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一谈成长路上,改变我职业生涯的三个方法论

教育   2024-12-06 07:18   上海  

个人的一生,总是会在某个时刻,因为机缘巧合碰到某个事物,从而改变了人生走向。我很庆幸,我有三个这样的时刻、遇到三个方法论,改变了我的职业生涯,让命运的齿轮开始了转动。

2003年我大学毕业,在上海一家台资企业开始机械小白的工作;到今年,时间过去了二十一年。

我从一个小白,慢慢成长为三本书籍作者、有一个原创研发降本方法论--三维降本;就我个人来说,成果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只是进度稍慢一些。

在一路摸爬滚打的过程,我非常庆幸在合适的时机碰到了合适方法论,然后紧紧抓住了它,助我的成长更上一个台阶。

今天我将和你分享这三个方法论(DFMA/Lean PD/TRIZ),是如何一步一步改变我的职业生涯,我庆幸遇到并紧紧抓住了它们同时我会告诉你--正在进行中的第四个改变我职业生涯的方法论。

或者,你有没有好奇,我会认为哪一个方法论即将改变你的职业生涯?本文将会为你揭秘。

希望我的成长经历、我的这些感触与总结(可能会比较啰嗦),能够给长期关注公众号的你能够有一丝丝的启发。

本文近1万字,耗费我1个星期书写,我强烈推荐你收藏这篇文章、把它认认真真读上几遍(我在公众号发表了五百多篇文章,从来没有一篇文章有如此待遇)。





 1 
第一个方法论:DFMA

第一个我很庆幸遇到、并紧紧抓住的方法论是DFMA(Design for Manufacturing and Assembly,面向制造和装配的产品设计)。
我大概是在2005年左右的时候,遇到DFMA方法论的。
在碰到DFMA之前,我已经设计开发了几款台式计算机;在每一款计算机产品的开发过程中,总是会伴随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不得不改设计、改模和改生产线;而完成一款产品的开发,我就会去总结经验教训,觉得自己一步一步在成长、信心满满地认为下一款产品不会再出问题了。
然而现实总是在打脸,下一款产品总是会出现问题,总是不能一次性做对。
这一度让我非常沮丧,非常有挫折感:我已经足够认真努力了,该总结的都总结了、该提高的笔记都提高了,这样下去何时才能真正提高?
在一次无意的网络搜索中,我接触到了DFMA的概念。
通过查询更多DFMA资料,我慢慢认识到问题根源所在:之前的产品设计,只关注产品的功能、外观和可靠性的实现,从来没有系统化地关注过产品是不是适合制造、适合装配。
于是,我便如饥似渴地学习DFMA。
在那个时候,DFMA书籍和资料很少。只有一本国外出版的《面向制造及装配的产品设计》,其中文版已经停止印刷,我只能把精力放在国内外网站的搜索上。
当时我基本上把国内外网站上所有DFMA有关的网页都浏览了一篇(当初广告还没有那么猖獗,怀恋ing),把有用资料收集、下载并学习。印象非常深刻的是,我把国外一些大学隐藏得非常非常深的DFMA教材PPT找到;现在回想起来,如果当初学习DFMA的恒心哪怕有一点动摇,是没有机会找到这些资料的。
在学习这些资料的同时,我看到了一家公司做的DFMA检查表,检查表的形式吸引了我,但可惜的是里面DFMA检查项不够全;于是我把收集的资料、以及之前产品开发过程中总结的经验教训等,融合在这个检查表中、进行了迭代和进化,并在随后产品设计中我应用DFMA检查表去指导产品开发,果然出问题的概率就少了很多很多。
我开始隐隐觉得DFMA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非常值得大规模的推广。
为什么有这种感觉呢?
因为我大学本科+硕士,读了整整七年的时间(整整七年,人生能有多少个七年?!),然后整整七年之后,竟然连一个计算机面板上的电源按钮都不会设计,还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既然DFMA如此重要,为什么大学没有教我们这些知识?
我逐渐有了要把我总结的DFMA知识,写成书籍出版的想法,主要用于指导那些刚刚大学毕业进入产品设计领域的新手小白,少走我走过的弯路。
2008年,工作五年之后,我开始动笔了。
鉴于国外出版的《面向制造及装配的产品设计》一书主要关注理论(这本书读起来比较累),我选择了实操角度即设计指南角度,去写书。后来书籍出版之后,也证明了当初选择的方向非常正确,无数工程师读者评价该书“非常实用”。

