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之路:人格的第二次成型》,中年旅程如何从痛苦到意义

文摘   财经   2023-11-09 19:00   上海  


秦朔朋友圈近期连载的人生五十系列写得非常精彩,即便对于40出头的人,也很直击心灵。为什么这么多人在中年遭遇如此多的挑战?中年之路,其实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自己的机会。最近恰好阅读了聚焦荣格人格发展理论的经典之作:詹姆斯.霍利斯《中年之路:人格的第二次成型》,从心理学角度系统、科学的剖析了人的一生人格进化和转变的不同阶段。




人到中年,必须经历一场转变。在成年早期,或者说,在第一个成年期(12-40岁左右),我们的人格不过是对外界的反应的集合。我们还不完全了解这个世界,我们学习的是身边大人的态度和行为,我们被要求成为这样或那样的人。到了第二个成年期,我们才有了一点闲暇和空余,自我才有了一些力量,可以琢磨着如何“成为我自己”。
成为我自己,这是心灵发展的目标。在荣格看来,心灵是一个实体,有其自身的目标,那便是求得圆满。对一个人来说,便是尽量实现完整性。一个前半生依赖性强的人,后半生需要学习自力更生;一个控制欲强的人,后半生则需要学会顺其自然。如果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心灵就会轻轻敲击我们;如果我们还是毫无意识,心灵就会用板砖拍打我们。
所以说,如果我们不是一直保持有意识的状态,如果我们不是一直在积极地改变自我,在中年时期,内在压力的不断累积就会引发一场心灵的危机。危机是一种警告,危机也是一种召唤,召唤我们走向更广阔的旅程。但愿每个人都能经历这场危机。除非你一直在经历调整和更新,否则,心灵就会以危机的形式逼迫你不断扩展自己的边界,发展出那些被压抑的人格侧面,直到你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此生短暂,需要听从内心的召唤,活出圆满的生命。正如《多马福音》中所说:若将你内在的东西活出来,它们必能拯救你;若不能把你内在的东西活出来,它们必将毁灭你。当然,这里的“毁灭”不是说真的死亡,而是说辜负了自己的生命,没有成为你自己。
为什么这么多人在中年遭遇如此多的挑战?中年之路,其实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自己的机会,并提出了一个看似可怕实则具有解放意义的问题“除了我的过往以及我所扮演的角色,我究竟是谁?”当我们发现自己一直在以虚假的自我生活,被不切实际的期望驱使着扮演一个“临时的”成年人格时,我们就打开了第二个成年期的大门,将迎来我们真实的人格。中年之路是一个重新界定和调整人格的机会,是介于首次成年的青春期和无可避免的老年及死亡之间的过渡阶段。那些清醒地穿越了这段旅程的人,会为自己的生命赋予更多的意义。那些没有清醒穿越的人,则可能仍然是自己童年的“囚徒”。
一个人的成长空间取决于他向内看和承担责任的能力。如果我们总是将自己的生活看作由他人造成的困境,看成一个可以“迎刃而解”的问题,那么就不会发生任何改变。在踏上中年之路会让我们更加清醒,能够为余下的篇章担负起责任,敢于为召唤我们的广阔生活而冒险。

1

瓦尔登湖


也许,让中年之路变得有意义的第一步,就是承认家庭和文化的“视角”失之偏颇,而我们正是基于这些视角做出了选择并承受其后果。童年时期的养育环境和内在小孩所采取的各种无意识反应,成为成年人格的重要决定因素。
儿童无法形成自由表达的人格,相反,童年经历塑造了他在这个世界上的角色。因此,成年人格就是对早期经历和生活创造的反射性反应。中年之路的出现,发生在后天人格和自性要求之间的可怕冲突中。过去的人格将被未来人格所取代。过去的人格必须死亡,个体在心理层面被召唤,泯灭旧我以迎接新生。
事实上,中年痛苦的症状是值得欢迎的,因为它不仅代表着深藏于后天人格背后的本能自我,而且代表了迎接新生的强烈要求。这种人格的重生并不是终点,而是一条通道。要想更多地实现自己的潜能,获得成熟的活力和智慧,就必须穿过这条通道。中年之路代表了一种内在召唤,召唤我们从临时的人格走向真正的成年,从虚假的自我走向真实的自我。

