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如此成熟浓厚的阅读氛围,也成就了深圳生生不息的文化观念。
他一脸震惊地和我说:“刚来深圳一段时间,就被朋友拉去逛大大小小十几个展,还有之前的文博会,你们深圳的文化活动那么多吗?实名羡慕了……”
不成立的“偏见”
香港有世界经济的高度,更有华语文化的厚度;纽约从事艺术活动的年轻人、艺术馆、美术馆在纽约比比皆是;上海自不用说,文化与腔调,本土与世界,百年间早已自成海派文化集大成者。
深圳也在延续这样的轨迹。
新的“文化顶流”
截至2022年底,深圳共有公共图书馆(室)779个,各类自助图书馆307个。数据显示,深圳人在读书这件事上连续32年保持人均购书量全国第一,市民阅读日均时长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多。
比如说深圳文博会,作为中国唯一一个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的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深圳举办了20届。二十年来,文博会累计交易展示海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展品超200万种,累计达成超过2.8万亿元的成交额。办展规模空前盛大,交易成果空前丰硕。
如果要说深圳文化最亮丽、最独特的风景线,还是流淌在无数深圳人观念和行为中的温暖细节。
它是“感动深圳”关爱行动晚会,是“爱心年夜饭”,是“募师支教”“圆梦计划”……更有写进中国慈善史的深圳义工丛飞,11年累计捐款300多万,他和那些来自深圳的企业家一样,成为这座城市最鲜活的英雄。
虽然你我来自五湖四海,但是在深圳可以互帮互助、相互扶持。它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无数深圳人,这样的文化,最柔软,也最有力量。
从深圳读书月到深圳文博会,从深圳文化产业到深圳文化观念,今日深圳文化,成为中国城市中顶流般的存在。
深圳观念,最重要的文化输出
深圳对中国最大的贡献不只是GDP和大企业,而是“深圳观念”。深圳对中国文化的贡献,也是观念层面的创新和引领,比如“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所以普通人的梦想在深圳特别有力。
比如那句“来了,就是深圳人”,入选“深圳十大观念”。比如早期的“打工文化”、“蛇口精神”“深圳速度”,比如这些年深圳的“搞钱”文化,“深圳女孩”,还有深圳地铁内喊出的“不内卷,不摸鱼,不躺平,不划水,不甩锅”……
《咏春》不断出圈海内外,登上春晚舞台
生生不息的深圳精神
深圳的文化轨迹再次证明,那些曾被带有“偏见”的大城市,从纽约、上海、香港…最后都成了文化顶流 ,深圳也不例外。
今日话题
说说你在深圳的文化生活?
留言区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