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运动社交平台Strava统计,还没到每年的1月19日,大部分人就已经把新年计划扔进了垃圾桶。这可是一年之中的第一个月!他们甚至都不能坚持到一月的最后一个星期。
对此,你也不必感到惊讶。即使不看这些调查结果,你也知道实际情况可能就是如此。那么,既然我们知道制定新年计划不管用,那为什么在新年之际,我们总是希望制定新年计划呢?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新起点效应”(Fresh Start Effect)。从字面上看,我们不难理解这一概念。它指的是在特殊时刻或重大日子过后,我们都倾向于开始为实现目标而行动。
简言之,在新年、生日、新入职,甚至新学期开始等时刻,我们往往会出于纯粹的动机,为实现梦想而采取行动。当我们实现重要里程碑时,我们往往都会反思。我们是否已经达到之前为自己设立的目标?过去的一年,是成功的一年,还是一事无成的一年?
年度里程碑代表着以崭新面貌迎接崭新的开始。从这一刻开始,你可以忘却过错,把握现在,设定目标,展望未来。
在这一重要的时刻,我们向自己许诺:
从现在开始,健康生活,当日事当日毕,做对自己而言重要的事。我们也许还会计划彻底改变以后的生活,但从内心深处来说,我们依旧是我们,不会一下子从根本上改变自己内心的想法。唯一不一样的,就是一股满腔热情,而用不了几天时间,我们的热情也会逐渐消退。
研究强调,对新起点的期望,是“新起点效应”的动力源泉。但几天过后,你可能就会意识到,自己好像仍然是之前那副样子,仍然保持着之前的那些行为习惯。不过,人无完人,但这也是人之常情,大家都习惯于待在自己的舒适圈里。
当你满腔热情的时候,你敢于走出舒适圈,但如果你无法持续保持这股热情,那可想而知的是,你又会回到最开始的起点,待在自己的舒适圈里。
▷2◁
“新年思维”
要想走出舒适圈,你需要和新年开始时期类似的热情。但我们很难在进入新的一个月后就点燃自己的热情。
为此,如果我们把重要里程碑设定在一年中的任何时候,而不仅仅局限于新年的话,这就是所谓的“新起点效应”。只不过,我们会按照自己的规则来应用这个效应。
例如,从1月15日开始为某个特定目标努力,可能并不会让人觉得特别有动力。但如果你把这一天当作新年第一天呢?从这一天起,你就开始改变并摆正自己的心态,把接下来的365天当作新的一年来实现你的目标。
当然,你也不必把你的一年限制为365天。只要达成目标后,你便可以开启新的“一年”。
你不再按照日历来规划生活,而是以自己的理想与目标来规划生活。这就是我所说的“新年思维”。
当然,“新年思维”也可以存在多种“变体形式”。“新起点效应”的奇妙之处在于,我们不需要等到重要时刻,发挥转瞬即逝的那一股满腔热情的最大作用。
据2014年发表于《管理科学》(Ma*nagement Science)的一篇研究报告,每个月第一天,甚至每周第一天,我们都有更强大的动力去完成各种事情。这些时刻通常被我们视为“时间里程碑”。
因此,根据不同目标的重要性,我们还可以具备“新周思维”或“新月思维”。无论怎样,重要的是,你要自己掌控和规划时间,根据自我意志来让自己保持满腔热情,而不是被动地看着时间流逝,等待一个又一个新年之际的到来。
▷3◁
怎样让星星之火产生燎原之势?
具备“新年思维”过后,你还需要关注的是,如何才能避免重蹈覆辙,不再让自己回到最初的起点?
