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中,为何有5名师级干部被火线撤职?是否影响了军衔?

情感   2024-11-15 22:19   湖南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临阵换将,兵家大忌”,古往今来有很多史实都证明了这一个点。一般来说,长官会影响到决定的士气、凝聚力等多个方面,在面临战事时不会轻易更换。

不过,在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司令部却火线将五名师级干部撤职,这倒是比较少有的事。

那么,这五名干部究竟是表现得如何?这次变动对他们后来的军衔是否有影响?所带的部队在他们离开后,是否打出了新的面貌呢?

一、贻误战机的42军124师政委

按照时间顺序,第一位被撤职的是42军124师政委季铁中。42军是首批入朝作战的精锐之一,第一次战役时,124师在济宁里穿插战打得非常好,尤其是黄草岭阻击,迟滞了敌人的强大进攻,麾下307团3营4连因贡献突出,获得“黄草岭英雄连”的荣誉称号。

第二次战役时,42军被委以重任,负责占领顺川、肃川,军长吴瑞林让125师进攻顺川,126师进攻肃川,124师担任预备队。

然而125师和126师在穿插途中都与敌人发生了遭遇战,没能按时到达地点。吴瑞林果断下令124师立即向顺川以南的舍人场急进,截断敌人溃逃的通道,125师跟进配合。

经过20个小时的急行军,124师到达大同江东岸的丫波里,距舍人场已不足20公里。然而此时师长、政委却产生了分歧。

师长苏克之认为应马上过江奔赴预定作战地点,及时构筑阵地阻击美军。但政委季铁中觉得单靠麾下这一个师,力量根本不够,到时打起来会造成重大伤亡不说,还不一定能完成阻击任务。

不如等待125师赶来后一同过江,这样把握会更大。两人争论了一阵,最后季铁中动用了最后决定权,党指挥枪,苏克之只能叹息。

等了几个小时,苏克之认为不能再这样耽搁下去了,他找到季铁中再次要求渡江,只要依靠大山构筑阵地,就能缠住对方,为大部队歼敌赢得时间。

季铁中还是说军长下的命令是两个师配合,所以要等125师到来后再行动,两个师阻敌总比一个师有把握。

苏克之见个人没办法说服政委,就召开营以上干部开会,想依靠大家的意志来改变季铁中。然而会议上支持两种做法的人都有,最后还是没能达成一致。

这样吵下去不会有结果,苏克之便“独断”了一回,他命令370团团长赵欣然立刻选派一个加强营渡江,还说“出了什么事,我来负责”。由于先前耽误了太久,部队才过了两个连,在三所里和龙源里被重创的美军溃兵就退了下来,沿着大同江西岸拼命南逃。

124师过江的人太少,又没能构筑阵地,所以敌人大部分还是溜走了,38军在前面打得好,42军这里没能兜住,季铁中的命令导致阻击有了一个大缺口,属实是贻误战机。

战后季铁中被撤职,回国担任了东北军区政治文化干校校长,1955年以东北工程兵政委身份授大校,这个撤职倒是没有影响到他授衔。(苏克之后来一直在抗美援朝战场作战,1955年也是大校,1964年才晋升为少将)

124师并没有因为季铁中的离开受到没什么影响,后来依然是全军的王牌师。

二、“畏战怯战”的27军88师师长及政委

同样是在第二次战役,东线也有两名师级干部被撤职。长津湖开打之前,第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做的部署是27军进攻美7师所属的北极熊团,20军进攻美陆战一师第5和第7团,26军为兵团预备队。

这个安排没什么问题,但主席建议将26军靠前布置时,宋时轮却坚持己见,把26军放在了距离长津湖100公里的江津,这为后面的不顺埋下了伏笔。

由于粮食、御寒衣物等物资的不足,美陆战1师突围时,20军和27军血战过后很快失去了战斗力,宋时轮只能紧急命令26军去堵美军南退的道路。

最开始26军接到的命令是12月3月晚进攻下碣隅里,军长张仁初说明了情况的困难后,宋时轮准许延后一天。随即张仁初给麾下三个师下令,要求务必在12月4日晚7点准时发起进攻。

结果天降大雪,88师担心迷路,就耽搁了15个小时再动身,后来行军又遭到美机轰炸,整个师都非常乱,多走了很多弯路。等他们赶到预定战场,已是7日凌晨,这迟到的三天改变了很多事情,最终他们也没能堵住美军。

