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并不是流行的感冒,不是得的人多了就能叫“流感”。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简称,由特定的流感病毒引起的严重的呼吸道传染病,其分为甲、乙、丙、丁四型,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每年呈季节性流行,一般在冬春季出现季节性高发,南方地区还会出现夏季流行高峰。儿童是流感的高发人群,感染率多高于成人。“流感”不是普通感冒的简单“升级”,它的杀伤力非同一般。每年流感流行可导致全球5% ~ 10%成人和20% ~ 30%的儿童患季节性流感,300万-500万重症。
流感是国家法定的丙类传染病。起病急,传播快,常出现暴发性流行。流感病毒既能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直接感染,又能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感染,还能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而接触感染。在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机构等人群密集的场所易发生聚集性疫情。感染后通常可有1-3天的潜伏期。
人群普遍易感。其中5岁以下儿童、65岁及以上老年人、孕妇以及患有哮喘、糖尿病 、心脏病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人群,容易并发肺炎等严重并发症。儿童是流感高发人群及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对于儿童来说,确实存在一些因素使他们更容易感染流感病毒, 比如儿童抵抗力较低且存在不良的手卫生习惯,摸鼻子,眼睛等行为可能会增加流感病毒感染的风险。
大部分患儿有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部分患儿口服退热药无明显效果或者间隔1-2个小时再次高热,在体温上升期可伴有畏寒、寒战,无并发症患儿发热持续大概3-5天,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1-2周;
全身症状严重,流感患儿常见头痛、肌肉酸痛及全身骨头疼痛、乏力等症状,可有胃口下降甚至出现呕吐、腹泻症状,婴幼儿可能表现为哭闹、嗜睡、活动量减少或拒奶;
可有干咳、胸闷、气促、胸骨后疼痛等不适症状。
1.疫苗接种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推荐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流感高危人群,应该每年优先接种流感疫苗。流感病毒容易变异,通常接种疫苗2-4周后方可产生保护水平的抗体,且6-8月抗体滴度开始衰减。所以,家长应根据当地流感高发的季节,提前给孩子注射疫苗,且需要每年接种一次。
药物预防不能代替疫苗接种,只能作为没有接种疫苗或接种疫苗后尚未获得免疫能力的重症流感高危人群的紧急临时预防措施。可使用奥司他韦。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主要措施包括: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尽量不要直接用手遮挡,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
当孩子确诊“流感”后,家长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在发病48h内尽早开始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合理使用对症治疗药物,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生素。
当前,常用的抗流感病毒药物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主要包括以下三种: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帕拉米韦。还有阻断病毒mRNA合成的玛巴洛沙韦。
铁心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科位于门诊楼一楼东侧,设置了候诊活动区、儿科诊室、雾化治疗室。
儿科团队由三名儿科医生组成, 2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均有三级医院儿科工作及进修经历。科室能够解决社区儿童常见病和高发病,常规开展儿童输液、雾化治疗。
针对儿童患者开展辅助检查:血常规、CRP、PCT、IL-6、生化、支原体抗体、流感抗原、粪便检测、尿常规、全胸片、肺部CT、B超(腹腔、淋巴结、心脏超声等)、心电图、过敏原检测、骨龄测定。预约开展肺功能检测,对哮喘患儿进行规范管理。
儿科门诊能够接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儿童哮喘、湿疹、小儿肠炎、肠系膜淋巴结炎等常见疾病,及小儿惊厥、哮喘持续状态等急症的抢救处理。与中医康复科合作开展儿童推拿、穴位贴敷等中医适宜技术应用。
拟稿:王慧
审核:张正磊
发布:唐国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