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睡不着的年轻人,困在误用安眠药里

情感   2025-01-22 20:07   北京  
关注  星标  🌟  一起向内生长

睡不好,只是问题的冰山一角。


点击收听 动人音乐

▷1◁

“大部分年轻人失去了睡眠节律”

根据《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作为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失眠指尽管有合适的睡眠机会和睡眠环境,依然对睡眠时间和(或)睡眠质量感到不满意,并且影响日间功能或引起躯体不适的一种主观体验。
当下,寻一个好觉实属艰难。《2024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显示,在超过一万名学生、上班族和退学职工提供的睡眠相关数据中,59%的人存在失眠症状,完全无睡眠障碍人群仅占19%。

过去,人们通常认为老年人容易睡不好,但现在年轻人也是睡眠的困难户。

北京回龙观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主任周双桨发现,最近小十年来,睡眠门诊的病患年龄结构愈发年轻化。在比例上,老年人占50%,十二三岁的孩子占10%,三四十岁的青年人占40%。在七八年前,45岁以上的病患占比70-80%。

《门锁》剧照
周双桨解释,主动熬夜往往是年轻群体失眠的起因。“这里面无非两种群体,一种是上班的,一种是上学的,要不在公司做白领或者IT工作,要不读研究生”。这两种人都有睡前长时间使用电脑或手机的习惯。当睡前长时段使用电子产品、运动量减少,这样的生活节奏容易导致睡眠问题。

周双桨印象最深的病例大都来自IT行业。“程序员接触电脑本身就比一般人多,再就是影视工作者,时常拍夜戏,凌晨四五点才收工。”来到睡眠门诊时,周双桨发现,褪黑素已经对这部分人失效。
除了上班一族,大学生也时常主动熬夜。《2024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显示,“00后”平均入睡时间为00:33,而“70前”入睡时间为23:02。56%的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超过8小时,且有51%的人在零点后入睡,更有19%的人入睡超过凌晨两点。

周双桨告诉我,这导致一个问题:也许睡眠时长足够,但长期熬夜后,褪黑素的分泌高峰将会向后推移,甚至无法分泌。

《逗爱熊仁镇》剧照
周双桨不断强调一个词:“节律”。睡眠是有节律性的,打破睡眠节律带来的后果是——大多三四十岁的青年人,还没来到神经递质耗竭的年纪(一般认为人从60岁开始,神经递质逐渐耗竭),却已失去深睡眠的能力。“那就像一个老旧的自行车,再保养也回不到新买的状态了”。

▷2◁

药,到底能不能停

药,是可可对抗失眠的最后一招。可可断断续续地服用安眠药四年,效果差强人意,采访的前一宿,可可一夜无眠。夜里12点左右,她吞下一片名叫思诺思的短效安眠药,顺手玩了两把游戏,萌生的困意就消散了。

吃了药睡不着,不吃更睡不着。可可渴望一觉醒来神清气爽的滋味,她把这称作“自主入睡”。她在社交媒体发了一条帖子,把困境归因于她所服用的安眠药。“思诺思夺走了我自主入睡的能力”,她在帖子中写道,有173条评论交流服药和“戒断”体验。

《警察故事2013》剧照
晓雯的失眠始于12年前怀孕生子。那时她22岁,怀孕时常常彻夜不眠,在月子期开始看医生。她周围没有人了解“产后抑郁”,她也没把情绪问题当回事。她的婚姻生活并不幸福,失眠也越来越严重。2015年起,晓雯开始寄希望于安眠药,几乎每晚都服用。一次,她在连续一个月没怎么睡好觉之后,心情不好,冲动之下把家中存有的安眠药都吞了下去,加在一起一共吃了30多片。

药物是安全感的来源,晓雯说她曾经试过停药,但停了之后烦躁得无法入睡。晓雯很困惑,她自觉这些年,随着婚姻的终结,情感上的创伤已渐渐平复,还是睡不着。是不是因为吃药成了习惯?

