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做人三戒,改过迁善

文化   2024-09-11 19:54   江苏  
改过迁善,这四个可以说贯穿了曾国藩的一生,也是他修身思想的核心内容。

他是如何做的呢?

大致有三个方面,即三戒:


一戒多言



在大多数人的眼中,曾国藩怕是一个不苟言笑、沉稳木讷的形象,其实这是他成熟时期的性格。

早年的曾国藩多言健谈、爱出风头。他自己也深知“言多尖刻,惹人厌烦”。

由于曾国藩好多言,自以为是,有时会在不经意间伤害了朋友间的感情。举几例:

他与小岑的矛盾便是由此而起。他平时以小岑为知己,但是偶有不合便大发脾气!

一次,窦兰泉来与他切磋学业,曾国藩并未理解好友的意思,便“词气虚骄,与人谈理”,本来是一件增益学业的事,却适得其反,二人不欢而散。

曾国藩为父亲祝寿,小珊前来,席间二人的言语碰撞,客人走好,父亲跟曾国藩谈起了做人的道理,尤其讲了一大堆给人留分寸的话。曾国藩自我反省之后,亲自前往小珊家表示歉意。

当天他在日记中总结自己的三大过:


小珊前与予有隙,细思皆我之不是。苟我素以忠信待人,何至人不见信?苟我素能礼人以敬,何至人有慢言?

且即令人有不是,何至肆口谩骂,忿戾不顾,几于忘身及亲若此!此事余有三大过:平日不信不敬,相恃太深,一也;此时一语不合,忿恨无礼,二也;龃龉之后,人反平易,我反悍然不近人情,三也。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此之不知,遑问其他?谨记于此,以为切戒。


曾国藩周围的朋友都知道他的性格,但是都不愿相劝。只有岱云敢于揭破。点出曾国藩的三个毛病。

其后,曾国藩在日记中写道:


岱云言余第一要戒‘慢’字,谓我无处不著怠慢之气,真切中膏盲也。又言予于朋友,每个恃过深,不知量而后人,随处不留分寸,率至小者龃龉,大者凶隙,不可不慎。又言我处事不患不精明,患太刻薄,须步步留心。此三言者皆药石也。


父亲的教诲、好友的点醒,让曾国藩对自己的这一性格中的缺陷,开始有意识地进行调整,主要采取了两个办法,一是给弟弟们去信,向朋友们打招呼,请他们时常指出自己的缺点;二是记日记,借以每天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省。


二戒怒



曾国藩早期一遇不顺就勃然大怒,脾气性格很不稳定,在他早年的日记中,这方面的事情颇多。

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初三,曾国藩的二位同年来拜访他,饭后,下人有不如意事,曾国藩大发脾气,忿不可遏,歇斯底里,二位客人相劝,依然肆口谩骂。过后,曾国藩检讨自己,非常后悔。

过了几天,曾国藩出门访友,又因为下人不得力,屡屡动气。

还有一次,出门访友,在朋友家吃过酒饭之后,等候下人,等了很长时间还没到,又是大怒。

曾国藩认识到自身的这些问题之后,一方面坚持写日记,一方面开始写作《治心经》反省以前之事。


三戒“忮”“求”之心



忮,嫉妒;求,贪求。

曾国藩认为人应该有理想有追求,但是不能有忮求之心。

忮不去,满怀皆是荆棘;求不去,满腔日即卑污。

曾国藩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出:克服这二心,需要以“广大”为常用药,即把自己看得渺小。

他说:


静中细思,古今亿百年无有穷期,人生其间,数十寒暑,仅须臾耳,当思一搏。大地数万里,不可纪极,人于其中寝处游息,昼仅一室,夜仅一榻耳,当思珍惜。古人书籍,近人著述,浩如烟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过九牛一毛耳,当思多览。事变万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所能及者,不过太仓之粒耳,当思奋争。


然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知书籍之多而吾所见者寡,则不敢以一得自喜,而当思择善而约守之;知事之多而吾所办者少,则不敢以功名自矜,而当思举贤而共图之。


曾国藩这篇《静中细思》着实不错,大家不妨找来读读,相信一定会越读越有感触。

曾国藩把自己摆在一个渺小的位置上来保持自己的心态平衡,“我不及人者多”,越是能看到自己不足而又有信心的人,越能有所长进,就越能更多地拥有别人的长处。修身就像打地基,只有地基打的足够深足够好,楼才会盖得更高。

人生的成功与修身的关系也是这样,梦想越远大,就越要打好基础,越要改掉自己的缺点和毛病,造就完善的品格。

正如《大学》中所说:自天子以至庶人,一是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未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靠的是什么,是“结硬寨,打呆仗”的战术,还是儒释道一体的价值观,还是靠他是道德楷模?

曾国藩:小心安命,埋头任事

曾国藩:三省吾身的方式方法,一个影响中国近代史和毛主席争锋的人,也一生膜拜,日日模仿

曾国藩关键决策3要素



品读曾国藩
心法在于实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