2

中年之路的出现


精神引力已经从社会体制转向了个人选择,如今中年之路的存在,不仅因为人们活得够长,还因为在当代社会,大多数人都接受了个人对自己生活的主宰。中年之路以一种自下而上的内在压力作为开端,就像地壳板块移动,相互摩擦、积累压力,然后爆发地震一样,人格层面的板块也会发生碰撞。这些波动可能会被防御性的自我意识所消除,但压力却在不断累积。通常,在人们意识到危机之前,各种迹象和症状就已经出现了,通过各种方式都是为了摆脱内在的压力。而这正显示出一个健康、自我调节的心灵在运作。当我们在意识层面受到剧烈冲击时,就会在中年之路上觉醒。
中年之路的思维特征,可以通俗地被称为现实主义。生活召唤我们从一个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解决年轻时的狂妄和膨胀,并教导我们区分希望、知识和智慧。希望通常基于可能发生的事情,知识是有价值的经验之谈,而智慧总是使人谦卑,永不膨胀。中年的现实思维有其必要的目标,那就是恢复平衡,使人与宇宙之间重新建立谦卑而有尊严的关系。人生往往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即童年,最主要的特征是自我依赖于父母的现实世界。第二个阶段开始于青春期,主要任务时巩固自我,年轻人获得足够的力量离开父母,走向更广阔的世界。12-40岁这段时间被称为第一个成年期,年轻人在内心深处知道他缺乏明确的自我感,只能试着像其他大人那样行事。第一个成年期里,虽然事实上可能贯穿一个人的一生,但却是一个临时性的存在,缺乏深度和独特性,难以使这个人成为真正的个体。第三个阶段即第二个成年期,是在一个人的投射消解后启动的。这个阶段一个人有机会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超越父母、父母情结和文化制约的决定论。第四个阶段,即走向人生的终点。
第一个成年期,轴心位于自我和世界之间,个体的主要任务是适应外部世界。第二个成年期,即中年之路的途中及之后,轴心链接着自我和自性。对于每一个在职业阶梯上雄心勃勃的人而言,背后都有一个筋疲力尽的人在渴望一种不同的生活。一个人的职业,成为以下投射的主要载体:一是身份的投射,人们通过对专业知识的明确掌握来确认身份;二是滋养的投射,一个人将被富有成效的工作所滋养;三是超然性的投射,一个人通过接连不断的成就来克服精神上的渺小。当这些投射被消解,当一个人对使用自己精力的不满已无处安放时,他或她就踏上了中年之路。

3

内在的转变


人格面具是自我对社会环境或多或少有意识的适应。中年人之前创造了许多人格面具,它们是随机应变的角色。一旦认同了自己的人格面具,即社会化的自我,当我们从外部世界抽身而出,面对自己内在的现实时,必然会承受焦虑。中年之路的一项任务,就是彻底改变我们与人格面具的关系。由于前半生总是在建构和维护人格面具,经常会忽略自己的内在现实。而我们的阴影,代表着一切被压抑或未被承认的东西。荣格认为,我们能为这个世界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撤回自身阴影的投射。承认世界的问题就是我们自己的问题,这需要巨大的勇气。但是在这个谦卑的时刻,我们开始改变、提升我们所居住的世界,并带来疗愈关系和自己的机遇。
工作和使命之间有很大的区别。工作是我们为了养活自己而不得不做的事情,使命则是我们被召唤用生命能量去做的事情。感受到创造力是个体化的必要部分,而不回应召唤则会损害我们的灵魂。实际上,我们并没有选择使命,而是使命选择了我们。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如何回应它,使命可能与挣钱毫无关系。有人可能被召唤去栽培其他人。人的使命应该是尽可能地完整的做自己,我们的任务是找到实现的方法。评判人的标准,不仅有内心是否善良,还有我们是否勇敢。放弃努力争取的安全感也许令人恐惧,但它根本比不上否认我们自身使命带来的恐惧。灵魂有它自己的需要,工资和福利并不能满足它。
人到中年,有意识地与阴影相会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不管怎样都会隐秘地运作。通过与自身阴影对话,可以消除对他人的敌意或嫉妒。过好自己的生活已经够难了,如果我们专注于自己的个体化,而不是纠缠于别人的事务,每个人都会更加舒适。对自己了解得越多,就可以发挥更多的潜力,个性就会更加丰富,生命体验也会更加多彩。
命运并不等同于宿命。命运代表了一个人的潜能,代表了内在的可能性-可能实现也可能不会实现。命运邀请人们做选择,没有选择的命运无异于宿命。在中年之路上,人们需要拥有更强的意识和更大的选择空间。有了更强的意识,就会有更大的机会,去宽恕他人和自己,并且通过宽恕从过去中解脱出来。人们必须更加自觉地塑造自己,否则永远不会超越那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4