在当时,作为刚刚毕业五年、资历尚浅的工程师,在动笔之前,我从来没有过多的焦虑过书是否不能出版。
我的想法是,即使不能出版,也算是对自己一个阶段性的总结和提高,这总有好处吧。
于是,在后面的三年中,我上班的时候经常摸鱼去收集整理资料,下班之后就动笔写,经常写到半夜。
当写完之后,我再向几个出版社投稿。
非常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的编辑,敢于出版一个没有任何资质的新手工程师的书,第1版于2011年出版。因为比较受欢迎,我增加了一些内容,第2版2016出版。

我的第1本书《面向制造和装配的产品设计指南》第1、第2版


可以说DFMA这个方法论改变了我的职业生涯。

从第1版出版之后,我便开始收到一些企业的邀请,零零星星做一些兼职的DFMA培训和咨询。

你可能想象不到DFMA对我有多重要。目前我谋生的一个手段是研发降本的培训和咨询,但是并没有市场部门或相关人员来做推广和营销。

现在找到我们培训咨询的客户,服务对象大多数都是《面向制造和装配的产品设计指南》或《面向成本的产品设计:降本设计之道》的读者。

或者我们去企业交流,经常会偶遇面向制造和装配的产品设计指南》读者,培训咨询的推进又会顺利得多。

这份荣耀和成就感,都是DFMA带给我的。

现在回想起来,我真的非常非常庆幸在那个时刻碰到DFMA,然后在DFMA并不为大家所关注的时候,下定决心去学习,并做出了一定的成果。





 2
第二个方法论:Lean PD

第二个我很庆幸遇到、并紧紧抓住的方法论是Lean PD(精益产品开发)。
当我写了第一本书面向制造和装配的产品设计指南之后,再加上这本书比较受欢迎,我便认为这就是一个真理:产品设计时,除了考虑产品的功能、外观和可靠性之外,还需要考虑零部件的可制造性和可装配性(即DFMA),只有这样的设计,才是完美的设计、才是成功的设计。
在很长很长一段时间之内,我对称此坚定不移;我认为产品开发,做到DFMA就是顶点了。
你懂的,人一旦有一点点成果,便会习惯于躺在功劳簿上,停滞不前;或者,人一旦通过辛辛苦苦终于积累了一点点认知,便不愿意主动去改变认知。
从这一点来说,我非常庆幸后来遇到了Lean PD这个方法论。

在2012年左右的时候,我去了一家外资连接器全球TOP 1企业,这家企业产品开发的做法与我之前去的企业不太一样,他们有一套名为Lean PD(精益产品开发)的产品开发流程。
注:Lean PD同IPD(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集成产品开发)本质上差不多。
在Lean PD流程中,成本是产品开发过程中的一个绝对关键的指标。如果一个产品的成本不达标,那么就必须会返回去修改设计,直到达标为止。如果最后还不能达标,那么这个产品就会停止开发。
这简直是没有按照套路出牌,颠覆我之前认知,DFMA目的之一也是降低成本,但并没有把成本放在如此重要位置。
于是,我在一边有些抵触Lean PD的同时,一边研究学习Lean PD。不得不说,这家企业在员工培训上花费了太多功夫:关于Lean PD的学习,不但有规范、流程、教学PPT可以学习,还有线上教学课程(Lean PD还是必修课),同时每年还有线下培训课程。
这家企业靠收购起家,它每收购一家企业,就把Lean PD等方法论迁移过去,最后做到了全球连接器TOP 1。在我看来,它成功的要素之一就是Lean PD。
学习Lean PD,我逐渐认可并被这一套方法论折服。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接触到IPD。IPD的核心“产品开发是一项投资行为”与Lean PD高度一致,这彻彻底底地改变了我的认知,我意识到我需要在DFMA基础上继续前进了。
在第一本书DFMA概念的启发下,既然可以Design for Manufacturing and Assembly,为什么不能Design for Cost呢?
更千载难逢的机会是:并没有任何人写过一本关于DFC的书。
于是,写作第二本书《面向成本的产品设计:降本设计之道》就水到渠成了。

