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一颗良善的种子——记省锡中实验学校和悦少年走进“俞斌爱心助学工作室”

教育   2024-11-23 18:41   江苏  


点击题目下方省锡中实验学校,一键关注学校资讯


在孩子们心中埋下

一颗良善的种子

记省锡中实验学校和悦少年走进

“俞斌爱心助学工作室”






为进一步发挥先进典型的教育激励和示范引领作用,组织青少年学习宣传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先进事迹,2024年11月20日下午,省锡中实验学校和悦少年们在校学生工作处、团委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俞斌爱心助学工作室”,俞老师亲切接待了师生们,带领大家参观工作室,介绍他的爱心助学轨迹,给大家讲述他的成长故事、爱心故事。学校小记者站的小记者们还采访了俞斌老师,近距离倾听俞老师的心声。



资料卡片

俞斌,他用博大的爱心坚持扶贫助学二十多年如一日,个人资助金额达40余万元,发动无锡、上海、南京、北京等周边城市的爱心人士捐款捐物更是不计其数,被誉为贫困学子的“救星”“爱心使者”,失学儿童“最亲爱的爷爷”。他2009年9月荣登“中国好人榜”,2014年被授予“全国老有所为楷模”,还先后荣获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首届最美老干部志愿者,无锡市十大红十字公益人物、十大慈善公益人物、优秀志愿者、教育年度人物等荣誉称号。2015年,以俞斌名字命名的“俞斌爱心助学工作室”在无锡堰桥挂牌成立,成为了省内乃至全国首个以“中国好人”命名的爱心工作室。





“再苦再穷也要上学”



俞斌老师出生于1946年,父亲和爷爷都是村里的农民,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由于家中一共有八个孩子,身为老大的俞老师肩负着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也深知“老大肯定是不能有学上的”,但俞老师的爷爷却坚定地认为“再苦再穷也要上学”。

俞老师犹记得父母忍痛将自己锁在屋中不许参加小学毕业考试,绝望之余,他发觉背后透过窗户照进的亮光。谈到这段颇为苦涩的经历时,俞老师脸上浮现起灿烂的笑容,他说:“关了一扇门,我还有一扇窗。”于是他翻窗而出“逃”到学校参加了考试,甚至考试的笔都是向老师借的。也许就是从那时起,他深刻领悟到无法上学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为日后帮助更多孩子走进校园奠定了基础。

俞老师以优异的成绩升入初中,又在爷爷的支持下顺利地读完了中学。由于国家号召“上山下乡”,他暂时放弃了学业,回家种田。尽管如此,他凭借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被生产队推荐做了农技员,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进入冬季农闲时,他又被生产大队推荐去夜校做老师,给扫盲班上课。

后来,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得到恢复和发展,俞斌老师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江苏师范学院中文系的函授学习。四年后,他终于拿到了大专文凭,如愿成为无锡市堰桥中学的一名语文教师。



“有了工作岗位后,

想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年幼的经历造就了俞斌老师对知识的渴望,成为教师后,他深知自己有了能力去帮助那些像他曾经一样渴望知识却无力支付学费的孩子们。“有了工作岗位后,想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份源自内心的善良与责任感,成为他日后慈善行动的源动力。

俞老师深情回忆:一开始,他任教语文,也教副科,关注学生的学习,更关心学生的生活。还记得曾经教过的一名学生,家境贫寒,当他走入孩子家中家访,看到孩子失明的父亲仍然在编草绳补贴家用时,内心久久不能平息,他愈发笃定要用自己的“微光”汇聚力量,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在他数十年的职业生涯中,他一直关注着贫困学子的教育问题。1994年,俞老师参加了“希望工程1+1助学行动”,与贵州一名失学半年多的三年级学生刘章武结成了救助对子。此后,他踏遍了全国26个省,资助了700多个家庭困难的孩子继续完成学业。他的善举不仅感动了许多人,也带动了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助学行列中来。

数十年教书育人的生活,让俞老师本就善良的心愈发熠熠生辉,他的善举并没有因为退休生活而停下脚步,这份难得的“清闲”让他能更加专注地活跃在助学一线,用自己的微弱之力引来四方爱心。他的事迹和精神不仅激励着每一个贫困学子,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和善良的力量。

