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九派新闻特约评论员 秦川
“越来越多的罕见病用药,已被纳入医保用药目录。统计显示,通过谈判降价和费用报销,平均为每人次罕见病患者减负5500元。这是实实在在的利好。”
据报道,近日国家医保局等部门发布的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新增91种药品,其中包含用于治疗肥厚型心肌病的玛伐凯泰胶囊等13种罕见病用药。截至目前,超过90种罕见病治疗药品已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
“超过90种罕见病治疗药品已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对很多罕见病患者来说,这是一个带有温度的好消息。制度设计精准有力,不仅可大幅度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更能增添他们与病魔搏斗的勇气和信心。
一般来说,罕见病患者在求医问诊的过程中,往往面临两大难以跨越的高山。一是无药可医,二是有药可用,但用不起。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医疗手段的丰富,很多罕见病都实现了有药可用,但药价畸高,是患者的不能承受之重。对此,该如何化解?国家从两个层面直面患者诉求:积极探索罕见病用药新模式,加强药物研发,让患者更有“医靠”;调整医保药品目录,让更多好药、“救命药”进医保。应该说,这两大措施都满足了罕见病患者的刚需,解决了他们的痛点,为他们活得更有力量提供了支撑。
在为之欣慰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罕见病患者为数不少,他们是个庞大且沉默的群体,需要被广泛看见。
据介绍,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中,罕见病为患病人数占总人口0.65‰—1‰的疾病。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知的罕见病有7000至1万种,我国已登记罕见病病例约78万例。可以说,每一个病例都需要关注,每一个患者都需要关心。
越来越多的罕见病用药,已被纳入医保用药目录。统计显示,通过谈判降价和费用报销,平均为每人次罕见病患者减负5500元。这是实实在在的利好。
关注罕见病,关爱罕见病患者,体现在多个层面。比如,让国内患者便捷用上境外已上市、国内尚无注册上市的罕见病药品。
不久前,北京市药监局会同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北京海关、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管委会等部门出台《北京市推动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北京市促进临床急需药械进口工作实施方案(试行)》。这些制度安排的主旨是,探索建立涵盖罕见病临床急需药品临时进口、流通、使用全过程的“白名单”制度,实现由“人等药”向“药等人”转变,让罕见病患者得到及时治疗。
再比如,走进罕见病患者,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了解罕见病。不久前,由中国罕见病联盟、全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办公室等联合举办的2024年中国罕见病大会在北京开幕。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对罕见病并不了解,也无法产生共情。因此,有必要通过举行论坛和公益活动等,让更多人认识罕见病。
此外,关注罕见病还需培养更多水平高超的医疗专家。有业内人士坦言,“罕见病罕见,罕见病的专家更罕见。”如何让罕见病患者更快找到罕见病专家?这是不容回避的问题。为此,罕见病专家有责任、有义务培训更多医务人员,让更多医务人员了解罕见病,关爱罕见病。
“不放弃就有希望。医患携手温暖向前,让‘罕见’被看见。”有专家如是称。关注罕见病,点亮生命之光,既是社会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践行人民至上的生动注脚。也有人建议,真正缓解罕见病患者的经济负担,需要完善商业保险,以及让更多的公益力量参与其中,否则医保不堪重负。无论怎么做,对罕见病患者的关爱都要多一些、再多一些。
更多时评 / 关注我们
九 派 新 闻
出品编辑 白藏
其他平台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