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的故事从一场大雪开始,又以一场大雪结束,这世界,雪年复一年,太阳也年复一年,在这片土地上,在明朝的时候,无为而治的皇帝,大奸似忠的严党,左右平衡的宦官,上下受制的猛士,刚正利剑的忠臣,构成了一幕幕人性和命运的交织,故事以嘉靖帝远去、奸臣被铲除、海瑞被赦免为结尾,但真正的历史又岂止是一个时代。
嘉靖帝是一个醉心于练道修玄的独特帝王,而海瑞则是一位至阳至刚的忠臣。
在整部剧中,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反差,两个极端的性格,两个极端的方式,两个极端的碰撞与撕裂,让整部剧的感觉全出。
嘉靖帝一直强调无为而治,自己不上朝,不亲自操刀,对下属内阁的旨意也大多用诗词和富有深意的句子,让下属自己领悟和猜疑。而对于贪官,也只能安抚和牵制。
而相反,在剧中,海瑞则是从知县起步,性格刚烈极端,凡事追求真实,追求直白,全然不受所谓权力和环境的制约。
当两方逐渐碰撞,到最后海瑞把嘉靖帝的问题指出来并且一字不改的时候,矛盾彻底爆发了。
在最后,嘉靖帝道出了自己对于治国的理解:
“黄河水浊,长江水清,但长江之水灌溉数省两岸之田地,黄河水也灌溉两岸数省之田地,不能只因水清而偏用,也不能只因水浊而偏废,自古皆然。反之,黄河一旦泛滥,便需治理,这就是自己为什么罢黜严嵩、杀严世蕃等人(均为贪官)的道理。再反之,长江一旦泛滥,也要治理,治国用人都是这个道理。”
这便是一种非极端思维的回归。
什么时候你能够理解这个平衡,什么时候你才能从极端思维里跳出来。
大多的鸡汤告诉我们“不要被社会磨平了棱角”但很多人却偷换概念,把偏激和极端当成了棱角,恰恰相反,你的棱角,正是这种平衡能力,很多人在社会里,会慢慢变得更极端。
深刻的理解社会,学会平衡和中庸,这从来都不是什么“棱角”,他会让你整体的协同效应更多,让你进步的更快,让你更快更深刻的体验这个世界的更多东西,从而实现你的人生价值。
影片刻意的将海瑞的形象做正,甚至做到了穿布衣,家里什么都不收,到后面妻子无儿死去,到后面在帝都一套房子都租不起,将清高的形象塑造的淋漓尽致。而在现实中,如果一个人能把这些都做到,首先第一点,却是他要有足够好的情商。
想以自我的力量转动和改变整个国家机器的运作,仅仅付出自我命运的牺牲,还远远不够。
水至清则无鱼,当你满脑子都是长江的时候,你是喝不下去黄河水的,而真到了社会上,当把你流放到黄河水域的行业中去的时候,或者在你工作的关键节点你需要黄河的时候,你只能焦虑然后感慨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