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 | 秋爽来学,是时候静心学习了

企业   2024-08-22 18:38   湖北  


8222255分将迎来处暑节气


处暑秋色,最美人间!仰望最高远的天,观赏最恬淡的云,凝视最柔情的水,聆听最美妙的雨……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这不言不语的处暑,何尝不是最悠游自在的人间。




处暑·一隅


执一笔纯真,画一隅烟火,赠你一方生趣。

央视新闻《夜读》X水墨画家皇小小

特别呈现


处暑·美文



处暑来了,怎么理解处暑的“”呢?


元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这样解释: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显然,处是停止、隐退之意,暑热之气到此结束。有人借用入伏、出伏的说法,将处暑称作出暑,即摆脱了暑气的困扰。处暑节气不是说天气就不热了,而是一年之中最热的天气终于结束了。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按照陆游的说法,虽然春夏秋冬各有其美,但体感舒适度最高的,还是暑热消尽的新秋时节。


二十四节气当中,按照炎热程度来排序,第一名是大暑,第二名小暑,第三名是立秋。所以对于苦熬盛夏的人们来说,立秋只是名字给人了一种精神寄托,而处暑才是送来真实凉爽的节气,所以处暑的“人缘儿”特别好,“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

我们可以把处暑概括为“一出一入”:出,是出伏;入,是入秋。


处暑时,北方的雨季结束了,暑季也结束了,天气变得干爽了。所以在北方,处暑节气如果称作“秋爽”节气,或许更为贴切。


清代《帝京岁时纪胜》中记载了一则轶事:京师小儿懒于嗜学,严寒则歇冬,盛暑则歇夏,故学堂于立秋日大书秋爽来学


说的是在京城里很多孩子懒得读书,冬天歇冬,夏天歇夏。天冷、天热都是不读书的理由。所以到了立秋的时候,学堂就会贴出四个大字,秋爽来学天气既不冷也不热,别再找借口了,赶紧来学习吧。

现在呢,处暑时节正是秋季开学,秋爽来学的时候,宜人的天气也是我们该好好学习的一个理由。

南方地区在处暑时节,是“处暑天还暑,仍有秋老虎”。江南地区,一般都要到秋分至寒露时节,才会陆续开启夏秋更迭的进程。


在描写初秋时节的众多诗词当中,我格外喜欢白居易的诗句: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因为他抓住了初秋时节天气的两个变化,一个是风的变化,一个是云的变化。


风的变化

节气物语说,小暑一候温风至,立秋一候凉风至。就是从小暑节气开始,风是热烘烘的风;从立秋节气开始,风是凉丝丝的风。

所谓世态炎凉,天气层面由炎到凉的变化,首先并不体现在气温的变化上,而是体现在风带给人们的体感变化上。这个时候的风,并不是呼呼啦啦吹袭人的猎猎西风,而是轻轻柔柔撩拨人的凉风,袅袅凉风。诗人抓住了这个细腻而微妙的时令差异。


云的变化:

所谓离离暑云,是那种灰黑浓密,甚至翻涌咆哮的积雨云。人们说,(农历)五六月看恶云,七八月看巧云。恶云,表情凶恶的云,只是离离暑云的民间说法而已。到了农历七八月,天空的颜值迅速地增高了,令人胆战心惊的云少了,使人赏心悦目的云多了。要么是丝丝缕缕的卷云,要么是清清淡淡的淡积云。

虽然处暑时节的风和云,距离秋高气爽还差得很远,但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却写出了初秋时最具特征化的天气体验。云变得亲民了,风变得宜人了,处暑时节的天气使人心生欢喜。


处暑·赏心乐事






望秋水

处暑秋色,“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秋光清浅,秋水澄澈,水天一色,让人情动于中,忍不住思念起远方的人。“盈盈醉眼横秋水,淡淡蛾眉抹远山”,当你望着一池秋水,秋水也如一汪明眸,凝视你浅浅的心事。



听秋雨

暑气渐退,秋雨带着渴望已久的清凉而至。初秋的雨,不再以“势”夺人,沾惹了草木的情绪,似有无言的述说。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骤雨打荷叶,滴滴点点滴滴,总有一种听觉上的美,怪不得李商隐要“留得残荷听雨声”。



品秋梨

处暑秋梨最养人”,在逐渐步入干燥的季节,长辈们总会让孩子多吃梨。切成片,用牙签戳起一块一口咬下,爽脆多汁,清甜滋润,也可榨汁、炖煮,对脾胃虚寒的人很有帮助。





处暑·絮语



由夏入秋,在不可逆的岁时变迁中,有不舍,有遗憾,有收获,有想念,有桩桩件件未完待续的故事……等着你我,在秋风中写就。


金风送爽,卷走了缠绵天地间的溽热与炎威,也廓清了人心头郁积的闷躁。在这个起承转合的时节,不妨品一杯好茶、读一本好书、听一段雅乐,理清冗乱的思绪,盘好下一程的打算,在静心开悟的时空里渐生欢喜。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

愿你我,于伏去秋来际,不负光阴的启示:有风轻云淡的心情,有珍惜岁时的加倍努力。


来源:央视新闻


江汉采油人
电子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