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HBV)是一种DNA病毒,属于嗜肝DNA病毒科。
病毒结构:乙肝病毒颗粒状,也被称为丹娜颗粒(Dane颗粒),直径为42纳米,分为外壳和核心两部分。
基因组:乙肝病毒基因组长约3.2kb,为部分双链环状DNA。
抵抗力:乙肝病毒的抵抗力较强,但可以通过65℃加热10小时、煮沸10分钟或高压蒸汽灭活。含氯制剂、环氧乙烷、戊二醛、过氧乙酸和碘伏等也有较好的灭活效果。
乙肝五项:包括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抗HBs或HBsAb)、e抗原(HBeAg)、e抗体(抗HBe或HBeAb)、核心抗体(抗HBc或HBcAb)
乙肝表面抗原(HBsAg)
乙肝表面抗原(HBsAg)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标志之一,属于乙肝病原学检查(乙肝五项)中的一项。
HBsAg阳性的意义:
表示个体目前正处于HBV感染状态,可能是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或无症状的乙肝病毒携带者。 通常在感染乙肝病毒后1-2周内,最迟11-12周,能在血液中检测出HBsAg。 表面抗原本身只有抗原性而没有传染性,病毒是否具有传染性需根据HBV-DNA确定。
HBsAg阴性的意义:
一般表示患者没有感染乙肝病毒,或已感染但尚在潜伏期。 不能完全排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如感染时间较短,HBsAg可能还未表现出来,需要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分析。 如果乙肝五项全为阴性,表示患者没有感染乙肝病毒,体内也没有乙肝病毒抗体,这种情况建议接种乙肝疫苗。 如果HBsAg阴性而乙肝表面抗体(抗-HBs)阳性,表示体内有保护性抗体,对乙肝病毒具有免疫力。
HBsAg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对于未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检测可了解疾病进展并监测预后。 监测HBsAg可帮助决定对干扰素应答不佳患者是否应终止治疗,应答良好者,可据其HBsAg变化水平行个体化治疗。 在NAs治疗期间,监测HBsAg可评估达到HBsAg清除所需时间和停药后持续应答时间。HBsAg是评估乙肝病毒感染状态的重要指标,其阳性或阴性结果都需要结合其他乙肝五项指标以及临床情况来综合分析和解读。
乙肝表面抗体(HBsAb)
乙肝表面抗体(HBsAb)是针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产生的抗体,具有保护性作用。
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的意义:
保护性免疫:乙肝表面抗体阳性通常意味着体内存在对乙肝病毒的保护性抗体,可能是通过自然感染乙肝病毒后康复获得的,也可能是通过接种乙肝疫苗获得的。
疫苗接种效果:对于已经接种过乙肝疫苗的人来说,乙肝表面抗体阳性是疫苗接种成功的一个标志,说明机体已经产生了足够的抗体来应对乙肝病毒的挑战。
既往感染史:在某些情况下,乙肝表面抗体阳性也可能表示个体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但现在已经康复,并且产生了抗体。这种情况下,个体通常不再具有传染性,也不会再感染乙肝病毒。
乙肝表面抗体阴性的意义:
未感染乙肝病毒:若乙肝表面抗体阴性,同时乙肝表面抗原也呈阴性,这通常表示机体从未感染过乙肝病毒,也没有产生相应的抗体。
免疫空白:对于未接种过乙肝疫苗或接种后未产生有效免疫应答的人群,乙肝表面抗体阴性表明他们缺乏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属于易感人群。
感染早期或慢性感染:在某些情况下,乙肝表面抗体阴性可能意味着机体正处于乙肝病毒的早期感染阶段,尚未产生足够的抗体进行检测;或者处于慢性感染状态,但表面抗体水平较低或不稳定。
免疫系统问题:对于免疫功能受损的人群,如免疫抑制治疗者、免疫缺陷病患者等,他们可能无法产生足够的乙肝表面抗体来对抗乙肝病毒。对于乙肝表面抗体阴性的人群,特别是高危人群,如医护人员、家族中有乙肝患者等,建议尽早接种乙肝疫苗以产生保护性抗体,从而预防乙肝病毒感染。
乙肝e抗原(HBeAg)
乙肝e抗原(HBeAg)是乙肝病毒内核的一种主要结构蛋白,是人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继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之后出现的第二个血清学抗原标志物。
定义:
乙肝e抗原是乙肝病毒颗粒中的一种球状结构,位于病毒的核心部分之外,是乙肝病毒复制的标志之一。
临床意义:
阳性意义:当乙肝e抗原检测结果为阳性时,表明患者体内乙肝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较强。这种情况常见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在慢性轻度乙型肝炎和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中,若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和乙肝核心抗体三项均为阳性,即所谓的“大三阳”,表示患者具有高度传染性,且病情可能处于活动期。
