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黄克诚应邀讨论四野首长,众人听后感叹:只有他敢这么说

情感   2024-11-16 22:25   湖南  
黄克诚是新中国的开国大将,他的战争生涯主要与彭、林两位元帅的来往比较多。
对彭老总他的感情非常正面,两人是亲密战友,但对林总就比较复杂了,特殊年代的特殊遭遇,或多或少有那么几分关系。
不过,黄克诚骨头硬、脾气直,无论处于什么境遇、面对什么对象,他都能秉公直言。林总后来能有一些正面形象出现,背后就有黄克诚的功劳。
20世纪80年代,解放军总政治部接到一项指示——负责编写《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军事部分。
不仅要介绍军事相关的知识,还需记录中国的军史、重要的军队人物,其中那些为新中国成立作出巨大贡献的开国将帅必然是着墨重点。
林总是十大元帅之一,这是无法避开的。尴尬的地方就来了,自从那架飞机失事后,林总在宣传或是影视资料中,要么被虚化要么呈负面形象,该如何来展现呢?
编纂小组的成员思考过后,决定还是按照以往的方式,简单书写几句,尽可能不谈及功过,实在要写的就以错误为主。
当初稿送上去后,黄克诚一看就大皱眉头,他立即把编写人员找了过来,询问为什么其余九名元帅的条目都很详细,林总只是简单介绍生平。
编写人员如实回答是按照惯例来写的,之前专门开了个会讨论,大家都认为可以这样表述。黄克诚听后连连摇头:肯定不行,条目这样写,将来怎么向后人交待啊?
这句话让编写人员摸不清意思,之前听说黄将军跟林元帅似乎存在着过节,他就以为是记录得太轻了,正想表态回去后马上改,黄克诚就又开口了:
我说句公道话,这个条目下的内容这么少,对他个人、对历史都很不公平。而且对他的介绍很模糊,以前的功劳也没有表现出来,显然不符合事实。
当时虽然已不在运动期间,但林总一度还是“禁区”,1983年初上映的电影《四渡赤水》他也就出现了几分钟,台词不过两句。
要知道林总长征时是红一军团军团长,绝对属于高级指挥,如此被淡化,可见80年代初的环境。
因此,黄克诚说完这句话后,编写人员很惊讶,迟疑着询问:这位曾经犯过严重错误,是大家商量后决定这样写的,并不违背事实啊。
黄克诚叹口气:这是春秋笔法,的确没有违背事实,但却在模糊事实,错误要写,但功劳也要写,这才算对得起历史。
这种事情编写人员一个人没办法做主,只能讷讷地看着老将军,默不作声。
黄克诚看出他的为难,也不责怪,就放缓语气道:这样吧,你回去后跟大家说一声,我们一起开个会再研究一下。
几天后,所有参与编写《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的工作人员,以及负责审核的几位宣传口干部齐聚一堂,都在思考着等下该如何表态。
黄克诚没有过多客套,简单寒暄后就开始直奔主题:大家应该已经知道会议的目的了吧?我就直说了,那个条目,要改。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都不想先接话。半晌过后其中一人才开口:“那您能谈谈对他的看法吗?”把球先踢回去,还是怕要担责。
黄克诚就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我认为在评价林时,一方面要讲清楚他战争年代做过的贡献,另一方面也要讲清楚建国以后造成的危害,这才符合实际。
紧接着他给面前的年轻人讲了很多战争年代的故事,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林总。尤其是讲述有关东北的往事时,他的话非常精辟:
“我们抗日结束出关只有10万人,3年后入关时已有百万之众。十万人进去,百万人回来,还建立了那么大一片解放区。
这是我们广大指战员和人民群众的功劳,但他也是主要的领导人,这点不应抹杀。”
众人面面相觑,心里都感慨“现在也就黄老敢说这种话了”,而黄克诚接下来的总结更是令人敬佩。
“写史应客观直书,林后来是犯了错,但他前期的贡献也要记录。假如他只是个玩弄权术的野心家,连打仗都不会,那他怎么是新中国的十大元帅之一?过错和贡献两方面都写明确,才符合历史事实。”
在场之人听后都肃然起敬,回去就重新查阅资料进行修改,这才有了大家都熟悉的词条。
因为黄克诚的坚持,《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对林总的评价才变得客观,而后来的军事家是在该书的基础上评定的。
从某种角度来讲,林总能入选官方36位军事家名单,背后还有黄克诚的功劳。
从这件事就能看出黄克诚秉公直言的脾性,而他这种作风,从1928年第一次被免职开始,就保持了一辈子。
一般来说,很多人遇到挫折后,就会变得圆滑、会考虑个人得失,但黄克诚却非如此。
他因为不屈服不妥协,一生遭到九次罢官,哪怕是面对毛主席,他不认可的事,也会坚定自己的看法。
1959年,其实组织最开始并没有将彭黄看作一体,华东局柯庆施还来试探过:彭不是也批评过你吗?怎么不讲讲?黄克诚回答:我没有石头。即不愿落井下石。
后来几个领导轮番来找,希望黄克诚能改改说法,但都没用,最终毛主席都出面了。
二人谈了很久,都没有说服对方,为缓和气氛,话题就转到别处。说着说着,就说起了解放战争时期的四平保卫战,黄克诚再次直言不讳,表示当初就不应该死守四平。
毛主席听后淡然说了一句:死守四平是我下的命令。换成其他人,自身处境已经不利,这时就应该改改态度争取一下。
但黄克诚“大胆”地回道:就算是你下的命令,也不对。就这样,此次谈话不欢而散,也为黄克诚接下来十余年的艰辛埋下了伏笔。
很多时候,坚持自我往往要付出代价,但总有些人明知道后果,仍然坚定本心,这类人堪称英雄,宁折不弯的英雄!

故里梦长安
睡前读读历史,梦中自到长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