不过88师战士们还是很勇猛,262团为了阻拦美军的重型坦克,在没有重武器的情况下用血肉之躯去拼,一个780人的团打到最后只剩6个人,非常壮烈。

战后88师减员高达三分之二,番号被撤销,剩余战斗人员编入其他部队。师长吴大林、政委龚杰都因“畏战怯战”而撤职,很快调回国内。吴大林后来担任过辽宁省兵役局副局长、锦州军分区司令员,龚杰担任过镇江军分区第二政委,1955年都是大校军衔。

值得一提的是,龚杰是参加过秋收起义的老革命,毛主席去世后,中央还点名让他入京守灵,可惜没打好就是没打好啊。

三、犹豫不决的63军189师师长

后面两位被免职的师级干部都是源于第五次战役,在第一阶段中,63军下辖另外两个师打得非常好,187师在雪马里围歼英军一个营,188师穿插纵深30公里,切断英29旅和美3师的联系。

然而189师却掉了链子。189师政委蔡长元建议,应立即渡江配合兄弟部队扩大战果。师长许诚却犹豫了几个小时,等过了江马上又以等待军部命令为由停止前进。

结果在第二天,189师遭受了美军的轰炸,565团、566团的副团长都不幸牺牲,整个师都损失惨重。最尴尬的是,由于他们在江岸不远,挤在一团。导致后续的64军、65军没办法渡江,也挨了美军轰炸。

所以彭老总亲自点名撤了许诚的职,由政委蔡长元接任师长。换了军事主官后,189师很快就在铁原打出了风采,这个火线换将还换出好来了。

许诚后来还在朝鲜战场作战,历任19兵团补训师师长、炮兵指挥部主任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校,1964年晋升为少将。

他应该算是这五个人中后来发展得最好的,回国又担任过63军副军长、天津警备区政委、天津市委书记等职。

值得一提的是,许诚是红三军团出来的老革命,曾做过彭老总的警卫员,在战场上被老首长亲自点名撤职的那一刻,他的心情应该不好受。

四、机械执行的60军180师师长

180师算得上是人民军队历史上的一次惨痛教训了,这一战从上到下都出现了很多失误。

首先志愿军司令部下达撤退命令时就有问题,本来命令上说了5月23日全军有序后撤,但志司自己提前安排了39军于5月22日提前后撤。虽然说是出于大军集体行动会拥挤的考虑,但明明正式下令还自己带头违反,这就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

第三兵团随之也命令15军在22日先撤,当时63军、180师、15军在一条防线上,15军先走了,180师左翼门户大开。

然后是第三兵团的一系列命令,5月23日上午,180师本做好了撤退准备,但兵团突然就让他们原地坚守,等伤员运送完毕才能撤。180师照做了,可当天下午去联络63军时,发现63军阵地没人了。

63军军长傅崇碧发现敌人大举扑来后,果断选择了撤退,由于63军跟60军180师不在一个兵团,所以没有提前通知一声。这就导致180师成了孤军。

180师师长郑其贵向上级60军军长韦杰汇报情况,韦杰也联名请示兵团部,希望能及时北撤。结果兵团转移时遭到了敌机轰炸,电台失联了三天。所以韦杰在没有得到批准的情况下,也不敢让180师撤。

5月24日,180师东、西、南三个方向都出现了敌人,北面是冰冷的北汉江,再不撤,就一个都撤不了,所以韦杰在当天下午咬牙让180师撤退。

渡江让部队遭遇了很大的损失,不过撤到加德山一带时180师就地组织防御,还是拉回了很多人。5月25日中午,韦杰命180师北撤马坪里,同时让179师前去接应。郑其贵也做好了安排,三个团依次掩护撤退。

结果,180师行动没多久,兵团部的电台恢复了,命令他们继续在加德山阻敌,掩护伤员撤退。所以,180师的结局基本就定下了。

后来郑其贵在突围过程中也做过像砸毁电台这种昏招,但真要说起来最大责任并不在他。最终180师遭遇重创,入朝时该师有11300人,等到5月29日后归建只剩近4000人。虽不至于说全军覆没,但也极为惨痛。

180师师长郑其贵先是被停职审查,后被任命为第三兵团管理处处长,从正师级降到了正团级,1955年只被授予上校。对于这次惨败,郑其贵心里一直很愧疚,临终前老上级邓仕俊(第五次战役时任60军副军长兼参谋长)去看望他。

他拉着邓仕俊的手说:我先走一步了,马上就能见到180师那些牺牲的战友们了。

郑其贵被撤职后,师长由李钟玄接任,180师后来在夏季反击战、金城反击战中打得就要好得多了。

故里梦长安
睡前读读历史,梦中自到长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