阴性意义:通常表示体内乙肝病毒含量少或没有乙肝病毒复制,传染性小或没有传染性。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健康人、慢性乙肝携带者(病毒复制不活跃)或乙肝恢复期患者中。
检测与治疗:
乙肝e抗原的检测通常通过血液样本进行,是乙肝五项检查中的一项。对于乙肝e抗原阳性的患者,治疗的重要目标之一是使e抗原由阳性转为阴性,通常表示病毒复制减低、病情好转。
乙肝e抗原的检测结果对于评估乙肝病毒的复制状态和传染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阳性结果提示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乙肝e抗体(HBeAb)
乙肝e抗体(HBeAb)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人体产生的针对HBeAg的抗体,以下是乙肝e抗体的相关信息及其临床意义:
定义与出现时机:
乙肝e抗体是人体感染乙肝病毒后,机体受抗原刺激所产生的,继乙肝核心抗体产生而出现的另一抗体。
临床意义:
病毒复制与传染性:乙肝e抗体阳性通常提示体内的乙肝病毒复制不活跃,血中病毒含量少,传染性相对较弱。
感染状态:乙肝e抗体阳性可能表示患者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但目前处于恢复期或稳定期。如果同时伴随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核心抗体阳性,则称为乙肝小三阳,表明体内病毒复制受到抑制,传染性降低,病情可能趋于稳定。
病毒变异:在某些情况下,乙肝e抗体阳性可能提示乙肝病毒发生了E抗原基因突变,导致E抗原无法表达,但病毒DNA仍可能阳性,且转氨酶可能升高,这种情况下,患者仍需要积极的抗病毒治疗。
参考值:
乙肝e抗体的正常值一般为0-0.2PEI U/ml,大于正常值为阳性,这表明乙肝的复制趋于停止,传染性较小。
治疗与管理:
对于乙肝e抗体阳性的患者,应结合其他乙肝标志物及相关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定期复查和治疗管理。
注意事项:
乙肝e抗体阳性的意义需要结合乙肝五项的其他指标、乙肝病毒DNA定量、肝功能以及患者的临床症状等多方面因素来综合评估和判断。乙肝e抗体阳性可以反映乙肝病毒的复制状态和传染性,但其具体意义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和临床情况综合评估。
乙肝核心抗体(HBcAb)
乙肝核心抗体(HBcAb)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人体产生的针对病毒核心蛋白的抗体。
定义:
乙肝核心抗体是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的对应抗体,它不是保护性抗体,它的存在反而是受到乙型肝炎病毒侵害的指标之一。它包括IgM、IgA、IgG三种类型。
临床意义:
乙肝核心抗体阳性通常表示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或正处于康复期。IgM型是判断急性乙肝的重要指标,是机体感染乙肝病毒后在血液中最早出现的特异性抗体,一般持续3-6个月。如果HBcAb-IgM持续高滴度,表明乙肝有慢性化倾向。HBcAb-IgG出现较晚,不是保护性抗体,检测HBcAb-IgG具有流行病学调查意义。
正常值:
乙肝核心抗体正常值一般为小于2.0,放免定量检测大于2.1为阳性。也有资料提到,乙肝核心抗体定量检测结果大于0.9PEIU/ml,表明乙肝核心抗体为阳性。
治疗与管理:
对于乙肝核心抗体阳性的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定期复查,包括肝功能、乙肝病毒DNA、肝脏彩超等检查,以监测病情变化。在医生指导下,可选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如恩替卡韦片、艾米替诺福韦片等,以抑制病毒复制,降低病毒载量。
注意事项:
在进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检测时,必须在空腹时抽血检查,抽血前8-12小时不要进食,可少量饮水。该项化验结果必须与其他几项乙肝化验结果一起进行综合分析,以准确判断感染状态和病情。
此篇文章属于转载文章,来源:检验小鱼。订阅号若有侵权或转载限制请联系我们(或在公众号下方留言),我们将第一时间联系您并进行删除。
如果您觉得我们发布的信息对您及您的朋友有帮助,请点击右上角···按钮分享到朋友圈。
获取更多检验资讯请浏览“医学仪器与试剂官方网站”www.mir168.com
欢迎向我们投稿或推荐优秀文章,将优秀文章与更多的同行分享、交流。
投稿邮箱:2867563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