可以说,没有Lean PD方法论的启发,我没法从DFMA进化到DFC;我很庆幸我遇到了Lean PD、热情拥抱了Lean PD,紧紧抓住了Lean PD这个机会。

我的第2本书《面向成本的产品设计:降本设计之道》




 3
第三个方法论:TRIZ

第三个我很庆幸遇到、并紧紧抓住的方法论是TRIZ。
我接触TRIZ的时间比Lean PD早,大概是在2008年左右,在一次公司内部培训中听到这个词语。
为什么我一接触到TRIZ,就被TRIZ深深吸引了呢?这是因为TRIZ很多发明的方法和思路,与我过往的经历很契合。这里我讲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
我在第一家台资企业工作的时候,当时这家企业非常鼓励工程师写专利,同时有年度考核指标--每年必须写几个。
作为一个机械小白,要完成这个指标,确实挑战非常非常大,我经常为此感到苦恼,尽管最后都幸运完成了任务。
后来接触到TRIZ之后,我用40个创新原理,去套用之前写的十几个专利,竟然发现大多数都在40个创新原理之内。
我当时就想:要是早一点碰到TRIZ,写专利还需要绞尽脑汁吗?

TRIZ 40个发明原理


第二个故事:

还是在第一家台资企业工作的时候,我写了一个有关螺丝防松脱的专利,用在台式计算机上;后来我跳槽去了一家美资企业,设计机场灯具。
我发现用在台式计算机上的螺丝防松脱专利,用在机场灯具上,有着相同的作用。
我当时觉得很神奇,两个行业完全不一样。
接触到TRIZ之后,原来TRIZ早就告诉我们了:绝大多数创新都不是全新的,都是本行业或跨行业的借鉴应用,只有极少数发明是全新的、从0到1。

TRIZ发明的级别:大多数创新都不是全新的


第三个故事:

依然是发生在第一家台资企业工作的时候。
关于这个故事,我在公众号之前的文章详细介绍过解决过程:
工程师小白,第一次产品开发中就碰到技术难题,应该如何解决?
当时,我碰到一个电脑机箱按钮的均匀发光问题,后来参考家用音响产品显示系统的导光设计,完美地解决了问题。
这个问题的解决过程,我当时也觉得很神奇,不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状况:电脑行业,竟然可以借鉴完全不相干的另外一个行业的解决思路。
当然,同第二个故事一样,我看了TRIZ之后,就恍然大悟了。

当我体会到TRIZ的魅力之后,同学习DFMA一样,我按照之前的操作去学习TRIZ。与TRIZ不一样的是,TRIZ有很多书籍可以学习。
另外,我还参加了TRIZ一级的培训学习。当然,因为自身定位的原因,我并没有把TRIZ作为今后主攻方向,去参加进一步的等级学习。
但是,TRIZ方法论的众多理念,已经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融合到我的思维之中;你可以看看我在降本设计公众号写的文章,很多很多都有TRIZ的影子。
TRIZ的思维方式,同样融合到研发降本中。
TRIZ本身是关于创新的,直接用于研发降本的方法并不太多,或者说有、但门槛比较高、没有经过大量培训和学习难以操作;但是,它的很多理念稍加简化,就是非常好的降本方法。
我基于各行各业研发降本实践,原创提炼的研发降本方法论--三维降本,就有不少TRIZ的影子。

三维降本

1)降本十法之一 减法原则
减法原则(把产品中的每一个零部件删掉),作为一个单独的降本方法,就是受到TRIZ裁剪思路的启发:TRIZ把裁剪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
我从中得到启发,为什么不把第一本书中DFA设计指南中“减少零部件数量”单独拿出来,升级为减法原则,作为一个单独的降本方法呢?
同时,在马斯克第一性原理思维以及他对特斯拉、SpaceX大刀阔斧删删删的启发之下,我把减法原则列为十个降本方法(简称降本十法)之首。
也就是说,你在实施研发降本十个方法的时候,第一个你需要实施的方法就是减法原则,而不是其它。
从附属于DFA设计指南中“减少零部件数量”到降本十法之首,尽管只是位置的变更,但产生的降本效果却有天差地别。

