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说得好:你永远赚不到认知之外的钱。
对于产品设计也是如此。
你对产品设计的认知,决定了每个月你能够挣多少工资。
我把产品设计的认识分为四个阶段:
认知1.0 初级阶段:产品设计只需要考虑客户需求
认知2.0 中级阶段:产品设计还需要考虑可制造性和可装配性
认知3.0 高级阶段:产品设计还需要考虑成本
认知4.0 终极阶段:通过产品设计去降本,需要使用套路化体系化的研发降本方法论—三维降本
这四个认知阶段,对应不同的工资收入:
认知1.0 初级阶段:月薪小于1万
认知2.0 中级阶段:月薪1.5万左右
认知3.0 高级阶段:月薪2万左右
认知4.0 终极阶段:月薪大于3万
(注:月薪数字不精确,仅供对照参考)
这四个认知阶段,其实就是我20多年产品设计生涯的个人成长过程,我是一步一步从1.0升级到4.0的,希望我的认知升级过程对你有所启示。
认知1.0 初级阶段:产品设计只需要考虑客户需求,无它。
我相信任何一个刚毕业、刚踏入工作岗位的工程师,都是这样看待产品设计的:
产品设计,最关键的是满足客户需求;客户是上帝,客户需要什么,我们就要想方设法去满足;
至于产品是否容易制造、容易装配,这是生产部门、供应商的事情,或者说是生产部门、供应商的本职工作,与我没什么关系;
至于成本,那就更不是我要操心的事情了,那是老板需要去操心的。
我2003年踏入工作岗位时,就是这样看待产品设计的。
因为大学教材里面,从来没有教过我们可制造性、可装配性以及成本等内容。
当然,这样看待产品设计,也给我最初的产品设计生涯留下了比较痛苦的回忆。
在认知1.0 初级阶段,我没有刻意去思考制造和装配的需求,产品开模后总是会出现各种各样问题,不能一次性把事情做对,于是不得不反反复复的设计修改,吃饭睡觉都在思考设计修改,还会担心影响产品开发进度,影响个人年终奖及职业生涯前程,真的是一点点工作成就感都没有,把自己搞得很疲惫。
这就是对产品设计的认知1.0,产品设计只需要考虑客户需求,无它。
如果说刚毕业,对产品设计如此认知无可厚非。
但是,非常遗憾的是,非常多的资深工程师也是这样看的(我说的可能不对,仅供参考)。
我去企业进行研发降本的培训和咨询工作中,经常遇到到资深工程师的挑战:做产品设计,就是要开发功能性能强大、可靠性高,让用户超级满意的产品,这样才有追求、才有成就感。其它什么考虑制造、考虑生产、考虑成本,太low,不是我喜欢做的事情。
在我看来,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认知2.0 中级阶段:产品设计还需要考虑可制造性和可装配性。
经历过认知1.0 初级阶段一连串的失败教训之后,我无意中接触到DFMA(Design for Manufacturing and Assembly,面向制造和装配的产品设计)。
原来产品设计时,除了考虑客户需求之外,还需要考虑可制造性和可装配性;产品设计得再好,如果产品在制造和装配时总是会出问题,生产效率低、质量低、成本高,那么这样的设计也不是一个好的设计。
这就是对产品设计的认知2.0,产品设计还需要考虑可制造性和可装配性。
在2000年初的时代,DFMA是一个冷门词,关注的工程师很少。
我努力去学习DFMA,并应用到产品设计中,然后不断总结和提炼;在2011年出版了我的第一本书《面向制造和装配的产品设计指南》。
正是因为该书,我踏入培训咨询行业,有了一定的兼职收入。
而DFMA,从20年前一个冷门词语,变成了绝大多数企业产品开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可以说,把认知升级到2.0,这是当前内卷环境中,你必须做的一件事情。
否则你设计的产品,一旦开模之后,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是这里出质量问题、就是那里很难组装,在开发周期越来越短的情况之一,很少有企业会允许这样的员工长期存在。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产品总是该来该去,你看不到自己做产品设计的价值,工作没有成就感。
认知3.0 高级阶段:产品设计还需要考虑成本。
在我对产品设计的认知升级到2.0 中级阶段之后,再加上第一本书的出版,我便觉得DFMA就是产品设计的一切,就是产品设计的顶点。
而后来,随着我几次工作跳槽,有幸来到几家世界级的研发企业,产品设计的视野再一次打开。
