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打开了 凤凰网房产汕头站
第 2571 篇文章
共计 1577 字 | 预计阅读用时 4 分钟
旅游的开发重在开发独一无二稀缺的资源,如果和其他地方太多相似就会失去优势。
汕头的内海湾作为城市的烫金名片,是一个非常值得挖掘的资源。
关于内海湾的开发和规划,在政府留言网站上,也一直有网友建言。
▲截图来源:人民网领导留言板
对此,官方的态度是:将进一步加大对内海湾旅游景点的开发培育力度。
一是进一步开发内海湾旅游资源。利用内海湾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整合海湾两岸景点,提升内海湾可观性、可玩性及可停留时间。
二是提升打造内海湾旅游景区。按照A级旅游景区标准提升打造,推动内海湾旅游景区各方面建设配套,完善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及旅游标识标牌,提升游客旅游体验感和满意度。
三是加大对内海湾旅游资源的宣传推介。
▲东海岸实景图,图源:HUIJIONG
近日,政府网站上发布了一则《汕头市人民政府关于<汕头经济特区内海湾保护与发展规划>的批复》。
批复称,市自然资源局《关于报请批准<汕头经济特区内海湾保护与发展规划>的请示》(汕自然资源〔2024〕626号)收悉。该规划已经市政府原则同意。
汕头市自然资源局依据《汕头经济特区内海湾保护条例》要求,编制了《汕头经济特区内海湾保护与发展规划(2023-2035年)》(下称“内海湾规划”)。
内海湾规划以构建粤东中央活力区为目标,进一步强化内海湾城市轴线的功能定位,打造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魅力海湾、华侨客厅、创新平台。
规划框架包括保护体系和发展体系,具体涉及内海湾范围划定、总体格局、功能分区划定、保护与修复、利用与管控等方面。
根据规划,内海湾范围包括海域及其两侧控制区域,总面积148.04平方千米。
总体格局构建“一域三湾多单元”的保护与发展格局。
功能分区划定结合岸线自然资源条件和开发程度,划分为严格保护区、限制开发区、优化利用区。
发展体系框架包括产业布局优化、文旅资源开发、公共基础设施、城市安全设施、规划建设管控。
规划旨在优化产业结构,完善现代服务业、提升文化旅游产业、布局高新科技产业、推动一产提质增效。谋划建设汕头科学城、提升小公园历史文化旅游区、建设珠港新城商圈、谋划南滨路商圈、提升农业发展空间,打造滨海文旅产业带。
同时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安全设施,实施规划建设管控。
文旅资源开发策略为,串联十四个文旅主题分区,打造向社会公众开放、具有游览观光、运动休闲、文化传播等功能且便民服务设施完善的连贯公共活动空间,形成特色彰显、连续的文旅休闲走廊。
文旅服务设施方面,将在内海湾各滨海公园同步规划文化服务、小型餐饮、社区咖啡吧、书吧、健身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整合内海湾现有文化体育设施资源,重点规划新建海洋博物馆、潮汕听海音乐厅、华侨试验区会展中心等一批服务区域级设施。
▲国家海洋博物馆实景图,仅供参考
在文旅公共空间方面:
(一)塑造多层次滨海景观
通过建立“山-城-海-岛”多层次的内海湾景观体系,塑造从内陆向滨海由高到低的视觉梯度关系,形成各具特色的市民亲海的公共空间,建设山海城一体的世界级城央公园。
(二)建设亲水活动空间
整合提升内海湾滨海旅游配套设施。推动北山湾滨海浴场的完善和妈屿岛公共浴场的恢复,探索在内海湾沿岸增设栈道及景观码头等亲水活动设施,增加内海湾亲水活动空间。
加快研究论证在内海湾新津片区、珠港新城岸线等处增设人工沙滩、公共浴场的可行性,增加市民对海洋活动的参与程度。
(三)发展海上运动项目
因地制宜适度开展海上运动项目,通过构建活力共享的海上活动空间,增加市民对海洋的参与程度。
推动潮人码头、南滨公园码头、北山湾等海上运动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构建活力共享的海上运动空间。
▲潮人码头实景图,图源网络
在文旅游线方面,将多方式打造滨海碧道(约64公里)+休闲绿道(约20公里)+慢行联络道+水上游线等多类型游憩网络。
本次规划划入优化区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原则上均可开发地下空间。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