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顶流”城市,深圳这样打破偏见

文摘   2024-08-26 20:02   广东  



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如此成熟浓厚的阅读氛围,也成就了深圳生生不息的文化观念。




前段时间,有个朋友来深圳被“惊呆了”。


他一脸震惊地和我说:“刚来深圳一段时间,就被朋友拉去逛大大小小十几个展,还有之前的文博会,你们深圳的文化活动那么多吗?实名羡慕了……”


以今日深圳文化输出,可以淡然视之

以深圳今日的文化输出,早已打破了偏见。不过,深圳这种偏见,纽约、上海、香港曾经都受过。

有意思的是,这几个城市的轨迹最后都证明一件事:那些曾经被叫文化沙漠的移民城市,最后都成了现象级的文化顶流。

深圳同样也如此。


不成立的“偏见”



深圳不是第一个曾经被叫做“文化沙漠”的大城市。


历史上,被冠上过“文化沙漠”的称号:通常都是经济发达城市,过于侧重经济发展,快节奏生活。


这样的偏见,后来被证明并不成立

比如:纽约、上海和香港。

与其说这是一条路径相似的的“文化鄙视链”,不如说是一直以来老牌文化中心城市对新兴商业城市的“偏见”。

这样的偏见,后来被证明并不成立。

香港有世界经济的高度,更有华语文化的厚度;
纽约从事艺术活动的年轻人、艺术馆、美术馆在纽约比比皆是;上海自不用说,文化与腔调,本土与世界,百年间早已自成海派文化集大成者。

香港成为亚洲艺术中心

细看这些曾经被带有“偏见”的城市,都具有共性,移民城市,经济发达,具有开放包容的品格,与以往文化传统明显不同,最后都自成一种文化中心。


深圳也在延续这样的轨迹。


新的“文化顶流”



“文化顶流”的深圳,不是一天建成的。


深圳有今日这样的文化输出,并不像当年三天一层的国贸奇迹。搞文化,需要润物无声,需要民间和政府的共识,需要带着浓烈的深圳标签和印记。


“文化顶流”的深圳,不是一天建成的

比如,全国人民都知道,深圳人爱看书。


截至2022年底,深圳共有公共图书馆(室)779个,各类自助图书馆307个。数据显示,深圳人在读书这件事上连续32年保持人均购书量全国第一,市民阅读日均时长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多。


深圳人在爱看书这件事上,是自觉也是刚需。毕竟在深圳,不持续学习,就跟不上深圳速度。


深圳是“图书馆之城”

所以从民间到官方,对读书这件事迅速有了共识。


深圳是“图书馆之城”,是第一个在中国实践“全民阅读”、第一个开展“读节月”、第一个为阅读立法的城市。而且还是第一个且唯一一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的城市。


而深圳读书月,更属于深圳人一年一度的文化节日。深圳“年度十大好书”成为全国关注度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年度图书榜单之一。


深圳有浓厚读书学习氛围

深圳还有以文化繁荣文化产业的能力。


比如说深圳文博会,作为中国唯一一个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的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深圳举办了20届。二十年来,文博会累计交易展示海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展品超200万种,累计达成超过2.8万亿元的成交额。办展规模空前盛大,交易成果空前丰硕。


而深圳不只有成功的展会,深圳的文化创意产业也保持了强劲增长势头,年平均增长保持在15%以上(数据来源:智谷趋势),2022年首次突破了2600亿元,占深圳全市GDP的8%。文化产业在深圳市拥有超过100万从业人员,如今的深圳深圳早已是为人熟知的时尚之都、设计之都。


深圳文博会现场

文博会是点,文化产业是面。再次证明,深圳文化是城市共识。

如果要说深圳文化最亮丽、最独特的风景线,还是流淌在无数深圳人观念和行为中的温暖细节。

它是“感动深圳”关爱行动晚会,是“爱心年夜饭”,是“募师支教”“圆梦计划”……更有写进中国慈善史的深圳义工丛飞,11年累计捐款300多万,他和那些来自深圳的企业家一样,成为这座城市最鲜活的英雄。