2015年,以他名字命名的“俞斌爱心助学工作室”在无锡市堰桥中学挂牌成立。这个工作室不仅成为俞老师慈善行动的新平台,更汇聚了来自四面八方的爱心力量,共同为贫困学子撑起一片希望的天空。






“我把每天走一万步

比作吃饭睡觉”



俞老师不仅注重精神上的追求,也非常重视身体健康,他始终坚持着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健康生活方式——每天走一万步。这一做法不仅是一种保持健康的习惯,更是俞老师凝练出的生活智慧。在他看来,行走不仅是一种锻炼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它让人保持活力,远离疾病,更好地投入到工作和慈善事业中去。

他相信,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地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因此,他不仅在物质上资助贫困学子,更在精神上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他常常利用行走的机会,深入贫困山区,了解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状况,为他们送去温暖和希望。

73岁的俞老师还“跑马示康”,偷偷参加了马拉松并顺利完赛。对他来说,行走就像吃饭和睡觉一样,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清晨的公园漫步,还是傍晚的街头闲逛,他总能找到机会让自己的双脚动起来——“我把每天走一万步比作吃饭睡觉。”这种习惯不仅让他保持了良好的身体状态,更让他在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时,拥有了更加坚韧和乐观的心态。





俞老师深情地对同学们说:“三十多年来,我从不怨悔自己选择的道路,要不忘昨天的初心,不愧今朝的托付,不负明天的美好!品质第一,学习第二。先学做人,后学做事,热心公益,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俞斌老师,这位用行走书写人生篇章的中国好人,用他的坚持和奉献,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他将这份行走的力量转化为慈善的动力,用双脚丈量贫困山区的每一寸土地,将爱与希望播撒到每一个需要关怀的角落。

师生们对俞老师倍感敬佩之余,也陷入了深思:在物质充裕、生活便捷的今天,我们似乎失去了对知识的炙热渴望,我们享受着便利、舒适的生活,却往往忽略了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俞老师让我们看到,只要心怀善意,勇于行动,每个人都能成为改变世界的一分子,更启发我们用一颗感恩的心,拥抱世界,实现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








小记者感悟


小记者 朱心悦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从俞老师的故事中,我感受到了一份厚重的情怀与责任。满墙的助学足迹,见证了他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与奉献。我将铭记俞老师的教诲:不忘昨天的艰辛,不愧今朝的托付,不负明日的美好!”


小记者 朱奕颖

“我们乘坐大巴车到达工作室门口,还未下大巴,就看到俞老师,他的面相和蔼可亲,而言谈又让人觉得他不像一位老人,而是充满活力的青年。参观工作室的墙面,上面一个个名字组成了一个爱心,标注“资助人总数:487;受助人总数:1206”,透过数字,我仿佛能感受到它们背后蕴含的温暖力量。”


小记者 柳伟轩

“在这次采访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俞老师对贫困生的无私关怀。他告诉我们,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有追梦的权利,不应被贫困所困。通过设立助学金、提供学习资源和心理辅导,俞斌老师让贫困学子看到了希望的光芒。采访结束后,我深受触动,意识到帮助贫困生不仅是物质上的支持,更是心灵上的抚慰。未来,我也希望尽己所能,为需要帮助的同学带去温暖与力量,让爱与希望传递下去。”


小记者 郭璐

“俞老师说他在教书时,班上有个平头的小男孩,俞老师讲课时摸了一下小男孩的头,说道:“这头我喜欢。”第二天,他惊讶地发现班里所有男孩都剪了平头。我们羡慕这种美好师生关系的同时,也不禁感慨,俞老师用善良和温暖铸就的人格魅力实在是太强大了!”


小记者 赵培渊

“生命不息,助学不止,通往深山的路,我将一直走下去。”俞老师的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字里行间,透露着俞老师多年助学的坚定信念,大爱无疆,这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

!”




END



撰稿:校小记者、董博文

摄影:贾姝曼、高微

初审:高   微

复审:范蔚奇

终审:陈   波

编发:马怡凌


省锡中实验学校
欢迎关注省锡中实验学校官方平台。实时的全方位校园资讯,师生、家校以及社会各界互动交流的公众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