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国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我国糖尿病人总数达1.298亿,糖尿病患病率达12.8%,糖尿病前期患病率达35.2%。由于没有得到及时诊断、缺少足够重视,许多人在确诊糖尿病时已经出现了包括眼、肾、心血管、外周神经等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一般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患者已经存在糖尿病相关的病理生理改变,但糖耐量正常;第二阶段是糖尿病前期,大部分人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仅仅在通过实验室检查发现血糖升高,包括空腹血糖受损和(或)糖耐量异常;第三阶段进展为糖尿病,可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等临床症状。
上医治未病,如果在糖尿病的第一、第二阶段就能发现疾病的苗头,及早通过体育锻炼、改变饮食生活方式等措施干预,完全能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临床上可通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餐后两小时血糖等检查能够发现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异常。而对于糖尿病第一阶段,临床发现脂联素(ADP)水平与糖尿病并发症发病几率呈负相关,脂联素处于极低值时糖尿病风险可达到10倍以上。因此,脂联素是糖尿病早期风险的预测新武器。
是一种主要由脂肪细胞分泌的、对人体有保护作用的特异性脂肪因子。其大量存在于血液循环中,在调节胰岛素敏感性及葡萄糖代谢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脂联素具有抗糖尿病、抗动脉粥样硬化及抗炎症等功能。
脂联素检测可提前4-7年预测糖尿病发病风险,针对高危人群进行糖尿病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降低发病率和并发症。通过脂联素检测筛查出的糖尿病高风险人群可通过运动或饮食生活等措施进行干预,制定有效的干预方案进行全面的指导,提高脂联素水平和增强胰岛素敏感性,达到逆转糖尿病进程的目的,从而避免糖尿病的发生。
脂联素不同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这两个糖尿病诊断指标,脂联素是糖尿病的风险预测指标。通过脂联素可筛查出血糖尚且正常,但机体生理代谢已经出现异常的糖尿病高风险人群。相较于年龄、性别、BMI指数、腰围等常规风险因子在估算方法粗糙、预测精度不足以及种族差异巨大等方面的局限性,脂联素可动态反映机体的胰岛素抵抗水平,与个体代谢健康息息相关。
1、脂联素可预测糖尿病风险,脂联素水平与II型糖尿病风险呈负相关,脂联素水平越低,患糖尿病的风险越高。脂联素可提前4-7年筛查出处于前糖尿病期(可能还未出现血糖调节受损)的高风险人群。在糖尿病自然病程的可逆阶段,有效防控糖尿病的发生。
2、在血糖调节异常的患者中进行脂联素检测对于病情的动态监测、预测并发症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相对独立于血糖指标,在一定层面揭示血糖调节受损的根本原因。
3、脂联素水平和胰岛素抵抗状态密切相关,它能反映部分胰岛素抵抗型的代谢异常状况。Ⅰ型糖尿病,ADP水平相对正常或偏高;在确诊的Ⅱ型糖尿病患者中,由于降糖药物的使用(二甲双胍,肠促胰岛素类,中药类,噻唑烷二酮类的降糖机制中可能就包含通过升高ADP来降低血糖),会使得血浆中的脂联素水平呈现升高的状态。
4、在糖尿病病程较短的患者中,由于机体具有代偿机制,此时脂联素水平可能相对较高;在病程较长的患者中,如果脂联素水平出现大幅度升高,可考虑糖尿病并发症可能。
此外,脂联素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与肥胖呈负相关的脂肪细胞特异性蛋白,且与胃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也息息相关;低血浆脂联素水平还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此篇文章属于转载文章,来源:脂联素。订阅号若有侵权或转载限制请联系我们(或在公众号下方留言),我们将第一时间联系您并进行删除。
如果您觉得我们发布的信息对您及您的朋友有帮助,请点击右上角···按钮分享到朋友圈。
获取更多检验资讯请浏览“医学仪器与试剂官方网站”www.mir168.com
欢迎向我们投稿或推荐优秀文章,将优秀文章与更多的同行分享、交流。
投稿邮箱:2867563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