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与止血临床应用能力提升项目第一期 | “凝血及调节系统” 专题版块(二)现场报道

健康   2025-01-23 17:40   天津  


1月19日上午“血栓与止血临床应用能力提升项目第一期培训班”展开了“凝血及调节系统” 专题版块,授课内容聚焦出凝血筛查实验、凝血检验结果自动审核、分子诊断等新技术和新项目在凝血实验室的应用等热门话题。



此专题版块分别由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关坤萍、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李琦教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郭勇晖教授、河南中汇医院马燕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梁岩教授担任现场学术主持。


周静教授宣讲现场


首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周静教授为大家呈现了《凝血筛查实验及纠正实验的解读》。周静教授指出,凝血筛查实验及纠正实验在绝大多数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的实验室都有开展。基层医疗机构可能无法开展很多其他的凝血实验诊断项目,但是做好这些基础的项目结果的解读和分析同样可以为很多疾病的诊疗提供重要线索。


董峰教授宣讲现场


之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董峰教授带来题为《CX-9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自动审核规则建立与验证多中心研究》的内容。董峰教授详细介绍了开展凝血检验结果自动审核规则的设置、偏差分析和关联分析等要素的实验步骤与过程。指出凝血检验结果自动审核目前应用还较少,建立并验证凝血项目自动审核规则有助于提升凝血项目的自动化程度。


曲林琳教授宣讲现场


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曲林琳教授的《出血性疾病的鉴别诊断策略》课程内容中,她提出,要做好出血性疾病的鉴别诊断需要做到:1、结合病史及用药,分析检验结果;2、结合循证思维,合理选用检验项目;3、储备专业知识,审核解释结果;4、善用决策辅助工具,完善检验。


戴菁教授宣讲现场


随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戴菁教授进行了《出凝血疾病的分子诊断》的授课。戴菁教授以血友病的基因诊断为例,介绍了933个HA家系和296个HB家系基因突变谱总结,指出完整的家系成员是提高基因检测准确率的有利因素,认为散发血友病为血友病的基因诊断带来了挑战。报告还介绍了VWD的基因诊断策略和建立易栓症危险因素筛查体系的经验。


唐亮教授宣讲现场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唐亮教授带来题为《遗传性及获得性易栓症》的课程内容。唐亮教授强调,易栓症是指因各种遗传性或获得性因素导致容易发生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的病理状态。报告将易栓症病因分为遗传性因素、获得性因素和相关获得性疾病,指出中国汉族和欧美白人在易栓症病因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报告从一般检查、血液检查、凝血指标、免疫学检查和分子检测几个方面介绍了易栓症实验室诊断和病因筛查的策略,对筛查指征和病因筛查时机给出了建议


李传宝教授宣讲现场


在《血栓新四项的临床应用》的内容中,北京医院李传保教授指出,凝血实验室合理设置项目有助于在效益和服务患者之间达到平衡。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AP)、游离血栓调节蛋白(sTM)、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这四个标志物之前在临床其实已经有应用,随着检测方法学的进展其应用场景得到了进一步扩展。联合应用可以提高诊断效能,如TAT和PAP联合可以评估凝血与纤溶激活程度,帮助高凝和纤溶亢进程度判断。


乔蕊教授宣讲现场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乔蕊教授带来题为《产科出凝血相关危险因素》的讲课。乔蕊教授指出,正常妊娠时,由于血小板活化/消耗、内皮止血功能增强、凝血因子增多以及抗凝蛋白减少和纤溶活性降低等因素,导致止血平衡向高凝倾斜。胎盘介导妊娠并发症容易导致母体凝血功能紊乱,而产科相关DIC相较其他原因引起的DIC具有一些特点。报告从ISTH评分入手,介绍了妊娠相关DIC的实验诊断特点,提到其中血小板降低和D二聚体在妊娠相关DIC评分权重没有其他DIC那么重。还指出羊水栓塞造成的全身炎症反应导致大量tPA/uPA进入母体,加之右心衰和休克造成的肝脏清除能力下降,造成的瞬间原发纤溶亢进可以引起严重的产后出血,值得临床和检验警惕。


在“凝血及调节系统” 专题版块中,授课内容进一步转向临床决策支持支持能力的知识体系构建。同时也更清晰的让检验人员意识到,当前借助不同检测技术与诊断项目的综合运用,凝血实验室已具备为临床多学科保驾护航的基础能力,但深入临床和患者辨析,发挥检验人的学识才是打开诊断价值大门的钥匙。在每一次诊断中,与临床互动更密切,考虑更缜密周全,检验人就将距离真相更进一步。




如需转载请留言或联系后台,经同意确认后方可。



如果您觉得我们发布的信息对您及您的朋友有帮助,请点击右上角···按钮分享到朋友圈。

获取更多检验资讯请浏览“医学仪器与试剂官方网站”www.mir168.com
欢迎向我们投稿或推荐优秀文章,将优秀文章与更多的同行分享、交流。
投稿邮箱:28675637@qq.com


MIR医学仪器与试剂
与中国检验行业同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