据发表于《药物滥用治疗》(Journal of Substance Abuse)的一篇研究报告,在制定新年计划的人中,只有19%的人能够坚持两年并且始终保持热情。他们的秘诀是什么?具体而言,主要分为以下七个方面:
1. 制定可量化的目标
不要再制定过于宽泛的目标,比如“我要保持好身材”或者“我希望开心过好每一天,变得更健康”。到头来,你甚至都不知道做什么运动能让自己保持好身材,怎样才能让自己开心。说到底,宽泛的目标只会让你迷失方向,最后你也只能选择放弃。
相反,你应该制定可量化的目标,比如“为了保持好身材,每周晚上至少去健身房锻炼三次”或者“每周晨跑三次”。如此,你的目标就会变得清晰,你也不必去琢磨自己到底需要做什么。
2. 面对现实
在新年之际或其他特殊时刻,当我们计划让自己过上更美好生活时,我们总是会忽略现实。
以前面的例子为例:当你舒适懒散地躺在沙发上设想改变未来生活时,一时兴起,你可能会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比如“每周晚上至少去健身房锻炼五次”。在设定目标时,你觉得自己完全能实现这个目标。但事实上,刚开始的时候就给自己设定一个较难实现的目标,最后往往会让你吃不消,以失败告终。
对于很少去或没去过健身房锻炼的人来说,这样的目标实在超出了现实,他们迟早会跟不上这种锻炼强度,最终自然无法实现这一目标。因此,面对现实,一步一个脚印,然后再不断地设立更高的目标。
3. 澄清明确的行动步骤
如果可量化的目标比宽泛的目标更高一级,那么,明确的行动步骤在可量化目标的基础上,又上了一步阶梯。
明确的行动步骤可以为你指出明路,否则,你就不可能成功减肥、练出肌肉或通过考试。因此,你应该制定一个目标明确的计划,并且澄清完成核心目标的具体行动步骤。
不论是每天午餐吃沙拉,或是在通过考试前不上Facebook,你都应该始终保持确立的行动步骤,从而帮你进一步实现目标。
4. 为成功做好准备
最开始的时候,要保持满腔热情并不困难。但一两周后,当你把某件事情重复做了很多次过后,你的热情自然就会减退。
为了避免陷入热情低谷期,你需要提前为成功做足准备。把饼干和含糖食物储放在难以轻易拿到的地方,或者让家人直接藏起来。时刻备好运动装备,以便自己能够在方便的地方锻炼身体。
这能让你随时保持对最重要事情的关注,否则,当你还没有找到装备的时候,你的热情可能就已经褪去。
5. 为克服障碍做准备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种绊脚石,考验你的精神力量。具体而言,它可能是各种诱惑或障碍因素,能够轻易打乱你实现目标的计划;它也可能是阻碍你节食计划的一顿饭局或者工作上新增的项目,导致你留给自己实现目标的时间越来越少。
制定计划后,多角度预想自己在前一两周的实践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障碍因素。思考如何正确应对挑战,并提出应对策略。提前针对可能出现的障碍做好准备,你便能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6. 追踪进展
我们总是容易误入歧途,有时候我们甚至难以发觉。因此,我们应该不断追踪各项进展,了解自己是否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你可以借助多款应用程序来帮助你追踪进展,当然,如果你更偏向于传统方法,你也可以使用家里的日历。无论哪种方式,最重要的是,你能够视觉化呈现并追踪自己的进展,这样就不容易像以前那样,没过多久就直接回到最初的起点。
此外,追踪进展还可以让你保持实现目标的热情。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便遇到挫折也不要沮丧,挫折是每个过程中必然面对的重要因素。哪怕是再小的进步,你也是在向前一步走,而你要做的,就是不断坚持,继续前行。
7. 从错误中汲取教训
如果你能做到文中分享的所有内容,那在实现个人目标方面,你已经就处于相对领先的地位了。
