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升旗台】纪念“一二·九”运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文摘   2024-12-09 18:33   北京  

1935-2024

纪念“一二·九”运动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1935-2024





“一二·九”运动又称为“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是指1935年12月9日中国共产党在北平发起的一场学生要求政府抗日的游行示威活动。它标志着抗日民主主义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01

不忘“一二·九”

共图中华强


首先由来自九年级姚金娜同学带来国旗下发言《不忘“一二·九”,共图中华强》。





在这个晨光初照、国旗飘扬的庄严时刻,我们齐聚国旗下,共同纪念那个铭刻在历史丰碑上的日子——“一二·九”。“一二·九”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进一步加速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今天,我怀揣着对先辈们的无限敬仰和对新时代的美好憧憬与大家分享一些思考和感悟。



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回望过去,1935年的今天,北平的上空弥漫着浓重的硝烟,但更加浓烈的是青年学生们的爱国热情。他们不畏强敌,勇敢地走上街头,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了壮丽的篇章。这份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正是我们今天要传承的红色基因。



弘扬精神,争做时代先锋


“一二·九”运动不仅是一场反抗侵略、保卫祖国的正义斗争,更是一次青年学生担当使命、奋发向前的生动实践。作为新时代的中小学生,爱国不仅是一种信念,更是一点一滴的行动。例如:升降国旗时,停下脚步,脱帽肃立,行注目礼及队礼;节假日里,加入公益活动,参加志愿服务;课堂内外,认真学习,博览群书;在校内,爱校如家,不随地乱扔垃圾,积极参与校内劳动等……这些都是爱国之举。我们要用实际行动,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勤奋学习,锤炼过硬本领


历史告诉我们,只有拥有过硬的本领,才能更好地为国家服务、为人民奉献。因此,我们要珍惜在校时光,勤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勇于探索未知领域,为未来的挑战做好充分准备。



培养美德,感恩母校


除了知识和技能,我们还需要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要学会感恩,感恩母校,是母校教会我们如何成长、如何面对困难。我们还要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心集体、乐于助人,用实际行动践行“今天我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为荣的誓言。

同学们,历史不是一页书签,更不是时间长河中一段孤立的场景,历史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记忆。作为中小学生的我们,要传承“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以史为鉴,面对未来。同学们,让我们——不忘“一二·九”,共图中华强!

1935-2024



02

纪念“一二·九”运动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接下来,由团总支书记常洋洋老师带来的国旗下讲话《纪念“一二·九”运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溯今而古,无论哪一朝哪一代,风华正茂的青少年都是激情的一代,以国家大义、民族大任为使命的风流一代!1935年12月9日,寒风凛冽,草木凋零,北平的五六千名学生冲破国民党军警的阻碍,进行示威游行,喊出了时代的呼声,唤醒了更多的民众,运动迅速波及全国,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的高潮,继五四运动后,再一次书写了青年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辉煌篇章!这就是“一二·九”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

什么是爱国?列宁说:“爱国指人们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正是这种崇高的感情使人们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奋斗终生,为了捍卫祖国的独立和尊严而奉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历史上这样的仁人志士不计其数。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得以延续,和爱国主义的民族传统密切相关。古时有晏子“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的大声疾呼,有屈原“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的悲壮高歌,有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实践,有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担当奉献。那些峥嵘岁月,永远值得炎黄子孙铭记。

历史是一段段螺旋上升的楼梯,我们靠着它不断抵达一个又一个高度。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要传承并发扬爱国精神,牢记历史,振兴中国。传承“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以史为鉴,面对未来,炎黄子孙绝不会再让历史重演。我们要团结起来,一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发愤图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以事实向历史证明一切!

1935-2024




03

诉说历史(1935-2024)



“一二·九”运动背景和过程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华北。1935年,日本制造“华北事变”,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通过一系列协定控制了冀察当局。国民党政府准备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以适应这一局势,华北危机达到顶点。此时,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一号召得到全国各界响应。而国民党仍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全力围剿红军。在民族危亡关头,北平的爱国学生们深感亡国之祸迫在眉睫。他们对日本侵略暴行义愤填膺,对国民党的妥协退让极度失望,在中共北平党组织的领导下,广大青年学生的抗日热情如火山喷发,终于在1935年12月9日爆发了大规模的抗日救亡示威游行,即“一二·九”运动,它如一道曙光,照亮了全国抗日救亡之路。

1935年12月9日,北平数千名大中学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举行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学生们冲破军警阻拦,汇集到新华门请愿,提出反对华北成立防共自治委员会等6项要求,遭拒后改为示威游行。队伍不断壮大,但在王府井大街遭军警暴力阻拦和袭击。12月16日,北平学生再次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抗议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使其不得不延期。

在北平学生斗争的影响下,从12月11日开始,天津、保定、太原等大中城市先后爆发学生的爱国行动,各地工人纷纷举行罢工,各界社团组织、爱国知名人士等也纷纷发表通电和宣言,声援北平学生爱国运动,海外华侨及世界学生联合会也通电声援,运动发展成为席卷全国的群众运动。




“一二·九”运动影响和意义



喜迎国庆

2019/10/1

推动抗日救亡运动高潮:“一二·九”运动中,北平学生的示威游行得到了全国学生及各界人士的广泛响应,天津、上海、南京等城市纷纷举行游行示威、罢工等活动,使抗日救亡斗争迅速发展成为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掀起了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

促进民族觉醒:运动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让广大民众深刻认识到民族危机的严重性,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使抗日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呼声。

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一二·九”运动广泛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抗日主张,使全国各阶层人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团结抗日的必要性,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推动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一二·九”精神的核心是爱国。这种爱国精神时刻激励着当代人铭记历史,不忘国耻。它提醒人们,在国家面临危机时,要像当年的青年学生一样挺身而出,坚定地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面对外部的各种压力和挑战,人们可以从“一二·九”精神中汲取力量,增强爱国情怀,为国家的繁荣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1935-2024

铭记历史

勿忘国耻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大兴南校区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大兴南校区官方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