个体化的意义


中年之路的体验,有点像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只身在一艘颠簸的船上。目之所及,不见港湾。此刻,面临三个选择:继续睡觉、弃船而逃、或握住船舵继续航行。
“若将你内在的东西活出来,它们必能拯救你。若不能把你内在的东西活出来,它们必将毁灭你”,因为内在的东西很少被肯定,所以我们很难发行自己一直在寻找的东西,也就是适合自己的道路,一直就在那里。尽管设想这项任务的艰巨性令人恐惧,但知道自己拥有必要的内在资源,无需依赖他人来充分地生活,也是一种终极意义上的解放。
个体化是每个人发展的要务,即在命运限制的范围内,尽可能地成为完整的自己。除非有意识地面对命运,否则我们就会被命运束缚住。我们必须把自身的本性与所获得的东西分开,把真实的自我与虚假的自我感分开。“发生在我身上的事,并没有决定我是谁;我的选择才决定了我是谁。”我们永远无法确定自己有多自由或坚定,但正如存在主义者所提醒的,我们必须像拥有自由一样去行动。而当我们有一些独特的东西,有最充实的自我时,我们对社会是最有用的。

我们每个人都被召唤者实现自我,尽管不是所有人都会听到或留心。如果我们不朝着自己的旅程前进,就可能会错失促人成长的生命力,并失去生活的意义。前半生的任务是获得足够自我的力量,离开父母,进入世界。这种力量在后半生则用于灵魂的更广阔的旅程中。轴心会以“自我-世界”转向“自我-自性”,生命的奥秘会以不断更新的方式展开。只要与自己有着重要的联系,外面发生的事情并不重要。新发现的与内在生命的关系,足以平衡外部世界的损失。灵魂旅程的丰富,是超越世俗成就更深刻的价值。


— End —

推荐阅读

万字干货|市场没有王者,资产配置才是免费的午餐

2023年度系列之资产配置展望:拥抱人民币资产,适度提升风险偏好

2023年度系列之宏观经济展望篇:寒冬终将过去

晨曦读书:2022年度阅读精选笔记

翟晨曦:2023年资本市场及资产配置的机遇与挑战

翟晨曦:中国居民资产配置的八大趋势

汇率小专题:从历史中寻找汇率未来变化的线索

关于中美关系 中方之心路

对话CFA:就业寒冬里一堂温暖的金融职场课(精选摘编)

商品小专题:铜价牛市究竟是否终结

通胀小深度:货币政策能否解决全球通胀问题

房地产小专题(续):问题的厘清和破局的建议

更多知识分享,尽在知识星球

晨曦的思想圈

微信扫码加入星球

晨曦的思想圈粉丝专属福利

来海边吧,享受阿那亚临海公寓入住专享折扣

预订可联络微信号:melody_cb11

阿那亚临海景观静谧2居

晨曦的思想圈
关于投资的思想、经营的思想、管理的思想、生活的思想,让思想发光。
 最新文章