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文史】江宁非遗:老虎洞与宫氏泉的传说

文摘   2024-09-28 09:31   江苏  











老虎洞与宫氏泉的传说





基本概况

老虎洞距江宁区淳化街道青山社区约3公里,当地人称它为老虎洞。老虎洞的传说,主要流布于江宁区淳化街道一带。

淳化“虎洞明曦”旧址


关于“老虎洞”和“宫氏泉”的得名,传说很久以前,这里久旱不雨,颗粒无收,人们纷纷乞神求雨。一日,附近张山的一个石洞里突现一只猛虎。猛虎在洞旁用四爪刨土,一会儿便成一口清泉。那泉水晶莹剔透,日夜涌流,救活了庄稼和村民。后来,人们便把这神虎出没的山洞叫做虎洞,而所刨之泉便是“宫氏泉”。如今,这“虎洞明曦”之景虽已不存,但登览张山之巅,依然“竹树繁茂,云光吞吐”,环顾周围青龙、黄龙诸山,环翠相拥,林谷烟岚之间,云绕雾弥,朝阳一出,霞蔚云蒸。传说中老虎挖的这个泉,就称之为宫氏泉,只是现在此泉已经没有遗迹可寻。但由于老虎洞口有一道山涧,据此推测,泉眼应该距此不会太远。泉水从山涧里面往下流的,直到今天,山涧里面的水还在流淌。宫氏泉被破坏以后,在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当地林场就在附近的蘼芜涧里,打了一口井取水,后来就对外面称,此泉即宫氏泉。

历史传承

据《江宁历史文化大观》载,至少从明代中期开始,位于今淳化街道新庄村附近的虎洞明曦一景已名声大噪。虎洞明曦是清代金陵四十八景之一,后被列入江宁八景之一。据明朱之蕃《金陵图咏》此景题款云:虎洞幽寻在府东南四十里,出高桥门外,行田野间,沿袤而入。因离城僻远,游踪罕至。樵垧牧墅,大有古朴风。洞不甚宽奥,而群山篸戟环立,云光吞吐,顷刻异状,尽可延伫。虎洞明曦近洞有宫氏泉,相传为汉时故物。洞外有庵,竹树参郁可憩。据明人周晖所撰《金陵琐事》记载,在盛时泰所列的南郊十景中就有虎洞庵奇石宫氏泉大竹二景,可见其影响之大。又据清同治年间长干客所绘此景之题款云:虎洞明曦在府治东南四十里,出高桥门田野。洞不甚宽奥,而群山环立,云光吞吐。近洞有宫氏泉,相传汉时已着,洞外一庵,竹树掩映,土地平旷。游人至是憩焉。高桥门外的虎洞和宫氏泉是否汉时已着,尚无早期文献可证。但至少从明代中期开始,此二景早已名闻遐迩。

《金陵四十景图像诗咏》之“虎洞幽寻”(明版画)


金陵四十景的第三十五景即“虎洞”。关于“虎洞”和“宫氏泉”的得名,传说很久以前,这里久旱不雨,颗粒无收,人们纷纷乞神求雨。一日,附近张山的一个石洞里突现一只猛虎。猛虎在洞旁用四爪刨土,一会儿便成一口清泉。那泉水晶莹剔透,日夜涌流,救活了庄稼和村民。后来,人们便把这神虎出没的山洞叫做虎洞,而所刨之泉便是“宫氏泉”。如今,这“虎洞明曦”之景虽已不存,但登览张山之巅,依然“竹树繁茂,云光吞吐”,环顾周围青龙、黄龙诸山,环翠相拥,林谷烟岚之间,云绕雾弥,朝阳一出,霞蔚云蒸。只要稍事经营,就可完全 恢复这一昔时胜景,为今日江宁人民造福。清宣统二年(1910)出版及1922年再版的《金陵杂志》曰:“虎洞,在上元城东清化乡,群石竦起……又有宫氏泉,相传为汉时有焉。”1931年《新京备乘》载清初高岑绘金陵四十八景中有“虎洞明曦”。1933年,胡祥翰《金陵胜迹志》云:“虎洞,在张山,群石竦起,劖灵嵌奇,极怪伟之致。”又据《金陵胜迹志》:“宫氏泉,在张山上庄,见盛时泰赞。”很显然,自清代至民国,老虎洞及宫氏泉一直以来,都著称于世。

淳化《杨氏宗谱》中的”虎洞晴岚“风景诗
当代价值与影响

2009年出版的《江宁历史文化大观》对“虎洞明曦”有着较为客观的介绍。2016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老虎洞宫氏泉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淳化街道及江宁区不可多得的文化亮点,只要稍事经营,就可完全恢复这一昔时胜景,为今日江宁人民造福。

来源:《江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集萃》



往期推荐


【委员读书】委员送学进社区 体验农耕文化记忆


【协商议事】以文化书香气,激发城市消费新活力


关于公开征集江宁区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提案线索的公开信


区政协召开十三届党组第三十五次会议

江宁政协
发布江宁政协工作动态,服务委员协商议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