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期 贾旭尧
个人简介
贾旭尧,男,榆林高新小学五年级五班学生。他是一个阳光乐观、积极向上的少年。他喜欢读书、下棋、画画。他多次荣获“学习之星”“读书小达人”等荣誉称号。
读书名言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李苦禅
朗读内容
爱因斯坦在中国
1920年春天,曾任中国教育总长的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访问欧洲时,到柏林爱因斯坦的家里进行拜访,并诚恳地邀请他到中国访问和讲学。
爱因斯坦热情地接待了这位来自遥远的文明古国的使者,他答复说:“很抱歉,因为事务繁忙,我不能长时间离开柏林,因此暂时还不能到中国去。”
谈话以后,他热情地把蔡元培送出门外。
蔡元培是中国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曾留学法国,攻读哲学、心理学等。他早期发起组织了秘密的革命组织光复会,积极参加了辛亥革命、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和北伐战争,后来又为抗日救亡事业奔忙。他一生提倡教育,主张“兼容并包”。在他的主持下,北京大学涌现出了李大钊、陈独秀、鲁迅等一大批进步教授。
蔡元培内心对爱因斯坦怀有极大的尊敬,回国以后,他向爱因斯坦再次发出了邀请。
其实,爱因斯坦到过上海两次,不过,总共停留了不足3天时间,但敏锐的他却看出当时中国社会的黑暗。
他在旅行日记中记录下了欧洲侵略者在中国土地上的行为,也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在外表上,中国人受人注意的是他们的勤劳,是他们对生活方式和儿童福利的要求低微。他们比印度人更乐观,也更天真。但他们大多数是负担沉重的,男男女女为每日五分钱的工资天天敲石子。他们似乎鲁钝得不理解他们命运的可怕…劳动者,在呻吟着,并且是顽强的民族……这是地球上最贫困的民族,他们被残酷地虐待着,他们所受的待遇比牛马还不如。”(摘自《爱因斯坦传作者A·赖塞 1930年)
1922年,爱因斯坦乘坐轮船依次访问了中国和日本。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在这位引领了一个世纪科学潮流的大科学家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正是在这个时期,中国也开始有了介绍爱因斯坦相对论的一些文章。1922年第一期《少年中国》出版了,编号为第三卷第七期,这是中国的第一本相对论专号,刊登了相对论的介绍,还有几篇体会,算是最早把相对论介绍到中国的文字。
此后,《东方杂志》《解放与改造》等期刊分别出版了相对论专号。1922年春天,北京大学理学院院长、物理学教授夏元理再次发出邀请,请爱因斯坦到北京大学讲学。
夏元瑮教授曾留学柏林,是普朗克教授的学生,他一直尊敬 爱因斯坦,早在1921年就翻译了爱因斯坦关于相对论的著作,并于1922年在上海出版,这是中国第一部相对论的译本。
1922年12月31日,从日本归来,爱因斯坦再次来到上海。中国人民热情地欢迎爱因斯坦的到来。上海的《民国日报》刊登了大幅广告:“爱因斯坦博士是近代科学界的大革命家。他的功绩不在哥白尼、牛顿之下。”《申报》发了专讯。《时事新报》《新闻报》作了连续报道。
这之后,爱因斯坦一直没有能如愿访问中国,但是,他一直是中国人民真诚的朋友。
好书推荐
《名人传记》
《中华上下五千年》
《沈石溪动物小说集》
读书感悟
我特别喜欢读名人传记类的书籍。我在假期读了名人传记类的书籍,比如《爱因斯坦传》《牛顿传》《霍金传》《海伦˙凯勒传》《孔子传》《岳飞传》等18位历史名人,以时间为顺序,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记述了他们在不同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及跌宕起伏的一生。
孔子教会了我许多做人和学习的道理;岳飞和屈原的忠君爱国情怀让我树立报效祖国的人生理想;海伦凯勒、霍金和贝多芬启发我,即使身残,只要志坚没有什么能阻止我们追求真理的决心;爱因斯坦、牛顿和居里夫人那永不放弃、坚持到底的精神告诉我们,科学的进步靠的是每一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与探索。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是云梯,助我登上成功的顶峰:书是轮船,让我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书是老师,是我发现了真、善、美的存在。
撰稿:贾旭尧
编辑:石沁白
审核:吕丹丹
李瑞霞
校训:明礼 诚信 厚德 笃学
校风:团结 和谐 务实 创新
教风:博学 进取 敬业 树人
学风:乐学 善思 健康 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