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诊所是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基层医疗机构。其上游市场参与者主要包括诊所所需的医疗器械和医疗药物的生产企业和供货商,中游环节主体为诊所经营者,下游主要是患者。在医疗行业不断发展的今天,基层诊所作为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着诸多的困惑和发展难题。为了适应市场变化,基层诊所不断探索新的发展趋势和转型策略势在必行。1、国家严格控制门诊输液和抗生素的临床使用,处罚力度大,主要收入来源被切断;3、医药行业监管严格,限制条件多,靠服务收费赚大钱越来越难;5、人们保健意识增强,很多慢性病患者被养生保健机构分流;7、线上、线下药店的冲击,大大分流了患者数量,压缩了诊所利润空间;8、产品价格空间越来越小,单靠卖药赚钱越来越不容易;9、基层诊所大多没有宣传手段,缺少推广模式,很难打开经营局面;10、诊所经营模式单一,经营手法落伍,难以形成特色,无法吸引更多的患者,顾客群不稳定,利润增长点少。基层医生大多都是全科医师,技术全面,但无特色,同行之间都在同一水平线,彼此之间缺乏突出的竞争优势,处于你有、我有、大家有的困境。面临同行、公立卫生院、连锁药店的竞争,缺乏专科治疗特色,对重症患者和疑难杂症无法接诊治疗。患者仅来源于四周乡邻。 一方面因为基层医生虽在本地有名气,但还不足以名震一方,周围同行众多,患者没理由舍近求远,慕名奔波前来;另一方面,由于基层缺少对防病保健知识的宣传,以至于患者在疾病早期无法得到治疗,等到无法正常生活或者工作的时候,往往我们又解决不了这种状况,这样不但影响患者数量,也增加了诊断治疗的难度。基层诊所往往不具备齐全的医疗设备,就算购置了所有医院里都有的设备,也未必能吸引患者到自己这里来检查。成本高,投入产出不合理。因为规模小、水平同质化、无齐全设备辅助,使得我们收费项目单一,仅限于微薄的药品利润。随着《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不断的完整,未来在职医务人员可以申请开办诊所了。这样对原本竞争激烈的诊所市场无疑是“重磅一锤”,所以只有不断学习适宜技术,走出自己的特色才能持续发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关部门提出加快民间中医药的发展,总结民间技法,研发推广利用,并将其纳入国家适宜技术范畴。结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文件精神,可以加强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建设,逐步建立起全国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网络,形成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长效机制,切实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做好特色建设,特色化的诊所,应该是诊疗功能差异化、具有优势特色的技术品牌、具有个性化服务的诊所。这就需要基层医生创建重点专科、特色专科、疑难专科、新型专科,比如妇科、儿科、口腔科、疼痛科、慢病科等,在不同区域内形成不同的医疗服务竞争强势,形成拉开与其他诊所竞争距离的根本力量和不断满足病人对医疗保健需求的力量。国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医养事业,符合国情,政府积极支持。可见基层升级经营思路,将治疗、调理、保健三大板块紧密结合,走医养结合的经营模式势在必行。医养结合养生路线可以真正地实现综合治疗,提高疗效,增加收益。做好健康管理工作,建立健康档案,做好康复保健计划,走医养结合的经营模式。大家都知道单体药店前几年做的风生水起,但随着连锁药店的吞噬着市场,在人力、知识水平、价格、抵抗风险的强大压力下,近几年大批单体药店消失,“单体药店”之死是前车之鉴,这也是给我们诊所人敲响了一个警钟!现在,民间资本在国家的支持下投入了区域性互联网诊疗,不断深入基层,不断扩大范围。与超市一样,既有遍布大街小巷的个体超市,也有巨无霸式、大中型的连锁超市,将来的诊所必也是遍布大街小巷的个体诊所与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的连锁诊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连锁诊所大致有两种运营模式,一是医生自己作为开办者先开办一家诊所,然后以此为母体,向外扩张。第二种模式,是资本先成立一家运营公司,然后运营公司依法开办诊所,一家、两家....以至多家,从而形成连锁诊所,诊所的主要运营人是开办诊所的资本,比如丁香园诊所、春雨诊所等皆采此种模式。因此,基层可以要根据自身专科化科室,积极参与到诊所合作业务中,抓住升级机遇。随着社会资本的不断介入,基层诊所还可以逐步地形成连锁化的经营平台,这样成本降低,收益提高。来源:河南清愫医疗。仅作分享,若有侵权,请留言小编致歉、更正或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