在实现目标过程中,我们会经历许多次错误。但每一次错误,都是让我们成长的机会。错误是整个过程必然存在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够从中获得不小的收获。
据发表于《药物滥用治疗》的那篇研究报告,成功按照计划行事的人,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至少会犯14次错。哪怕是犯14次错,也比直接放弃目标要好得多。
出现错误时,你应该多为自己打气,不要像之前一样犯同样的错。从错误中汲取教训,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目标。
▷3◁
写在最后
没有人能够在一夜之间改变自己的生活。
你需要为此而努力,而你可以从“新起点效应”开始,它能为你带来持续奋斗所需的热情。
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再借助“新年思维”,你还可以进一步发挥它的作用。
科普讲座 | 往期精选 1 《双相情感障碍的诊疗》
2 《自我认识与自我接纳》
3 《让孩子成年又成人:避免过度养育》
4 《焦虑与焦虑障碍 (症)》
5 《爱的五种语言,教你越爱越甜蜜》
6 《正念疗法:穿越抑郁的迷雾》
7 《儿童抽动症的诊断与治疗 》
8 《如何从逆境中反弹,创伤中成长》
9 《如何与青春期孩子沟通交流》
10 《和失眠说再见:做自己的失眠治疗师》
11 《克服社交焦虑,实现轻松社交》
12 《放下对自我的成见,重建自信》
13 《分心不是错,如何提升孩子专注力》
14 《超越原生家庭,活出全新自我》
15 《学习树 :解决孩子学习问题新思维》
16《四步拯救情绪崩溃,摆脱情绪控制》
17《婚姻中的挑战,如何更好应对》
18《告别拖延症,掌控自己的人生》
19《用父母的大格局,筑最好学区房》
20《自我训练:摆脱焦虑抑郁恶性循环》
21《赞美与责备:评价如何影响我们》
22《正面管教:抚养孩子的黄金法则》
23《学会真倾听 :轻松与所有人沟通》
24《父母老后难相处 子女如何和谐相处》
25《如何减少内心冲突 实现理想人生》
26《如何正确求助 告别求助困难症》
27《别对我撒谎:如何识别谎言》
28《这不是矫情,不可忽视的产后抑郁》
29《控制愤怒:拒绝做情绪的奴隶》
30《反焦虑思维:破解快乐生活的密码》
31 ………
关注我们,公众号对话框发送 讲座序号(每次一个阿拉伯数字 )
即可获得讲座回放
1 《双相情感障碍的诊疗》
2 《自我认识与自我接纳》
3 《让孩子成年又成人:避免过度养育》
4 《焦虑与焦虑障碍 (症)》
5 《爱的五种语言,教你越爱越甜蜜》
6 《正念疗法:穿越抑郁的迷雾》
7 《儿童抽动症的诊断与治疗 》
8 《如何从逆境中反弹,创伤中成长》
9 《如何与青春期孩子沟通交流》
10 《和失眠说再见:做自己的失眠治疗师》
11 《克服社交焦虑,实现轻松社交》
12 《放下对自我的成见,重建自信》
13 《分心不是错,如何提升孩子专注力》
14 《超越原生家庭,活出全新自我》
15 《学习树 :解决孩子学习问题新思维》
16《四步拯救情绪崩溃,摆脱情绪控制》
17《婚姻中的挑战,如何更好应对》
18《告别拖延症,掌控自己的人生》
19《用父母的大格局,筑最好学区房》
20《自我训练:摆脱焦虑抑郁恶性循环》
21《赞美与责备:评价如何影响我们》
22《正面管教:抚养孩子的黄金法则》
23《学会真倾听 :轻松与所有人沟通》
24《父母老后难相处 子女如何和谐相处》
25《如何减少内心冲突 实现理想人生》
26《如何正确求助 告别求助困难症》
27《别对我撒谎:如何识别谎言》
28《这不是矫情,不可忽视的产后抑郁》
29《控制愤怒:拒绝做情绪的奴隶》
30《反焦虑思维:破解快乐生活的密码》
31 ………
讲座序号(每次一个阿拉伯数字 )
即可获得讲座回放
期待着与大家一起进行更多的面对面学习、交流和分享,在罗博心理各个城市的线下咨询室里见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