2)降本十法之二 功能搜索
功能搜索(搜索各行各业同一功能的低成本实现方式),主要来源于TRIZ的功能导向搜索,我把它简化应用到研发降本中,任何人不懂TRIZ同样可以快速的应用功能搜索。
在今年研发降本的培训和咨询过程中,发生过好几起利用某宝进行功能搜索,几分钟找到降本方案的案例。

3)降本十法之九 产品对标之跨业对标
跨业对标,跨行业相似产品对标
为什么会产生跨业对标这个方法?
前面第二个故事+第三个故事+第N个故事+各行各业研发降本经历+TRIZ,综合促使我产生了跨业对标的方法。


现在我们去企业做研发降本,会花绝大多数时间用在减法原则、功能搜索和跨业对标上;这三个降本方法产生的降本效果,远远超过其它任何一个降本方法。
顺便广告+吹嘘一下:为什么我们敢宣传,“三维降本,让成本降低10%”?
就是因为这三个方法。
我敢这样说99.99%的企业,在研发降本时,从来没有彻彻底底实施过减法原则、功能搜索和跨业对标,所以三维降本在任何一个行业,都有降本机会。

回到正文,我之所以能够原创出一套研发降本方法论--三维降本,我真的非常庆幸遇到了TRIZ,并随时随地运用TRIZ思维来指导我每天的思考。
TRIZ,是我第三个庆幸遇到并紧紧抓住的方法论。



 4
哪个方法论,会改变你的职业生涯?

DFMA/Lean PD/TRIZ,这三个方法论,可以说改变了我的职业生涯、甚至说我的人生。
看到这里,不知道你有没有思考一个问题:有没有什么方法论,可以像这三个方法论一样,改变你的职业生涯?
或者, 你有没有思考:在未来的某一天,你回过头来看,你会庆幸你在今天碰到哪个方法论,然后像我一样紧紧抓住了它?
如果你问我,我会坚定不移的回答:三维降本,绝对是下一个你改变你职业生涯的方法论。(注:看到这里,如果你觉得我是在为三维降本做软广,那请你尽快关掉本文、取关公众号,不必浪费你的时间)。
我分享三个理由。

第一个理由:三维降本在内的研发降本,是中国制造业的未来

三维降本,从研发和设计角度降本,即从产品成本产生的根源处降本,这是内卷时代中国制造业所急需的。
劳动力降本、采购降本和生产降本等,在成本降了一轮又一轮的情况之下,已经很难产生大幅度的降本成果。
同时,降本,你又不能单纯地去减功能、减配置和以次充好等。
于是,研发降本就是中国制造业未来降本的唯一选择。
而目前国内外,唯一能够称得上成熟的、套路化体系化研发降本方法论的,就只有三维降本(有点吹牛)。
其它方法论,个人来看,都不够套路化体系化:
  • DFMA、DFC或者DFX等,很多企业当成降本来用。但很可惜,它们并不是研发降本的方法论,要靠它们来降本很难。DFMA首要目的就不是降本,要依靠DFMA降本实在是勉为其难,或者说降本幅度小;DFC首要目的是降本,但是降本的维度比较低。
    我正是在企业推广DFMA-DFC的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反思,意识到这一点的:要做好研发降本,单独靠DFMA-DFC不行,我们需要更多的维度和方法;如果DFMA-DFC在降本上很高效,我完全没有必要砸自己的饭碗吧。
    三维降本(三个维度、十个降本方法)中,我把DFM/DFA/DFC当成十个降本方法总的三个。要产生大幅度的降本,我们还必须依靠其它七个降本方法。
  • TRIZ,是顶级方法论,不过它不是研发降本方法论,其首要目的是创新,当然其中有些方法和思路可以降本;同时,TRIZ的难题是学习和应用门槛较高。
  • VAVE价值工程,同样是顶级方法论,甚至可以说是一套研发降本方法论,从功能出发去思考降本;但如果真正用到降本上,仅仅从功能角度出发去思考降本,维度和方法都稍显不够。
  • 竞品对标,也可以说是一套研发降本方法论,如果你比竞争对手落后很多,竞品对标不失为一个高效的降本办法;不过在内卷时代,你和竞争对手的产品都大同小异,要靠竞品对标降本,实在太难,同时还存在专利侵权问题。
注:以上对于其它方法论的看法,纯属个人意见,有很大可能存在错误和偏见
三维降本,是我觉得唯一一个可以称得上套路化、体系化的研发降本方法论。