原来,DFMA并不是顶点。
产品设计,除了考虑客户需求、可制造性和可装配性之外,还必须考虑成本,即DFC(Design for Cost)。
IPD(集成产品开发)说得好:产品开发是一项投资行为。
产品设计得再好、用户再满意、再容易制造、再容易装配,但如果产品成本过高,不能给企业带来利润,这样的产品设计就是失败的产品设计。
这就是对产品设计的认知3.0,产品设计还需要考虑成本。
在2020年,我出版了第二本书《面向成本的产品设计:降本设计之道》。
该书主要介绍了一些通过产品设计去降本的方法,例如从塑胶件和钣金件的成本动因入手,去降低材料成本、加工成本和模具成本等。
认知3.0,产品设计要考虑成本。
这一步认知升级,可能对于不少工程师都有挑战:
考虑成本实在太low了,这不是一个工程师要干的事情,我的志向是设计高大上的产品;
成本是老板的事情;成本降低,老板挣钱了也不会多给我一分钱,我不要去操这个心;
要考虑客户需求,又要考虑可制造性和可装配性,还要考虑成本???真的忙不过来。
是的,根据我的观察,目前对产品设计能有3.0认知的工程师,非常非常稀缺。
当然,不仅仅是工程师,很多企业的中高层和老板,都不具备3.0认知。
只有那些卷了很多年的企业,才具备3.0认知。
我相信,未来升级到3.0认知的工程师/企业中高层/老板会越来越多,因为这是中国制造升级的必然趋势与内在要求。
认知4.0 终极阶段:通过产品设计去降本,需要使用套路化体系化的研发降本方法论—三维降本
当我有了产品设计3.0认知之后,我在给企业做培训咨询的业务,在DFMA的基础上,增加了DFC的内容。
后来,越来越多的企业明确提到了降本需求,要从产品研发和设计端去降本。
我发现,单独靠DFMA和DFC去降本,很难满足企业的5%、10%、甚至20%以上的降本要求:
DFMA本身就不是一个降本方法论,尽管在提高可制造性和可装配性的过程中,其附带成果之一是降本;但如果说依靠DFMA去降本,那就勉为其难了;
DFC确实是一个降本方法,同时也有一定的降本效果;但是单独依靠DFC去产生大幅度降本成果,也不太可能。
而在企业不断的降本实践过程中,我不断总结、不断提炼出了一个套路化体系化的研发降本方法论--三维降本。
要给企业带来10%、20%甚至以上的降本成果,我们必须使用三维降本,针对产品中的每一个零部件,从三个维度、十个方法进行,去寻找体系化的降本方案。
其实,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经过这么多年的摸爬滚打,我的培训咨询事业才算正式起飞:
三维降本的培训,有非常多的工程师向我反馈说--这是他们听到的最有价值的一门课程之一。
三维降本的咨询,我们去一些完全对我们来说非常陌生的行业,但通常都可以给企业节省10%甚至以上的成本。
所以,在我看来,三维降本,就是产品设计的认知4.0 终极阶段。
当然,可以不是三维降本,也可以是其它研发降本方法论,但我非常确信产品设计认知4.0 终极阶段,一定是工程师掌握一个套路化体系化的方法论,帮助企业实现降本要求。
如果你对产品设计的认知,能够升级到4.0,每年给企业节省几十万、几百万、甚至上千万,那你的收入再差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1.0,2.0,3.0还是4.0?
你可以对比一下你的认知与收入,看看是不是这样一回事?
如果是的话,那你知道,想要提高收入,应该往哪方面努力了吧?
或者说,聪慧如你,想必已经在思索弯道超车之策,是不是打算直接跳过中间环节,从认知1.0一步飞跃至4.0呢?
如此一来,便能巧妙避开我曾历经的曲折路途,以更为高效的方式实现自我蜕变与突破,在未来的征程中抢占先机,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第5期研发降本公开课通知
1月9日至10日,深圳,第5七研发降本公开课; 有需要报名的小伙伴请尽早告诉我,不然到时候没名额,再下一期深圳就需要等四个月。
作者简介:钟元
1)著有书籍《面向制造和装配的产品设计指南》和《面向成本的产品设计:降本设计之道》。
2)基于各行各业各种产品的研发降本实践,提出了一个套路化体系化的研发降本方法论:三维降本。书籍《研发降本实战:三维降本》预计2025年初出版。
3)已经为上百家企业提供研发降本的培训和咨询;曾辅导一家企业连续三年降本4000万以上。
助力工程师成长,
共同为中国制造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