实际上,安眠药的成瘾性往往被误解。周双桨解释,市面上使用的安眠可粗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苯二氮卓类,一类是非苯二氮卓类。前者具有一定的成瘾性,尤其是起效快、半衰期较短的药物,如艾司唑仑、劳拉西泮、氯硝西泮等。但只有在剂量足够多、服药时间足够长的情况下,成瘾才可能发生。非苯二氮卓类别中几乎没有成瘾性的药物。

《爱了散了》剧照
更多时候,人们恐惧的成瘾性实际上是医学上的“撤药反应”。周双桨解释,当患者从高剂量突然间减药、停药,会出现状态反跳与躯体不适。因此,即使在病情稳定后,患者也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缓慢减停安眠药。

在不了解撤药反应的情况下,很多人出于对安眠药成瘾性的恐惧,自行减药、断药,反而促使症状恶化。
周双桨有些无奈地描述患者的认知误区:“很多病人总说药成瘾,怎么一减量,这么不舒服,心慌干呕。那其实是撤药反应——减得太快”。

▷3◁

睡不好只是问题的冰山一角

药有用,但不能解决一切问题。
在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的睡眠门诊,医生林蓉和她的同事每一天都需要加班,除了收集病人的病史信息,更重要的是“健康宣教”,即睡眠认知指导,包括用药习惯和睡眠习惯。
林蓉表示:“不管对于国内还是国外,其实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是相对于药物更有效的治疗方式。如果只给患者开药去吃,用药的方式和效果就会打折扣”。
《爱情公寓》剧照
在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治疗师李玖菊接触的年轻失眠患者中,大多数人的失眠原因都可以追溯到某种更深层的心理机制。
一个二十多岁的男性研究生入睡困难。他说自己喜欢在冬天没来暖气的时候盖三四层被子,被包裹的感觉让他放松。独自一人躺在床上像是“在沙漠中四处无人”,充满了荒芜感。

于是,每当有这种感觉时,他便玩手机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玩到精疲力尽。凌晨2点多,“像一台摔落在地的电脑,砰地一声关机”,终于入睡。

还有一个女性患者习惯在夜间不断自责。这个女生告诉李玖菊,自己从小在父母面前惯于服从,有时甚至会扮演开心果来制造出小小的乐趣。
而每当夜色降临,她开始不断地担忧自己今天的每一件小事是否得体、适当。“这不是一个自省的问题,她永远在自责”。随着年龄增长,过度自责成为这位患者无法入睡的心理机制。

《悲伤逆流成河》剧照
在心理治疗过程里,李玖菊发现,“失眠更像是表面的症状,越是年轻人,就越伴随着心理层面的困扰”。他们经常向她倾诉在人际关系、学业、工作以及养育孩子这几大方面的压力。
失眠与人的心理机制紧密相关。睡眠是一种休息,失眠者往往由于某种心理机制的持续运作,难以进入休息状态。因此,相对药物治疗,事实上更需要关注人在精神层面发生了哪些难以应对的困难,积极的接受心理干预和心理治疗,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失眠问题。

科普系列讲座 往期录音精选
    
  1  《双相情感障碍的诊疗》
  2  《自我认识与自我接纳》
  3  让孩子成年又成人:避免过度养育》
  4  《焦虑与焦虑障碍 (症)》
  5  《爱的五种语言教你越爱越甜蜜》
  6  《正念疗法:穿越抑郁的迷雾
  7  《儿童抽动症的诊断与治疗 》
  8  《如何从逆境中反弹,创伤中成长》
  9  《如何与青春期孩子沟通交流》
 10 《情绪急救:如何应对心理伤害》
 11  《克服社交焦虑,实现轻松社交》
 12 《放下对自我的成见,重建自信》
 13 《分心不是错,如何提升孩子专注力》
 14 《超越原生家庭,活出全新自我》
 15 《学习树 :解决孩子学习问题新思维》
 16《四步拯救情绪崩溃,摆脱情绪控制》
 17《婚姻中的挑战,如何更好应对》
 18《告别拖延症,掌控自己的人生》
 19《用父母的大格局,筑最好学区房》
 20《自我训练:摆脱焦虑抑郁的恶性循环》

关注我们,公众号对话框发送

讲座序号(每次一个阿拉伯数字 )

即可获得讲座音频


为响应大家对线下学习交流活动的呼吁, 罗博心理门诊(公众号:萝卜心理Psyrobot )自2024年1月于全国各省市陆续开展不限于读书会、心理科普讲座,专题诗会在内的各种线上线下活动。
报名方式为:扫码海报👆添加罗博医生微信(微信号:luoboxinli007),注明“同学会+省市”,罗博医生会把大家把抱到你所在省市的学习交流群

期待着与大家一起进行更多的面对面学习、交流和分享,在罗博心理各个城市的线下咨询室里见到大家

每天一小步,人生一大步

萝卜心理Psyrobot
罗博心理门诊官方订阅号。罗博心理是一家全国连锁的专业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机构,由近2000余名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生及心理科普志愿者,共同担负起心理咨询、心理科普、心理援助和7X24小时全国免费心理危机干预热线等线上线下的心理服务工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