第二个理由:三维降本真的非常高效
实践证明,三维降本这套研发降本方法论,对于降本真的很高效。
从2020年开始,我在一家智能装备行业,连续三年给他们提供研发降本的培训咨询,每年给他们节省4000万以上的成本。

今年我们去了被称为卷王之王的家电行业,同样取得了超过预期的降本成果。也正是因为去了家电行业,我们才有底气说,三维降本在绝大多数行业,都有机会实现10%甚至以上的降本。
三维降本起源于机械结构件,但我们今年把三维降本用在电子部件占比很大的产品上,同样成果喜人。
年初我发布了三维降本的视频课程,有的小伙伴,仅仅是学习了12个小时的视频课程,在一个产品上就节省了几十万、几百万、降本20%。


当然,三维降本这套方法论,如果你只是简单了解一下、而不去实践应用,你可能会轻视它、小看它、怀疑它:它真的有我说的那么有用吗?不就是三个维度,十个方法吗?你说的方法(例如减法原则),我也在用啊?!
即使是我本人,当我刚刚总结提炼出三维降本的时候,我同样只是觉得只是方法多了一些而与、更系统一些而与。
但后来实践成果,远远超过了我的预期,也改变了我对三维降本的看法。
三维降本为什么在降本上如此高效,从根本上来说说,这是因为三维降本集很多方法论之大成:
  • 三维降本,融合了各行各业标杆企业的研发降本方法论,你经常用的降本方法(降本三板斧、换材料、换工艺、竞品对标)、三维降本有;你不怎么用的降本方法、但恰恰是降本效果最好的方法(减法原则、功能搜索、跨业对标),三维降本也有。
  • 三维降本,融合了DFMA、TRIZ、价值工程等方法论。TRIZ之前已经讲过;价值工程的部分思路,我同样融合到减法原则中。
  • 三维降本,融合了马斯克的降本方法。马斯克推崇的第一性原理思维,马斯克在特斯拉、SpaceX上的删删删和跨行业思维等,都融合在三维降本中了。
  • 三维降本,跨界融合了麦肯锡解决商业问题的技巧。麦肯锡解决商业问题的关键要素--立体思维、结构化思维、MECE法则等,同样体现在三维降本中。
顺便补充一下,根据以上几条,不知道你看出来没有,三维降本在众多方法论上的跨界融合过程,本身就是TRIZ思维方式的体现。所以TRIZ,真的非常非常有用。

第三个理由:三维降本还非常年轻
三维降本,尽管看上去已经比较成熟、比较套路化和体系化,但依然是一个全新的方法论,才刚刚诞生四年。

如果你把三维降本与精益生产对比的话,你会发现精益生产早已经成熟、早已经成体系、已经发展了几十年、从业人员众多、同时诞生了众多专家和大师,给整个制造业、不仅仅是中国制造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是制造业的一次革命。

而三维降本还处在萌芽期、才刚刚开始,相关理论还不完善,还有非常大的改进和迭代空间,未来需要非常多的人才参与。

我深信,三维降本肯定会给整个制造业带来一定影响。

在这个破局点时刻,加入到三维降本,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非常有价值、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对个人、对社会都是如此。

这就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只要你愿意在三维降本投入时间和精力,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思路,无论是去改进、优化、或者迭代三维降本,还是提出自己创新的研发降本方法论,那一定存在着非常大的空间。
就像我当初看准DFMA、Lean PD和TRIZ方法论,然后去全身心投入、紧紧抓住它们一样。




 5
我的未来会锁定三维降本

三维降本,既是我推荐给你必须抓住的方法论,也是我自己未来职业生涯,必须抓住的第四个方法论。
其实,我已经决定未来的职业生涯,全部要奉献给三维降本在内的研发降本事业,去实践三维降本、迭代三维降本和推广三维降本在内的研发降本方法论。
我谈一谈未来的规划。

第一个规划:实践三维降本
未来,我们会到更多的企业、更多的产品上进行三维降本的培训和咨询,这本质是就是实践;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我才有机会去进化和迭代三维降本,让其更加实用。
当然,三维降本的培训和咨询、三维降本的实践,这是我们谋生的手段;我非常确信的是,这是一个对企业、对我们的一个双赢。

