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情绪引导-让学员有共鸣感

文摘   职场   2024-11-26 11:42   湖南  
当众表达当中最尴尬的画面之一就是,台上的人可能说得声泪俱下,但是听的人无动于衷,讲的人自我感动,听的人只觉得尴尬。大家不在一个频道上的时候,就是表达最失败的时候。
共鸣感,是我心目当中认为的,表达的最高境界。共鸣感就是把别人带到你的世界里面,你们在同一个频率上去振动。只要共鸣,说啥都对。没有共鸣,再对没人听。
应该如何做,才能让学员跟我们真正产生共鸣呢?

一、寻找彼此的共同点,巧妙的变成自己人
1、寻找共同身份标签
我们每个人都是有身份证的人,同时我们每个人都有身份。
比如你是一个商业教师,他是一个公务员,不同身份的人,他们有不同的想法,会对不同的事情有感觉。
所以我们可以从共同的身份出发,比如我们这个身份的人,我们在意什么,我们有的情绪是什么,我们想要的东西是什么?你可以从共同的身份这个角度出发,去想问题。
2、从共同的角色和经历出发
我们每个人在这社会上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人是妈妈,有人是爸爸,有人是女儿,有人是儿子,而且一个人身上会有不同的角色。
我是我爸爸的孩子,但我是我孩子的父亲,角色是不一样的。
当你去跟人说话的时候,他身上也有不同的角色,你要去选对方跟你之间有共同的角色,共同的角色就意味着他们身上有共同的责任,会有一些共同的想法。所以从共同的角色出发,比如说妈妈,他们最担心的是孩子的教育、成长、安全问题。
引起共鸣的“课程”不是表达技巧,而是内容本身,也就是学员看到能感同身受的内容,觉得这说的就是自己或者能看到自己的影子,自然就会触动内心,引起共鸣。
比如宝妈听到带孩子的种种艰辛,会有共鸣;减肥的人看到上街不好买衣服,会有共鸣……这些都是他们正在经历,又或者已经经历过的事情,说到这些,便会感同身受。我们经常说当一个人失恋的时候,不要去听情歌,因为99%的情歌你都会在里面看到自己的影子,也就是这个意思。如果是开发课程的话,最好的方式就是像学员一样,把自己带入到角色,想想如果这件事发生到自己身上,自己的内心感受是怎样的,写出来也自然会引起目标人群的共鸣。为什么不是全部?因为没经历的感知不到,只要能共情到一大部分人,就已经成功了。
很多课不落地,就是讲了太多理论,很少带入学员面临的真实问题和真实挑战。我们需要回到和学员共同的场景和共同的感受,让对方感受到:我懂你。

二、回到真实的场景,走心展现真实的情感
最近怎么耐心差到这个程度?一部电影都懒得看了,希望看三分钟的剪辑;一首歌已经不耐烦前奏了,想直接听高潮的副歌。
人类最初就是靠视觉来接受信息、理解世界的。所以,媒体形式,演化到最后,也无非就是在模仿人类早年间在大草原上互相交往时候的样子就是视频。
媒体形式的演化,视频是最后一站。
短视频就是把通俗易懂的道理通过简单粗暴的视频内容呈现,把观众内心真实的需求感受给调动出来。
打动他人的方法是唤醒感受。唤醒感受的方法是落在具体的场景中,把这句话也写成生活场景对话的一部分。
道理是抽象总结,感受是细致入微。道理是高高在上,感受是我在你身边。你体验的场景,所带来的感受可以跳过你的理智,穿墙而入直达你的内心。
想和学员产生共鸣,要找到学员在某个场景里,存在的一个麻烦,然后针对这个痛点,表明我们的态度,给学员提供情感帮助,学员才能产生共鸣。
人能让人共鸣的从来都不是表达技巧 而是经历过的自己。
人们会忘记你说过什么,忘记你做过什么,但是永远都不会忘你带给他们的感情。

三、切换从面对一群人,到面对一个人表达的模式
其实就是说人话,感觉像平时的聊天。而不要用书面语言,感觉距离很遥远。
当你真的学会在跟一群人说话的时候,就好像是跟一个人对话,这时候你跟听众的互动性就会变得很强。
人都是自恋的,他们喜欢被关注,所以当他感觉到你在跟他说话,而不是跟一群人说话的时候,他就可以给你打开心扉,去感受你的情绪,并且共鸣了。从一群人当中看到一个人,不要觉得是跟一群人说话,永远都是在跟一个人走心说话。

四、说出真实的立场,不要过于中立模棱两可
如果老讲中立的话,比如:人有时候很善良,但有时候又很邪恶。他做的不对,但也有对的地方。
其实这些话是不是对的,是对的。但是这种中立的话,很难跟听众产生共鸣,很难让听众去投入感情。你说的话不可能博得所有人的同意,你本人也不可能被所有人喜欢,只要说话,就有可能被人家误解和讨厌,一定要有心理准备。
所以你不能成为那样的人,就是你一开口说话就是红色的车很漂亮,但是我不是说其他的颜色的车不漂亮,其他的车也很漂亮,我只是喜欢红色而已,当然你喜欢其它的车,我也尊重。
这样的话很难引起共鸣,很难激起听众的情感,所以你一定要记得你说话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你说话的目的仅仅是说一句正确的话,那么你可以这么讲,可是如果你说话的目的,是希望让听众跟你共鸣,情感上共鸣,那么你就不可以这么说,你的观点绝对不能太过于中立。
你应该这么讲,我最喜欢红色的车,我觉得红色的车最好看,因为红色的车这样红色的车那样,那么听众当中喜欢红色车的那部分人就会跟你产生强烈的共鸣。

五、情绪引导需要走心,关键是洞察能力
情绪引导需要走心,这里的走心不是走自己的心,走心是走别人的心,是让你表达的内容走到别人的心里去走心的本质,是引发受众的共鸣与共情。
共鸣跟共情不一样,共鸣是理性的,是观点和看法上的认同;共情是情绪和感受上的代入。走心的方法,是洞察。重点在于找到“没有被发现”或者“已经遗忘”的共同点。
如果大家听到一个有趣的事实,大家会说,“唉,是吗?我以前还真不知道”。但如果听到一个正确的认知,大家会说,“哦,没错,就是这样的”。你看,这里边有一个认同在里头了。但是,如果是一个好的洞察,大家会怎么说?大家会一拍大腿,说“太对了,就是这么回事儿!”

最后用几句话把情绪引导让学员有共鸣感做个总结:
洞察有趣的事实,提炼共性的认知。
回到真实的场景,展现真实的情感。
面对面聊天感觉,说出真实的立场。
走心需要洞察力,让人感觉我懂你。

罗宏伟
职业讲师,聚焦行动学习和经验内化,记录个人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