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名泉的传说
明代文人盛时泰、周晖二人曾寻访金陵宜茶之泉三十余处,其中位于今日江宁境内者有八处,因而有江宁名泉之说。据周晖《金陵琐事》记载,万历二年(1574年)冬,盛时泰踏雪拜访周晖。周晖以雪水及凤凰、瓦官二泉煎佳茗款待盛时泰。盛时泰非常高兴,列举金陵城内外可烹之名泉。周晖怂恿道:“何不纪而传之。”盛时泰遂取鸡鸣山泉、国学泉、城隍庙泉、府学玉兔泉、凤皇泉、骁骑卫仓泉、冶城忠孝泉、祈泽寺龙泉、摄山白乳泉、品外泉、珍珠泉、牛首山龙王泉、虎跑泉、太初泉、雨花台甘露泉、高座寺茶泉、净明寺玉华泉、崇化寺梅花水、方山八卦泉、静海寺狮子泉、上庄宫氏泉、德恩寺义井、方山葛仙翁丹井、衡阳寺龙女泉共24处,皆序而赞之,名《金陵泉品》。后来,周晖又访得谢公墩铁库井、铁塔寺仓百丈泉、铁作坊金沙井、武学井、石头城下水、清凉寺对山莲花井、凤台门外焦婆井、留守左卫仓井即鹿苑寺井,亦可烹煎佳茗。上述诸泉位于今江宁境内的分别是祈泽寺龙泉、牛首山龙王泉、虎跑泉、太初泉、方山八卦泉、上庄宫氏泉、德恩寺义井、方山葛仙翁丹井。
民国时期的永宁泉旧影
祈泽寺龙泉亦称龙王泉、龙女泉,在髙桥门外二十里。《景定建康志》引旧经载,相传曾有法师结茅于祈泽山麓传教,有龙女来听讲,既而神泉涌于讲座下。南朝刘宋景平元年(公元423年)建祈泽寺于山麓,为祈祷雨泽之所。萧梁置龙堂方池,梵以石级,泉自龙口出,故有“祈泽池深”之誉,为“江宁八景”之一。此外还需注意的是,祈泽寺之侧还有祈泽夫人庙,《六朝事迹编类》卷十二“梁祈泽夫人庙”条载:祈泽夫人庙为梁置,在祈泽寺之侧。又引旧经云:“有初法师者,尝讲《法华经》于山中。有女郎来听,初问之,答曰:‘儿东海龙王女也。’师告以山中乏水。后数日,忽闻风雨暴作,向晓有泉出于座下。后遂为水旱祈祷之所,因号祈泽夫人。”至南宋绍兴元年,建康府上奏朝廷此寺祈雨灵验事,并称寺已有“祈泽夫人”之号,故赐庙额为“嘉惠”。考虑到祈泽寺与祈泽夫人庙均建于六朝时期,故推测祈泽寺龙泉传说也形成于这一时期。要之,凡此种种,皆表明相关名称之由来均与祈雨敬神有关,反映出六朝时期南京地区鬼神崇拜与民间祭祀的盛行。祈泽寺历经兴毁,民国35年(1946年)将祈泽寺部分房屋改建为地方粮库等之用,而神泉至今仍为附近村庄居民所用。
1990年代的青龙山宫氏泉
又据朱孟震《河上楮谈》、顾起元《客座赘语》等载,虎跑泉、太初泉、龙王泉均位于牛首山支脉祖堂山宏觉寺;八卦泉在方山定林寺;德恩寺义井在南城德恩寺中,有箓书“雷山义井”四大字,傍有北宋丞相李迪之名;葛仙翁丹井在方山洞玄观,“葛有仙术,今传其井,有留丹。”葛仙翁当指葛玄,葛玄,字孝先,丹阳句容都乡吉阳里人,是早期南方道教传承中的关键人物之一。至宋代,先后敕封为“冲应真人”“冲应孚佑真君”。据道书记载,葛玄有仙术,能辟谷,颇多虚构之神异与传奇,故多尊称为“葛仙公”“葛仙翁”“仙公”“太极左仙公”等。相传洞玄观是吴大帝孙权为葛玄所立,不过,据学者考证,此说应是好事者附会之辞,洞玄观实始创于南朝。考诸史籍,今佛山、余姚、绍兴、宁波、杭州等地亦有葛仙翁丹井,其说均与葛玄或葛洪炼丹治病救人有关。实际上,这正反映出六朝时期以修炼金丹为主的道教的盛行;上庄宫氏泉在淳化关后一里许,地名上庄,宫氏世居此。宫氏泉近旁即为“江宁八景”之一的“虎洞明曦”。相传宫氏泉为汉时故物,很久以前,这里久旱不雨,颗粒无收,人们纷纷乞神求雨。一日,附近张山的一个石洞里突现一只猛虎。猛虎在洞旁用四爪刨土,一会儿便成一口清泉。那泉水晶莹剔透,日夜涌流,救活了庄稼和村民。后来,人们便把这神虎出没的山洞叫做虎洞,而所刨之泉便是“宫氏泉”。高桥门外的虎洞和宫氏泉是否“汉时已著”,尚无早期文献可征。但至少从明代中期开始,此二景已名闻遐迩。据周晖所撰《金陵琐事》记载,在盛时泰所列的南郊十景中就有“虎洞庵奇石”和“宫氏泉大竹”二景,可见其影响之大。
清人张宝《泛槎图》中的祖堂品泉图
值得注意的是,盛时泰所列之金陵名泉有较大影响,后世方志如康熙、乾隆、道光《上元县志》皆踵其说。清代钱大昕《潜研堂诗续集》卷三《普生泉歌为陶悔轩方伯赋》云“浇花煮茗冽且甘,压倒名泉品廿四”一语,其自注云:“盛仲交记城内外泉二十四,各为赞,名曰《金陵泉品》。”清代严观《江宁金石记》“普生泉”条云此泉“盛仲交《金陵泉品》未收”,可见金陵名泉成为后人比较对象。
《金陵图咏》中的祈泽龙池图
时过境迁,上庄宫氏泉、德恩寺义井现已消失,其余诸处尽管尚存,但未受到重视,仅相关地方志书、学人著作和旅游景点有零散介绍,且不全面系统,其传说自然随之逐渐湮灭。在当下保护性开发背景下,建议详细搜集有关江宁名泉资料,将其“打包”成整体,并与牛首山、方山等旅游资源相整合,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来源:《江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集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