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园中生长的蚊母树(宁波植物园摄)
夏天来了,在品尝美味的荔枝、杨梅和西瓜的同时,烦恼事也随之回来了:蚊子又开始在耳边嗡嗡了。
对于蚊子的痛恨,我们的祖先和今天的人是一样的。我们今天的很多防蚊措施,比如点蚊香、挂蚊帐、抹清凉油等,其实古人早已有之。
在唐朝时候,有一位叫作李肇的人写了一部《唐国史补》,其中说“南中又有蚊子树,实类枇杷,熟则自裂,蚊尽出而空壳矣。”当时唐朝另外一本书《太平广记》也有类似的说法:“有树如冬青,实生枝间,形如枇杷子,每熟即坼裂,蚊子羣飞,唯皮壳而已,土人谓之蚊子树。”
蚊母树上留下陈年干枯虫瘿(图片来源:cop15-china.com)
在过去的时代,人们虽然缺乏科学的验证基础,但带有想象力的观察也并非完全子虚乌有。在我国南方,确实存在着蚊母树(Distylium)。乍看上去,这种植物似乎很普通:花朵呈红色,叶片呈椭圆形,确实和冬青叶有几分相似。
蚊母树的花(宁波植物园摄)
那些“果实”并不是蚊母树真正的果实,而是这些小虫子在叶片上产卵,叶面受刺激后产生的虫瘿。这些小虫子,也不是蚊子而是蚜虫。蚜虫会在蚊母树的叶片上啃咬和产卵,从而引起叶片细胞加速分裂和异常分化,就长出畸形瘤状物或突起般的虫瘿了。幼虫会在虫瘿中度过安全的童年,当成熟之后便会破茧而出飞走,只留下叶面上一个个小洞。
蚊母树上的虫瘿(宁波植物园摄)
我们的古人显然也见到了这样的现象,但在没有放大镜的古代,想仔细分辨虫瘿中的虫子是蚊子还是蚜虫,可能确实有点困难。再加上人云亦云,从南方流传到北方,慢慢就让这种植物莫名安上了一个“蚊子之母”之名直至今天。
蚜虫这样的寄生,自然会对蚊母树的生长有一定影响。不过这样的影响有限,大部分的蚊母树还是可以正常生长,反而成为了蚊母树的特别之处。据说在日本民间,孩童会把空掉的虫瘿当做哨子一样吹响。
看起来比较大的虫瘿,确实应该可以吹响(图片来源:ameblo.jp)
其实虫瘿现象在自然界中并不罕见。除了蚊母树之外,很多其他植物也会被昆虫视为延续后代的场所。根据统计,全球大约有2000多种致瘿生物,其中将近1400种为昆虫。
除了昆虫之外,细菌、真菌、线虫、螨虫乃至蛇都可能产瘿。只不过因为昆虫产瘿现象最为明显,所以一般就把这样肿大的结构都统称为“虫瘿”了。大多数情况下,一种致瘿昆虫只在一种植物的特定部位造瘿,因此虫瘿可以用于鉴定某类植物和寄生昆虫。蚊母树也是如此,主要以它寄生的昆虫都是新胸蚜属的蚜虫。
这些“果实”其实都是虫瘿(图片来源:Flickr)
产生虫瘿现象的位置,也不是只在叶片上,花、嫩芽、果实、枝干上也能形成虫瘿。而最为常见的虫瘿,应该就是豆科植物根部上长的根瘤了,只不过刺激豆科植物产生根瘤的并不是虫子而是固氮菌。
科学家们其实至今还没有完全搞清楚虫瘿现象的所有细节,就比如为何会形成各种形态各异的虫瘿,虫瘿究竟对植物有哪些影响……但这并不耽误人类了解和利用虫瘿的出现。虫瘿内部的成分,往往与植物本身相差很大。尤其脂肪、蛋白质、淀粉和单宁酸等化学物质远远高于植物的正常部位,我国的古人也早就开始将虫瘿应用于多个领域。
盐肤木上的五倍子,其实也是一种虫瘿(图片来源:chemicalbook.com)
就比如传统药材中有一味药叫做五倍子,它其实就是漆树科的盐肤木产生的虫瘿。茶树的嫩芽和果实上有时候也会被一种真菌寄生,形成类似虫瘿般的茶泡。它的味道松脆爽口,还带有独特的甜味,是难得的美食。而蚊母树形成的虫瘿,虽不能食用,但因为里面含有大量的单宁酸,所以古人会将之作为印染的材料。
另外还有一种蚊母草,也因为会被寄生形成虫瘿,同样被古人误认是蚊子的来源。蚊母草带虫瘿的全草常作药用,被称为仙桃草或接骨仙桃草。此外蚊母草嫩苗水煮后也可以食用(图片来源:shbg.org)
蚊母树以虫得名,多少有些本末倒置。其实蚊母树是金缕梅科蚊母树属植物的统称,大约有十几个物种,其中大部分都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蚊母树具有极强的喜湿耐涝以及耐沙土掩埋的特性,是三峡地区常见的石灰岩物种,也是河堤防沙固土的理想树种。又因为蚊母树的枝干虬曲独特,根系发达,很适合做盆景。
作为盆景的蚊母树,虽然现在通过扦插和种子栽培,栽培的蚊母树数量已经不少了。但在《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上,我国特有的9种野生蚊母树均有灭绝的风险(图片来源:网络)