深圳更有互帮互助的暖心氛围。

虽然你我来自五湖四海,但是在深圳可以互帮互助、相互扶持。它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无数深圳人,这样的文化,最柔软,也最有力量。


从深圳读书月到深圳文博会,从深圳文化产业到深圳文化观念,今日深圳文化,成为中国城市中顶流般的存在。



深圳观念,最重要的文化输出



“首先生长观念,然后生长高楼大厦”。多年来,这说的一直是深圳。


深圳对中国最大的贡献不只是GDP和大企业,而是“深圳观念”。深圳对中国文化的贡献,也是观念层面的创新和引领,比如“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所以普通人的梦想在深圳特别有力。


深圳是“首先生长观念,然后生长高楼大厦”的城市

深圳观念激励着深圳人,也影响着广阔的世界。


比如那句“来了,就是深圳人”,入选“深圳十大观念”。比如
早期的“打工文化”、“蛇口精神”“深圳速度”,比如这些年深圳的“搞钱”文化,“深圳女孩”,还有深圳地铁内喊出的“不内卷,不摸鱼,不躺平,不划水,不甩锅”……

些都成为全国性话题和某种观念性的潮流共识,都是深圳文化的一部分。

深圳观念也是深圳文化的一部分

比如,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一座自信的城市,要彰显厚重的文化底蕴,离不开的便是阅读氛围。深圳人对于阅读的热爱,由己及人、从内到外。从1989年起,深圳人均购书量就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而在买单的背后,是深圳人阅读数据的遥遥领先。

这座城市对于全民阅读的重视和热爱,早已成为一个个平实的日常和暖心的瞬间,2006年起,24小时书吧便开始在深夜为读者亮灯,17年来从未间断。“即使整个城市都沉入黑夜,这盏灯也为你亮着……深圳近乎是全国阅读推广最好的城市,可以不加之一”。深圳居民人均阅读量约18本,远高于全国人均阅读量。如此成熟浓厚的阅读氛围,也成就了生生不息的深圳观念。

“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

还有那些耳熟能详的歌曲,《春天的故事》《在灿烂阳光下》《走进新时代》《走向复兴》……你可能不知道的是,这些荣获“五个一工程”奖的作品,都是“深圳出品”。


还有这两年火遍全球的舞剧《咏春》,深圳代表中国,刷新了全球文化标签。深圳不断用自己的声音,唱响与时代同频共振的作品,谱写了深圳文化原创力蓬勃向上的乐章。


《咏春》不断出圈海内外,登上春晚舞台


45年前的春天,深圳渔村造城;45年后的今天,深圳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深圳观念不断形成和持续输出,是正在发生的深圳文化现象。


之于我们,在深圳文化的影响和感召下,梦想仍在深圳不断实现,深圳人的故事仍在不断发生,这就是生生不息的深圳精神。


生生不息的深圳精神


另一个视角看,深圳是继北京之后,第二个汇聚了全国所有民族的城市。这是深圳近代移民文化形成的过程,这也是多元的、丰富的、无所不容的文化,它让深圳成为了中国最具包容性的城市。


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始终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仅成为新时期改革开放事业的精彩样本,更逐渐成为全国文化事业一张璀璨的名片。


多民族融合的过程形成了深圳近代移民文化

如今,深圳已成为“文化顶流”城市:流,是流派,自成风格;流,也是流动的,外向型文化有着天然的传播力。


深圳的文化轨迹再次证明,那些曾被带有偏见”的大城市,从纽约、上海、香港…最后都成了文化顶流 ,深圳也不例外。

文|深圳客编辑部
图片来自网络

今日话题

说说你在深圳的文化生活

留言区聊聊~


深圳客
全球视角 | 深圳立场 | 思想容器 | 生活蓝本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