第二个规划:写公众号文章
现在短视频已经逐步替代文字,公众号打开率大幅度降低,但是我会继续写公众号。我每去一家企业进行三维降本的实践、每和一个工程师沟通交流,产生的领悟,我都会转换成公众号的文章(当然会脱敏处理,不会泄露公司机密),成为三维降本进化和迭代的一部分。
短视频我也会抽时间去做。

第三个规划:写书
目前我已经写了3本书,我计划在退休之前,总共能够参与写作10本书(参与,意思是你和我一起
第4本、第5本书目前已经有了大致的规划,第6本、第7本书有了构思。
4本书,我计划写一本关于三维降本在各行各业的案例集;目前我已经准备好了部分行业案例。
第5本书,我打算回到DFMA,从“一次性把产品做对出发,写一本我最新迭代的DFMA方法论和企业实际应用DFMA案例的书籍。
以上是否能够落地,目前还面临诸多挑战,你的参与至关重要;我没有那么多案例素材,肯定写不了。
如果你有好的想法和思路,愿意参与写书或者你自己主导写书,欢迎和我联系。
当然,写研发降本的书籍,一个最大的挑战是案例涉及到公司机密,怎么样说服公司高层支持或者对案例进行脱敏处理是一个问题。
顺便说一下,从第1本书到第2本书到第3本书,我写书的时间间隔和耗费的时间越来越短,这说明我写书的能力在逐步提高。
如果你有写书的想法,但觉得写书很难,不用担心,我们多沟通交流,这不是一个大问题。

第四个规划:长期举办公益研发降本峰会或沙龙等
虽然前面我说了很多三维降本、研发降本的重要性,但是作为一个新的事物,要被认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现在大多数人普遍持怀态度疑:我之前曾经做过研发降本,为什么就没有效果呢?我怎么相信三维降本有效果?
这必须依靠大规模的推广。
研发降本峰会或者研发降本沙龙,就是这样一个公益目的。
未来,我将继续举办峰会和沙龙等研发降本公益推广活动。



最后的话

DFMA、Lean PD和TRIZ,这三个方法论,改变了我的职业生涯,我非常庆幸遇到、并紧紧抓住了它们。
三维降本,是第四个正在改变我职业生涯的方法论(碰巧也是我原创的)。
同时,三维降本,也是我推荐给你的方法论。我期待你可以像我抓住DFMA、Lean PD和TRIZ的机会一样,去紧紧抓住三维降本、让三维降本助你的职业生涯更上一个台阶。
当然,三维降本前进的路一定不会平坦,充满着坎坷;任何一个新事物在前期,注定都是一条比较艰难的路,因为同行的人很少、支持的人少;但同时又是一条充满期望的路,因为同行的人、不拥挤,你做一丁点成就,就有可能出头。
你一定不要去选择那些已经有很多人走过的路,你要趁现在这条路走的人少,赶快加入。
选择三维降本,或者研发降本,这是一件做难而正确的事,这是我对自己未来的选择,也期待着会成为你的选择。


----END---

第5期研发降本公开课通知

第4期研发降本公开课火爆结束,不少学员没有报上名,现决定临时增加一期:明年1月9日至10日,深圳。 有需要报名的小伙伴请尽早告诉我,不然到时候没名额,再下一期就需要等四个月。

第4期研发降本公开课爆满!新增一期,名额有限,速抢!





作者简介:钟元

1)著有书籍《面向制造和装配的产品设计指南》和《面向成本的产品设计:降本设计之道》。

2)基于各行各业各种产品的研发降本实践,提出了一个套路化体系化的研发降本方法论:三维降本。书籍《研发降本实战:三维降本》预计2025年初出版。

3)已经为上百家企业提供研发降本的培训和咨询;曾辅导一家企业连续三年降本4000万以上。


 

推广研发降本,

助力工程师成长,

共同为中国制造贡献力量。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降本设计,一起洞察降本本质
▲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降本设计,一起洞察设计本质

降本内训 | 降本咨询 | 降本视频 | 转载开白
请加微信3945996

降本设计
聚焦研发降本知识分享、研发降本培训和咨询,助工程师能力提高和升职加薪,助企业降本和利润提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