习习惯及态度,增强婷婷的学习能力。在家庭关系层面,社工协助婷婷及其家庭改善家庭认知,积极促进家人之间沟通交流,增强婷婷及其家庭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婷婷得到父母关怀,更好建立家庭与社会的支持网络。在社会支持层面,社工对接民政、未保、慈善资源将婷婷家庭纳为重点帮扶对象,确保婷婷后续的关爱支持网络,并与和学校、家庭、社区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为婷婷提供各类的正式及非正式支持(详见邂逅社工,作者苏焕)。
6/21-江苏
青少年教育性小组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青少年存在对科学兴趣不高和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他们缺乏对科学的实际应用和意义的认识,导致对科学的学习和探索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为激发小组组员科学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小组组员的动手能力,社工运用社会学习理论为指导开展“点亮智慧,探索未来”青少年教育性小组,为8-12岁的青少年提供一个互动和创造的环境,让他们在实验中亲身体验科学的奇妙之处。
具体而言,在个人层面,小组培养小组成员的独立学习和思考能力,提升其对科学的兴趣。在小组中社工抛出实验中存在的现象问题,让大家在实验中寻找答案,挖掘小组成员的潜能,培养他们学会独立思考、散发科学思维的能力。在人际层面,一方面,社工通过科学实验小组活动的开展,以科学实验为媒介,使小组成员加强与外界系统的联系,在提升想象能力、动手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的同时,搭建互助互爱的支持性平台;另一方面,也使组员可以通过观察其他组员在小组过程中的互动,学习到其他组员身上的长处,并在这一过程中保持并不断增强,从而形成自我的提升。(详见老伙伴,作者谢思余)。
文献·扫描
01 | 全人照护视角下医务社会工作参与构建普惠性安宁疗护体系的专业优势研究 程瑜 崔昌杰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4,24(03) 安宁疗护是维护生命终末期尊严的重要关怀服务,亟须将其纳入普惠性事业的范畴,并加以推广。普惠性安宁疗护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医院、社区、家庭及其内部的多方机构和主体,专业医护人员在该体系的实践执行中担任核心角色。但由于其服务供给能力的限制,安宁疗护未能下沉至社区和家庭,无法满足公平、规范和可及的普惠性要求。在全人照护视角下,医务社会工作在制度设置和体系内容两个层面上,具备推进普惠性安宁疗护体系构建的专业优势。具体而言,在制度设置层面,医务社会工作可以推动信息共享与交流、资源整合与协调、政策制定与完善;在体系内容层面,医务社会工作在“生理—心理—社会”三个方面提供整全服务、个性化服务与延续性服务。然而,医务社会工作在介入过程中存在阻碍,只有政府、市场和社会等多方主体协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才能构建起普惠性安宁疗护体系,实现生命终末期的“生死两相安”。 |
02 | 从微观干预道宏观进路:慢性病疾痛叙事视角下的医务社会工作行动方略 范斌 谢春艳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05) 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改变使得慢性病患者群体日益庞大,慢性病患者的疾痛叙事和叙事治疗也成为医务社会工作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范式。着眼于慢性病疾痛叙事中的患病经历和临床遭遇,不难发现除了疾病带来的身心痛苦,医药市场、医学权力及医疗制度等医疗生态环境是慢性病疾痛叙事的社会根源。医务社会工作对慢性病患者疾痛叙事的研究与实务,不应局限于微观意义上对个体身心痛苦的干预和缓解,还要有更多的社会关怀,去发现和揭露医疗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价值引导和政策倡导,参与构建整合型服务与社区健康共同体,寻找推动医疗制度与医疗生态环境改变的可能性。 |
03 | 诊疗之“痛”与社工之“助”:一项关于癌症患者主体性重塑的个案工作观察 梁波 宗建国 社会工作. 2024(02) 案主主体性的恢复与重建是医务社会工作介入的重要目标之一。对于癌症患者而言,原本以减轻疾痛,帮助恢复健康为目标的理性化、专业化的通用医学诊疗模式,在诊疗实践中常常以非预期的方式削弱他们的主体性,主要表现为:医患互动中不平等关系的生成与强化、医院结构化的时空安排对患者的规训、医院的纯理性化管理中患者个体意见表达的缺失等。本文基于以患者L为案主的一项个案工作的社会学观察,考察和分析了医务社会工作的介入何以能够帮助患者重塑被削弱的主体性。具体而言,医务社会工作能够通过个人、人际、社会三方面的增能,帮助患者较好地重塑主体性,一定程度上恢复其作为“正常社会个体”的意义感知与认同。 |
全球·热点
国际劳工组织讲座
生成式AI:人工智能与工作的未来
7/2-ILO
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将于7月2日星期二下午20:30 - 21:30 (世界标准时间)分享一次讲座,由Marina M. Tavares主讲,主题为“生成式AI:人工智能与工作的未来”(Gen-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the Future of Work)。
本次讲座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对全球劳动力市场的革命性影响,特别强调了其在不同经济体、工种和人群间产生的差异化效应。具体而言,女性与受过大学教育的人群虽更易受到AI的潜在负面影响,却也因其教育背景和技能储备,更有可能把握AI带来的机遇。然而,老年工人可能因技术适应能力的限制,更易受到AI的负面影响。这种影响不仅限于就业市场,更可能导致收入分化和贫富分化等社会不平等现象的加剧。鉴于此,政府应高度重视并积极行动,通过优化监管框架,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在推进人工智能发展的同时,也为那些可能因AI发展而遭受不利影响的群体提供必要的保护和支持。
讲座注册情况请通过下述链接查看。
新闻链接:
https://www.ilo.org/meetings-and-events/gen-ai-artificial-intelligence-and-future-work
编辑:宋浩、陈丽娜、王玥娇、丁睿
审校:曲平
本文来源:北京大学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