在宁波植物园中,就种有其中的两种:蚊母树和小叶蚊母。夏季也正是蚊母树结果的时候,细心的你不妨在植物园里找找它们,就来仔细看看它们的叶片上,是否也出现了神奇的虫瘿。
参考资料:
[1] Graham N. Stone1&James M. Cook. The Structure of Cynipid Oak Galls:patterns in the evolution of an extended phenotype[J]. 1998 The Royal Society.
[2] Saige Manier & David Deamer. Jumping Galls:a Novel Mechanism for Motility[J]. Insect Behav DOI 10.1007.
[3] Peter W. Price et al. Hypotheses On The Adaptive Nature Of Galls[J]. PROC. ENTOMOL. SOC. WASH. 88(2), 1986.
[4] Anna K. G. Ward et al. A keeper of many crypts:a behaviour-manipulating parasite attacks a taxonomically diverse array of oak gall wasp species.
[5] Graham N. Stone & Karsten Scho¨ nrogge.The adaptive significance of insect gall morphology[J]. TREND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 Vol.18 No.10 October 2003.
[6] Graham N. Stone, Karsten Schonrogge et al. the population biology of oak gall wasps (hymenoptera: cynipidae)[J]. Annu. Rev. Entomol. 2002. 47.
[7] 杨丽,邓洪平,韩敏,等.三峡库区抢救植物中华蚊母种子特性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30(1):6.DOI:CNKI:SUN:XNND.0.2008-01-017.
[8] 艾金才.从蚊母树的名称说起[J].中国花卉盆景, 2009(6):2.DOI:CNKI:SUN:ZGHP.0.2009-06-012.
[9] 李晓腾,刘世彪,张世鑫,等.中华蚊母树虫瘿类型及其致瘿昆虫生活史初探[J].昆虫知识, 2010(4):5.DOI:CNKI:SUN:KCZS.0.2010-04-035.
[10] 吴陆山,朱晓芬,杨宗波.浅谈中华蚊母的园林应用及栽植养护[J].绿色科技, 2013(5):2.DOI:10.3969/j.issn.1674-9944.2013.05.049.
[11] 陈田."虫瘿"的奥秘[J].大学科普, 2009.
[12] 顾德兴.虫瘿—奇特的生物学现象[J].生物学通报, 1990(11):3.DOI:CNKI:SUN:SWXT.0.1990-11-006.
[13] 王光钺、王义平、吴鸿。虫瘿与致瘿昆虫[J].昆虫知识,2010,47(2)。
[14] 贾春枫,刘志琦.奇特的虫瘿[J].昆虫知识, 2004, 41(6):603-606.DOI:10.3969/j.issn.0452-8255.2004.06.026.
[15] 邵淑霞,阮桢媛,杨子祥,等.虫瘿—昆虫与植物互作的奇特产物[J].环境昆虫学报, 2012(03):101-107.DOI:CNKI:SUN:KCTD.0.2012-03-019.
[16] 中国科学院.叶片上的肿瘤——虫瘿.http://www.cas.ac.cn/kxcb/kpwz/201104/t20110419_3118128.shtml
[17] 蚊母树叶片的虫瘿内有蚊子吗?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19332-1281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