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恋文化」与「青少年自残行为」:父母的存在,是为了让孩子离开

情感   2025-02-01 18:33   河南  
关注  星标  🌟  一起向内生长


给孩子翅膀与勇气,而非牢笼和羁绊。

 点击收听 动人音乐

     


▷1◁


最近读到一段篇文章文中提到:

“美国有相关研究,发现在「自恋文化」下长大或被「自恋父母」养育的孩子,他们往往不被关注自己的感受,只是被外界希望长大成为律师、医生,所谓的拥有一个「光环」。

这样的小孩在三四十岁的时候,可能拥有不错的工作、家庭,看起来一切都好。但他们是最容易陷入中年危机的一批人,往往内在会感受到特别大的空虚。”

这段话让我想起两位法国心理治疗师写的那本《青少年自残行为》。这本书认为青少年自残行为,这一全球性的难题,主要原因之一是自恋文化的影响,父母让孩子帮助自己完成自己的自恋,把孩子视为自己生命的延伸

书中提到我们都是自恋文化(优秀才值得爱,你应该符合父母的期待)背景里长大的小孩,我们父母也是。

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孩子不优秀或者没办法让父母满意就觉得很挫败,用心理攻击或身体攻击自己的行为应对对自我的不接纳(当然,也包括父母对不完美的小孩的不接纳)。

因为父母自己没有完成自恋部分的议题,在孩子的养育中也传递给了孩子,自然也就加大了孩子在完成自恋部分成长的困难

对大人来说都很难(当然,也有不少父母不认为自己有问题了),对孩子来说就更难了。

▷2◁


 1982 年 Erna Furman 有一篇影响深远的文章,标题是《Mothers have to be there to be left》。他开篇讲,在他一段职业生涯更独立的阶段,他向老师安娜弗洛伊德告别。

安娜弗洛伊德「简短」地回复了他:A mother‘s job is to be there to left(母亲的存在是为了让孩子离开)。 

在孩子的分离个体化进程中,如果父母紧紧抓着孩子不放,这其中就会充满抑郁性的张力

孩子会觉得如果我离开(追求独立)的话,就会伤害父母(害怕父母破碎/或体验到深深的愧疚感);但如果仍旧依赖父母,则会让自己很厌恶自己。在这个框架下,无论怎样选择,都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有一部分很糟糕。

孩子要允许自己令父母失望;父母也要面对孩子成长中心理分离带来的丧失感。若卡在其中,抑郁几乎是必经之路。

安娜·弗洛伊“A mother‘s job is to be there to left(母亲的存在是为了让孩子离开)”的观点如此动人不仅仅是它在专业角度的价值,更有千百年来父母们都一直默认「不 left(养育者不愿与孩子心理分离)」才是正常的一背景。

▷3◁


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曾写到:

“你们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和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会停留。”

一个孩子成长过程,必然会经历“分离-个体化”过程,“心理独立”是他们必然要经历的过程。父母却总是处于这种矛盾当中,一方面他想让孩子独立,一方面又担心孩子会犯错,喜欢用自己的“经验”去替代孩子做决定。

但世间所有的爱都是为了团聚,只有父母的爱指向别离!

送给孩子:

我爱你

如果前方有一条我曾经跌得面目全非的路

而你执意想要去

我希望我爱你的方式不是拉住你,告诉你不能去

而是给你准备好最耐穿的鞋,备好雨伞

告诉你第二个路口地很滑,第五条街道有小偷

去吧,回来家里有饭!

让我们都以分离(孩子的独立)为目的养育孩子。给孩子翅膀与勇气,而非牢笼和羁绊共勉。

作者简介:北京大学硕士、资深心理咨询师、罗博心理门诊&萝卜心理Psyrobot 联合创始人,个案咨询时长13000+小时,微信ID:luoboxinli001。


科普系列讲座 往期音频精选
    

  1  《双相情感障碍的诊疗》

  2  《自我认识与自我接纳》

  3  让孩子成年又成人:避免过度养育》

  4  《焦虑与焦虑障碍 (症)》

  5  《爱的五种语言教你越爱越甜蜜》

  6  《正念疗法:穿越抑郁的迷雾

  7  《儿童抽动症的诊断与治疗 》

  8  《如何从逆境中反弹,创伤中成长》

  9  《如何与青春期孩子沟通交流》

 10 《和失眠说再见:做自己的失眠治疗师》

 11  《克服社交焦虑,实现轻松社交》

 12 《放下对自我的成见,重建自信》

 13 《分心不是错,如何提升孩子专注力》

 14 《超越原生家庭,活出全新自我》

 15 《学习树 :解决孩子学习问题新思维》

 16《四步拯救情绪崩溃,摆脱情绪控制》

 17《婚姻中的挑战,如何更好应对》

 18《告别拖延症,掌控自己的人生》

 19《数字家庭教育:如何避免孩子沉迷游戏》

 20《自我训练:摆脱焦虑抑郁恶性循环》

 21《赞美与责备:评价如何影响我们》

 22《正面管教:抚养孩子的黄金法则》

 23学会真倾听 :轻松与所有人沟通》

 24《父母老后难相处 子女如何和谐相处》

 25《如何减少内心冲突  实现理想人生》

 26《如何正确求助 告别求助困难症》

 27《别对我撒谎:如何识别谎言》

 28《这不是矫情,不可忽视的产后抑郁》

 29《控制愤怒:拒绝做情绪的奴隶》

 30反焦虑思维:破解快乐生活的密码

 31 ……


关注我们,公众号对话框发送

讲座序号(每次一个阿拉伯数字 )

即可获得讲座音频

为响应大家对线下学习交流活动的呼吁, 罗博心理门诊(公众号:萝卜心理Psyrobot )自2024年1月于全国各省市陆续开展不限于读书会、心理科普讲座,专题诗会在内的各种线上线下活动。
报名方式为:扫码海报👆添加罗博医生微信(微信号:luoboxinli007),注明“同学会+省市”,罗博医生会把大家把抱到你所在省市的学习交流群

期待着与大家一起进行更多的面对面学习、交流和分享,在罗博心理各个城市的线下咨询室里见到大家

每天一小步,人生一大步

萝卜心理Psyrobot
罗博心理门诊官方订阅号。罗博心理是一家全国连锁的专业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机构,由近2000余名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生及心理科普志愿者,共同担负起心理咨询、心理科普、心理援助和7X24小时全国免费心理危机干预热线等线上线下的心理服务工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